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微十年蝶變,胡曉明再出發 | 馨金融

十年迴歸,不忘初心。

——馨金融

洪偌馨/文

昨天,我在杭州主持了「錢江觀潮——2019小微金融行業峰會」,這是第二年來參加這個論壇。每一次都不禁感嘆,商業生態的進化,以及金融科技的應用對於破局小微金融難題的重要價值。

網商銀行董事長鬍曉明(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花名「孫權」)在演講時放了一段視頻,很是令人觸動。「我們要了解一切從何而來,才能知道它將去向何方」。那是十年前,阿里巴巴初涉小微信貸時,一個用戶的採訪視頻,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了阿里金融的起點。

事實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金融實踐中,行業普遍認為,小微企業缺乏有效的擔保、抵押方式,也沒有數據參考,因而金融機構在給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時,往往要花很大的成本去跨越「風控」這道難關,其背後的本質就是:小微企業被認為是缺乏信用的。

但過去幾年金融科技應用的深入、小微金融服務的改善讓我們瞭解到,小微企業並不缺信用,缺的是「量化」這種「信用」的手段。這也是未來,金融科技企業、持牌金融機構、政府監管部門共同努力方向。

1

「破冰」

小微企業因為缺少有效數據、風控難度大、業務成本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視為一個世界級難題。中國的各類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也一直在為改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環境而持續努力。

今年,網商銀行迎來四週年,截至目前,這家定位小存小貸、聚焦小微企業的民營銀行已聯合400多家金融機構為超過17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了近3萬億元貸款,其獨創的「310」模式也已複製到50家金融機構。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事實上,小微金融在阿里巴巴內部的發展其實要追溯到十多年前。

2007年,阿里小貸與建行聯合推出「網絡聯保」服務,前者提供商家信息,後者提供資金,貸款給商戶。在這一合作模式下,阿里巴巴並非單純的為銀行提供客戶,而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商戶數據進行一定的信用評級,給銀行放貸提供參考。

比較特殊的是,由於當時的互聯網生態,以及純信用風控還沒有如今這麼成熟,網絡聯保服務還參考了國外的「格萊珉」模式,需要三家商戶聯合申請,互相承擔信用風險。當時,已經加入支付寶兩年的孫權成為了項目的操盤手。

在此之前,孫權曾任職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公司及個人金融業務、微小企業融資業務、網絡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上熟悉阿里生態,因此成為了阿里巴巴初涉金融業務的不二人選。

後來,孫權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尤努斯鄉村銀行的概念為他們提供了思路,而阿里巴巴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的網絡聯保又比鄉村銀行更多地利用了互聯網技術,融入了可量化的信用模型,是對尤努斯模式的超越。

事實上,如果回望2007年會發現,這一年之於新金融行業,以及整個零售金融行業都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節點。

這一年,國開行深圳分行、建設銀行深圳分行與中安信業在這一年首次試水「助貸」模式,開啟了小貸公司的第一波數字化變革。與此同時,各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建成後,對於業務規模化、數字化發展的探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而阿里巴巴在小微金融服務方面的探索,只是這個大趨勢下的一個縮影。不過,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大家都沒能找到那把小微金融服務「規模化發展」的鑰匙。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9年,恰逢阿里巴巴成立十週年,「打造服務1000萬小微企業的商業文明生態、提供1億個就業機會、服務10億消費者」的目標被正式提出,小微金融服務成為了阿里新十年目標中的重要一部分。

基於此前試水的經驗,也基於對阿里生態內小微商戶金融需求的瞭解,孫權在這一年領銜籌建了阿里巴巴集團信用金融部(簡稱「阿里金融」),開始嘗試系統性地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金融與商業總是相互推動著向前發展、互為助力。

伴隨著阿里生態的逐步擴張,平臺上商戶數量、交易規模的穩步增長,積累的數據和信用模型逐漸成熟,其為小微商戶提供的金融產品也不斷迭代升級。比如,漸漸擺脫了對於「聯保」模式的依賴,開始完全依靠平臺數據和自建模型進行授信。

2010年,當阿里金融第一代互聯網信貸產品——淘寶訂單貸上線時,它已經具備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許多在線信貸產品的特徵——將金融服務嵌入交易場景裡、從申請到審批、再到還款全流程的線上化和自動化。

在部分地區試水信用貸產品後,淘寶信用貸款產品開始全面上線。該產品有別於以往的「申請授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預授信」模式,這也為後來網商銀行的「310模式」奠定了基礎。

2

「進化」

2012、2013年,科技在金融產品和服務當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在阿里巴巴推進生態內小微金融服務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電商、交易型平臺也開始利用自己的數據優勢佈局相關產品和服務,典型如京東、蘇寧等,在那幾年也都有所動作。

