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監製談“爆款”:要聚焦中國人最普遍的內心煎熬

南都訊6月24日下午,第六期“珠江電影大講堂”活動在廣州圖書館開講。主講嘉賓杜慶春,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近年來還擔任了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故事開發總監、鬆太加導演的《阿拉姜色》監製等職務,有豐富的電影教學及從業經驗。

《阿拉姜色》監製談“爆款”:要聚焦中國人最普遍的內心煎熬

講座的主題是“中國電影市場爆款趨勢帶來的啟示”。杜慶春從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出發,向大家解讀了爆款電影產生的原因:其一,隨著城市化發展,銀幕數和觀影人數達到了新的高度;其二,合格電影的產能不足,“連《跑男》這種電視綜藝,包裝一下都能當電影賣”,觀眾選擇餘地不多;其三,中國文化中的集體認同傾向,強化了口碑效應的擴散性;其四,中國電影檔期意識缺失,消費力量釋放過於集中。種種原因交織下,才促成了中國爆款電影的誕生。

爆款電影各有各的“爆”法,但杜慶春指出,表現現實生活中難得一見景象的“奇觀電影”佔據了絕對的霸主地位。“看電影是進入一個和現實有距離的世界。”杜慶春說,“觀眾會嚮往更美好的世界,或者慶幸自己不用遭遇更悲慘的世界。”他進一步舉例,如今武俠片走勢持續下滑,是因為“不能提供奇觀了”,就算是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再繼續做下去,也一定撐不住”;反之,同樣有動作元素、但觀感更現代化的戰爭動作片,正迅速崛起;關於動畫這一最具性價比的奇觀呈現形式,他非常看好其前景;他還肯定了《阿修羅》在視覺想象方面的努力,同時也強調,該片的慘敗是薄弱的故事和糟糕的運營造成的。

《阿拉姜色》監製談“爆款”:要聚焦中國人最普遍的內心煎熬

奇觀電影需要巨大的投入,中小成本電影如何突圍?杜慶春的回答是“看到更理想的生活”、“找到現實的困境”,說得更具體些,就是聚焦“中國扮演的世界角色的改變”及“中國人最普遍的內心煎熬”,在故事主題上做文章。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以小搏大、跳脫規律的“黑馬”其實並不存在,每個爆款的誕生,都是創作能力、製作能力、資本整合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採寫:南都記者 吳嘉駿通訊員 朱吉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