'“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

2019 年已經過去半年,成立 10 週年的紀念日未到,阿里雲首先迎來了一個“拐點”。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IDC 最近發佈的全球雲計算 IT 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雲上的 IT 基礎設施佔比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

基於此,7 月 25 日的阿里雲峰會,阿里巴巴集團 CTO、阿里雲智能張建鋒指出,今年是從傳統 IT 向雲計算全面轉移的分水嶺,“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在他看來,過去的技術變革,從十九世紀末內燃機替代蒸汽機、二十世紀初汽車替代馬車、七十年代電話替代電報,新舊技術的交替往往以拐點的形式出現,今年,將是雲計算全面替代傳統IT的拐點。

"

2019 年已經過去半年,成立 10 週年的紀念日未到,阿里雲首先迎來了一個“拐點”。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IDC 最近發佈的全球雲計算 IT 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雲上的 IT 基礎設施佔比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

基於此,7 月 25 日的阿里雲峰會,阿里巴巴集團 CTO、阿里雲智能張建鋒指出,今年是從傳統 IT 向雲計算全面轉移的分水嶺,“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在他看來,過去的技術變革,從十九世紀末內燃機替代蒸汽機、二十世紀初汽車替代馬車、七十年代電話替代電報,新舊技術的交替往往以拐點的形式出現,今年,將是雲計算全面替代傳統IT的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開源:阿里雲)

Gartner 近日發佈 2018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 7.7%,位列第三,僅次於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同比增速高達 92.6%。在報告中,Gartner 分析師形容阿里雲的戰略級研發投入“近乎激進”。

而張建鋒所謂“拐點”之下,阿里雲是否還在準備做更“激進”的事情?

“拐點”之下,阿里雲關注這些技術機會

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阿里雲智能副總裁馬勁表示,上雲拐點首先是市場滲透率帶來的。“拐點”趨勢顯山露水的過程中,阿里內部最大的一個整合變動便是於 2018 年底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客戶標杆出現在各行各業,大家看到了上雲的價值,所以這個拐點就出現了。阿里內部也進行了一些整合,最大的一個整合就是我們升級成為雲智能事業部,可以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做這個業務”,馬勁說。

具體到技術層面的變革,例如在數據庫上,阿里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總裁李飛飛提到,雲原生、存儲計算分離、彈性等相關的新技術對傳統數據庫技術帶來很大的衝擊,從中誕生新的賽道,也會創造拐點。

"

2019 年已經過去半年,成立 10 週年的紀念日未到,阿里雲首先迎來了一個“拐點”。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IDC 最近發佈的全球雲計算 IT 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雲上的 IT 基礎設施佔比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

基於此,7 月 25 日的阿里雲峰會,阿里巴巴集團 CTO、阿里雲智能張建鋒指出,今年是從傳統 IT 向雲計算全面轉移的分水嶺,“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在他看來,過去的技術變革,從十九世紀末內燃機替代蒸汽機、二十世紀初汽車替代馬車、七十年代電話替代電報,新舊技術的交替往往以拐點的形式出現,今年,將是雲計算全面替代傳統IT的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開源:阿里雲)

Gartner 近日發佈 2018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 7.7%,位列第三,僅次於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同比增速高達 92.6%。在報告中,Gartner 分析師形容阿里雲的戰略級研發投入“近乎激進”。

而張建鋒所謂“拐點”之下,阿里雲是否還在準備做更“激進”的事情?

“拐點”之下,阿里雲關注這些技術機會

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阿里雲智能副總裁馬勁表示,上雲拐點首先是市場滲透率帶來的。“拐點”趨勢顯山露水的過程中,阿里內部最大的一個整合變動便是於 2018 年底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客戶標杆出現在各行各業,大家看到了上雲的價值,所以這個拐點就出現了。阿里內部也進行了一些整合,最大的一個整合就是我們升級成為雲智能事業部,可以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做這個業務”,馬勁說。

具體到技術層面的變革,例如在數據庫上,阿里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總裁李飛飛提到,雲原生、存儲計算分離、彈性等相關的新技術對傳統數據庫技術帶來很大的衝擊,從中誕生新的賽道,也會創造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圖|從左至右分別為賈揚情、馬勁、李飛飛(來源:DeepTech)

上雲拐點之下,李飛飛從三個維度解讀了這一變化和機會:“它要做到極致的彈性,要做到對虛擬異構資源的高效、可靠、安全調用,這種雲原生技術在產品中落地實現必然帶來第二個維度——業務——的拐點,因為底層技術的紅利體現出來了,業務上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我們今天發佈的 TCO。業務改進帶來市場的滲透率,雲計算市場蓬勃發展。從全球市場、中國市場看,越來越多線下企業,線下 IDC 往雲上遷移,不管是專有云還是公有云,我個人認為,這個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所謂臨界點,後續是一個加速上雲的過程”。