但總的來說,這一階段互聯網公司們的主要服務對象和產品設計大都限於自身生態內,鮮少向外擴張。但事實上,在這一階段,以科技手段優化小微金融服務所取得的進展,比外界看到的要更多。

一方面,隨著電商業態的逐漸成熟,平臺上的小微商戶數量增加,交易愈發高頻,可被採集、量化、利用的數據大幅增加,進而導致量化小微信用的「精度」進一步加深、有「信用」的小微商戶也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巨頭的多元佈局使得業務場景、服務對象更加豐富。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例,隨著其在諸多互聯網賽道落子,小微金融的服務邊界也從電商平臺延伸至整個O2O互聯網生態。

此外,首批民營銀行的獲批和開業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其針對小微和長尾客戶提供服務的定位,以及通過互聯網展業的模式,為小微金融服務的優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以網商銀行為例,除了圍繞電商平臺推出的「網商貸」產品之外,該行還積極開發淘客貸、阿里雲貸款、大數貸等新型數據化貸款產品,滿足更多場景客戶需求。並且圍繞O2O互聯網生態,推出了支付寶商戶貸、口碑商戶貸等新產品,促進了多樣化業務的發展。

截止到目前,網商銀行成立4年來,累計服務了1746萬戶小微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超過3萬億,平均貸款金額不足3萬元。從服務的商戶數量來看,網商銀行應該是全球服務小微企業數最多的一家銀行。

覆蓋那麼多企業,平均貸款額度又那麼低,如果沒有金融科技的支撐,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隨著產品和服務的成熟,數據和能力的積累,尤其伴隨著商業生態的發展,包括網商銀行在內的一些機構逐步走出了既有生態,開始邁入科技開放的新階段。

比如,2017年,伴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網商銀行緊貼線下小微商戶通過二維碼收款的趨勢,發佈了「多收多賺」計劃,提供包括多收多免、多收多賒、多收多得、多收多貸、多收多保等多維服務。

彼時,移動支付市場戰火激烈,通過收款碼,支付寶不僅撬動了C端市場份額的持續上升,更重要的是將更多原本生態之外的小微商戶變成了服務對象,使得他們有了可量化的信用。後來,這個群體也被稱為「碼商」。

數據顯示,截止到當年11月底,支付寶收錢碼全國申請用戶量便超過千萬;6個月內,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貸款;筆均借款金額7615元;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達到35%。

3

「開放」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網商銀行成立之初,馬雲為其定下的目標是5年內服務1000萬小微企業。但是這一計劃在2018年就已經完成,比計劃提前了兩年。而在新的發展階段,2018年啟動「凡星計劃」——3年內聯合1000家金融機構服務3000萬小微企業。

從最初與銀行合作試水網絡聯合貸款,到如今共享科技能力、搭建開放平臺,十年間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阿里生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共同驅動了小微金融服務的進化。

從銀行端來看,在整個新金融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後,銀行對於自身數字化轉型、開放平臺協作的需求增加,開始願意接受資金端、流量端、技術端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協作模式。

銀保監會日前發佈的《關於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就明確提出,支持銀行進一步加強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融合,探索全流程線上貸款模式。而從過去幾年的探索來看,小微企業並非沒有信用,在新技術的驅動下,他們的信用也是可以被「量化」的。

孫權在昨天的大會上也提到,「在網商銀行服務的客戶當中,80%的客戶在傳統的金融機構當中沒有貸款,他們在網商銀行首次獲得了貸款,而且是純信用貸款」,他強調,「信用是信任,而且可以被傳遞」。

只是對於像網商銀行這樣的互聯網銀行而言,它的優勢本身就在於技術而非資金。儘管從生態內部到生態外部的演進都很順利,但要服務於更多小微企業和商戶,是不可能以一家之力完成的,同樣需要開放協作。

截止到目前,網商銀行的「310」模式已經複製到50家金融機構——為金融機構按需定製,輸出自己的金融能力或者技術能力。提供系統建設、賬戶對接、資金增值、賬單管理、代扣還款、融資貸款等金融服務,讓銀行提升為各自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

孫權將網商銀行的小微金融服務模式類比為一個「灌溉系統」,「一桶水澆一棵樹,不難;一桶水要澆一片樹,必須要建立一個灌溉系統」,而從十幾年前的阿里小微信貸到如今網商銀行「310」模式的逐步成熟,實際上就是這個小微金融的「灌溉系統」不斷完善的過程。

推薦閱讀

網絡小貸沉浮錄|村鎮銀行大敗局

風暴眼中的助貸 |寫在富途上市後

第一代互金創業者反思錄

阿里小微十年蝶變,胡曉明再出發 | 馨金融

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微信號及作者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