在今年 3 月從 FaceBook 離職加入阿里雲,現為阿里雲智能計算平臺事業部總裁、高級研究員的賈揚清則表示,阿里技術中臺和阿里雲兩個技術團隊合併,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機制:雲上的最大客戶首先是阿里集團,所有和雲相關的技術試驗可以靠集團最大的需求來推動,由此沉澱下來的很多技術——包括從底層到數據庫到大數據——都有機會輸出。

“挑戰在於支撐集團業務的能力,能不能滿足雲上客戶提出的不同上雲需求,怎麼通過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來服務更廣大用戶”,他說。這位 P11 級別的 80 後科學家,此前在 FaceBook 時為 FaceBook 的應用程序構建了大規模通用的人工智能平臺。

"

2019 年已經過去半年,成立 10 週年的紀念日未到,阿里雲首先迎來了一個“拐點”。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IDC 最近發佈的全球雲計算 IT 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雲上的 IT 基礎設施佔比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

基於此,7 月 25 日的阿里雲峰會,阿里巴巴集團 CTO、阿里雲智能張建鋒指出,今年是從傳統 IT 向雲計算全面轉移的分水嶺,“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在他看來,過去的技術變革,從十九世紀末內燃機替代蒸汽機、二十世紀初汽車替代馬車、七十年代電話替代電報,新舊技術的交替往往以拐點的形式出現,今年,將是雲計算全面替代傳統IT的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開源:阿里雲)

Gartner 近日發佈 2018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 7.7%,位列第三,僅次於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同比增速高達 92.6%。在報告中,Gartner 分析師形容阿里雲的戰略級研發投入“近乎激進”。

而張建鋒所謂“拐點”之下,阿里雲是否還在準備做更“激進”的事情?

“拐點”之下,阿里雲關注這些技術機會

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阿里雲智能副總裁馬勁表示,上雲拐點首先是市場滲透率帶來的。“拐點”趨勢顯山露水的過程中,阿里內部最大的一個整合變動便是於 2018 年底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客戶標杆出現在各行各業,大家看到了上雲的價值,所以這個拐點就出現了。阿里內部也進行了一些整合,最大的一個整合就是我們升級成為雲智能事業部,可以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做這個業務”,馬勁說。

具體到技術層面的變革,例如在數據庫上,阿里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總裁李飛飛提到,雲原生、存儲計算分離、彈性等相關的新技術對傳統數據庫技術帶來很大的衝擊,從中誕生新的賽道,也會創造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圖|從左至右分別為賈揚情、馬勁、李飛飛(來源:DeepTech)

上雲拐點之下,李飛飛從三個維度解讀了這一變化和機會:“它要做到極致的彈性,要做到對虛擬異構資源的高效、可靠、安全調用,這種雲原生技術在產品中落地實現必然帶來第二個維度——業務——的拐點,因為底層技術的紅利體現出來了,業務上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我們今天發佈的 TCO。業務改進帶來市場的滲透率,雲計算市場蓬勃發展。從全球市場、中國市場看,越來越多線下企業,線下 IDC 往雲上遷移,不管是專有云還是公有云,我個人認為,這個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所謂臨界點,後續是一個加速上雲的過程”。

在今年 3 月從 FaceBook 離職加入阿里雲,現為阿里雲智能計算平臺事業部總裁、高級研究員的賈揚清則表示,阿里技術中臺和阿里雲兩個技術團隊合併,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機制:雲上的最大客戶首先是阿里集團,所有和雲相關的技術試驗可以靠集團最大的需求來推動,由此沉澱下來的很多技術——包括從底層到數據庫到大數據——都有機會輸出。

“挑戰在於支撐集團業務的能力,能不能滿足雲上客戶提出的不同上雲需求,怎麼通過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來服務更廣大用戶”,他說。這位 P11 級別的 80 後科學家,此前在 FaceBook 時為 FaceBook 的應用程序構建了大規模通用的人工智能平臺。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來源;DeepTech)

而如今加入阿里雲,賈揚清透露,從數據庫到大數據到數據中臺形成完整解決方案,可複製地交付客戶的能力,是其近期非常關注的一個方向。“阿里雲有非常好的落地場景,在上雲環境趨勢下,跟著這一波上雲衝勁,我們可以逐漸地把項目中落地的經驗、整個能力賦能到行業當中去”,他說。

趨勢嗅覺靈敏的企業不僅將網站 APP 等互聯網業務放在雲上,還將核心系統在內的全量業務上雲。其中,不僅包括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大型企業、公共服務機構也在全面上雲。

那麼,今年迎來行業的上雲拐點,接下來阿里雲關注的重點賽道是什麼?答案是,零售行業和政務。

據馬勁介紹,阿里雲是“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最大的底盤”,儘管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技術,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也包括市場、支付、物流等等在內,但零售行業仍然是特別典型的需要,和阿里巴巴自上而下所有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目前,在研發上,阿里主要分為三個方向:技術研發,產品研發,業務研發。技術研發的典型為達摩院,而且這一類技術會傾向於更前沿的、需要前期進行大量投入的技術,例如量子計算和芯片。而產品研發,定位在找準時間點,把市場緊急需求、普遍需求的能力產品化。最後則是阿里集團的業務研發,基於雲和智能的技術支撐像天貓、淘寶、菜鳥、支付寶等等各個業務。這三個大方向協同進行。

出海必有一戰:國內雲巨頭成功“搶下”AWS 客戶

目前,已經有上萬家企業全面遷移到阿里雲上。例如飛利浦中國、迅雷、萬科物業、百麗、Salesforce 中國、居然之家、大潤發、西貝莜麵村、虎撲、得到、千尋位置、115 科技、眾安保險、網商銀行、龍湖地產、振華重工、洛可可、首汽租車、優信二手車、安聯救援等。

但在當天的阿里雲峰會現場,參會嘉賓不但有國內的大小廠商,還有相當數量的國外嘉賓,其中不乏某些地區和國家的商會負責人和大使。

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上雲拐點”同樣也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而阿里定不願錯過來自海外的新的增長空間。

"

2019 年已經過去半年,成立 10 週年的紀念日未到,阿里雲首先迎來了一個“拐點”。

一個重要的信號是,IDC 最近發佈的全球雲計算 IT 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雲上的 IT 基礎設施佔比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

基於此,7 月 25 日的阿里雲峰會,阿里巴巴集團 CTO、阿里雲智能張建鋒指出,今年是從傳統 IT 向雲計算全面轉移的分水嶺,“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在他看來,過去的技術變革,從十九世紀末內燃機替代蒸汽機、二十世紀初汽車替代馬車、七十年代電話替代電報,新舊技術的交替往往以拐點的形式出現,今年,將是雲計算全面替代傳統IT的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開源:阿里雲)

Gartner 近日發佈 2018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達到 7.7%,位列第三,僅次於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同比增速高達 92.6%。在報告中,Gartner 分析師形容阿里雲的戰略級研發投入“近乎激進”。

而張建鋒所謂“拐點”之下,阿里雲是否還在準備做更“激進”的事情?

“拐點”之下,阿里雲關注這些技術機會

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阿里雲智能副總裁馬勁表示,上雲拐點首先是市場滲透率帶來的。“拐點”趨勢顯山露水的過程中,阿里內部最大的一個整合變動便是於 2018 年底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隨著技術成熟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客戶標杆出現在各行各業,大家看到了上雲的價值,所以這個拐點就出現了。阿里內部也進行了一些整合,最大的一個整合就是我們升級成為雲智能事業部,可以所有的力量集中起來做這個業務”,馬勁說。

具體到技術層面的變革,例如在數據庫上,阿里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總裁李飛飛提到,雲原生、存儲計算分離、彈性等相關的新技術對傳統數據庫技術帶來很大的衝擊,從中誕生新的賽道,也會創造拐點。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圖|從左至右分別為賈揚情、馬勁、李飛飛(來源:DeepTech)

上雲拐點之下,李飛飛從三個維度解讀了這一變化和機會:“它要做到極致的彈性,要做到對虛擬異構資源的高效、可靠、安全調用,這種雲原生技術在產品中落地實現必然帶來第二個維度——業務——的拐點,因為底層技術的紅利體現出來了,業務上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我們今天發佈的 TCO。業務改進帶來市場的滲透率,雲計算市場蓬勃發展。從全球市場、中國市場看,越來越多線下企業,線下 IDC 往雲上遷移,不管是專有云還是公有云,我個人認為,這個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所謂臨界點,後續是一個加速上雲的過程”。

在今年 3 月從 FaceBook 離職加入阿里雲,現為阿里雲智能計算平臺事業部總裁、高級研究員的賈揚清則表示,阿里技術中臺和阿里雲兩個技術團隊合併,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機制:雲上的最大客戶首先是阿里集團,所有和雲相關的技術試驗可以靠集團最大的需求來推動,由此沉澱下來的很多技術——包括從底層到數據庫到大數據——都有機會輸出。

“挑戰在於支撐集團業務的能力,能不能滿足雲上客戶提出的不同上雲需求,怎麼通過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來服務更廣大用戶”,他說。這位 P11 級別的 80 後科學家,此前在 FaceBook 時為 FaceBook 的應用程序構建了大規模通用的人工智能平臺。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來源;DeepTech)

而如今加入阿里雲,賈揚清透露,從數據庫到大數據到數據中臺形成完整解決方案,可複製地交付客戶的能力,是其近期非常關注的一個方向。“阿里雲有非常好的落地場景,在上雲環境趨勢下,跟著這一波上雲衝勁,我們可以逐漸地把項目中落地的經驗、整個能力賦能到行業當中去”,他說。

趨勢嗅覺靈敏的企業不僅將網站 APP 等互聯網業務放在雲上,還將核心系統在內的全量業務上雲。其中,不僅包括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大型企業、公共服務機構也在全面上雲。

那麼,今年迎來行業的上雲拐點,接下來阿里雲關注的重點賽道是什麼?答案是,零售行業和政務。

據馬勁介紹,阿里雲是“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最大的底盤”,儘管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技術,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也包括市場、支付、物流等等在內,但零售行業仍然是特別典型的需要,和阿里巴巴自上而下所有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目前,在研發上,阿里主要分為三個方向:技術研發,產品研發,業務研發。技術研發的典型為達摩院,而且這一類技術會傾向於更前沿的、需要前期進行大量投入的技術,例如量子計算和芯片。而產品研發,定位在找準時間點,把市場緊急需求、普遍需求的能力產品化。最後則是阿里集團的業務研發,基於雲和智能的技術支撐像天貓、淘寶、菜鳥、支付寶等等各個業務。這三個大方向協同進行。

出海必有一戰:國內雲巨頭成功“搶下”AWS 客戶

目前,已經有上萬家企業全面遷移到阿里雲上。例如飛利浦中國、迅雷、萬科物業、百麗、Salesforce 中國、居然之家、大潤發、西貝莜麵村、虎撲、得到、千尋位置、115 科技、眾安保險、網商銀行、龍湖地產、振華重工、洛可可、首汽租車、優信二手車、安聯救援等。

但在當天的阿里雲峰會現場,參會嘉賓不但有國內的大小廠商,還有相當數量的國外嘉賓,其中不乏某些地區和國家的商會負責人和大使。

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上雲拐點”同樣也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而阿里定不願錯過來自海外的新的增長空間。

“拐點”背後:阿里雲加快技術出海,東南亞市場是突破口

圖|2018 年阿里雲全球市場份額增長近一倍,在全球市場“坐三望二”(來源:DeepTech)

此前 Gatner 的一位分析師就表示,以阿里巴巴的雄厚實力,阿里雲將繼續進行海外市場的擴張,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也曾在 2018 杭州雲棲大會上表示:“對阿里雲國際化進展滿意,表示未來海外業務佔比將達到一半”。

在採訪中 DeepTech 瞭解到,全面上雲的拐點之下,阿里雲對擴大國際化水平有非常明確的戰略,而且已經在某些海外市場上“增速喜人”,尤其是東南亞市場。國外業務的增速也已經有趕超國內的趨勢。在亞太地區雲計算市場中,阿里雲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9.6%,已經超過了 AWS、Azure 市場份額的總和。

甚至不久前,他們還“搶到了”AWS 的一個客戶——印尼電商 Tokopedia。有意思的是,這個單子來得難也不難。Tokopedia 在接觸阿里雲時表示:“我們是印尼的淘寶,所以我們選擇跑在阿里雲上。但是,這是我們對你們的信任,你們一定要做好”。這家公司此前的雲服務供應商是 AWS。

李飛飛也多次用“增速喜人”這個表達來形容東南亞市場的業務增長,“這是中國雲廠商的一個機遇,也是中國雲廠商的責任和使命感”。

而在歐洲,以德國為例,對於很多頂尖的德國公司來說,中國的市場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在其全球市場的份額也一般是數一數二的程度,當這些公司希望“Go to China”、希望更加深入中國這個市場時,選擇中國本土的雲廠商進行部署成為一個重要考量。這帶來的另一個機會是,隨著其在中國業務的增長,針對中國運營的比重往上走,為了保持基礎設施的統一,中國以外的市場亦有可能採用中國雲廠商的服務。

不過,李飛飛認為,包括阿里雲在內的中國雲服務廠商,在出海、國際化上還應該加大步伐,尤其是和美國公司相比。“整個國際體系是一個英文主導的體系,中國的廠商怎麼考慮產品的介紹、產品的用戶界面、內核等等細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