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艾滋病 新聞 試管嬰兒 生物醫學 法律 今日女報 2018-12-01

新聞事件

天生對艾滋病免疫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誕生世界首例免疫基因嬰兒的消息,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已停薪留職的副教授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消息甫出,輿論譁然。

接著,繼122位中國科學家一致確認該技術存在巨大風險之後,46位律師也聯名發佈律師聲明:深感震驚與不安的同時,建議司法機關介入調查,依法追究相關方責任。

當日晚,國家衛健委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各方評論

科學技術商業化應用要堅守道德邊界

文/ 蔡恩澤

毋庸置疑,基因編輯技術有一定的商業用途。基因編輯通過刪除、插入、改寫等技術,可以精確地修改DNA的鹼基序列,從而改變遺傳。基因編輯在農業、畜牧業上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如基因編輯技術就曾讓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野生植物紅菇娘成為農業經濟作物。而所謂“基因編輯嬰兒”,也是採用基因編輯技術經過遺傳信息修飾的人類新生兒。

儘管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消弭各種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它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卻不可小覷。眼下,在歐洲大部分地區使用基因編輯胚胎建立妊娠發育都是非法的,在美國也是明令禁止的。根據 2003 年中國政府發佈的關於試管嬰兒的指導文件,也是禁止這種做法的。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我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屬於第三類(涉及重大倫理問題、高風險、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規範的臨床試驗等)的醫療技術首次應用於臨床前,必須經過衛生部組織的安全性、有效性臨床試驗研究、論證及倫理審查。

“基因編輯嬰兒”這例試驗,未履行法定的審查程序,顯然存在很大的法律風險、安全風險和倫理風險。誠如百餘名科學家的聲明所說,科學上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及科學價值,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其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及其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毫無疑問,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力量,本無好壞美醜善惡之分。但科學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卻有道德邊界。恰如病毒技術研究一樣,用在醫學臨床上,可拯救生命,實現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如用在戰爭上,則可摧毀戰鬥力,違反相關戰爭協議。

任何一項科學試驗都應當造福於人和社會,如果罔顧這一宗旨,就有可能釀成違背倫理的禍害,就必須接受科學倫理的審視。

任何一項技術都必須尊重人的生命價值的存在,任何打著創新旗號的試驗都不能以某種商業化衝動而冒犯生命倫理,科學技術商業應用的道德邊界必須堅守。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基因編輯嬰兒”需要“健康出生”

文/戴先任

艾滋病肆虐世界已經30多年,通過進行基因修改,讓人類天然就能抵抗艾滋病,這無疑是防控艾滋病的一項重大突破。

有人擔心如果人類能夠免疫艾滋病,是否會引來濫交。這樣的擔憂是多慮,提出這樣擔憂的人,可能認為各種性病、艾滋病能夠有效防止人類濫交;反之,得艾滋病的人,也必然是濫交之人。正是這種觀念大大加劇了人們對於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實際上,性開放與艾滋病並沒有必然關聯,艾滋病通過血液傳播,很多艾滋病感染者都是通過吸毒、輸血等途徑感染。把艾滋病與濫交劃等號,大謬特謬。

有人則擔心“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會給人類帶來倫理等不可知的風險。這樣的擔憂倒不是杞人憂天。比如進行基因修改,被修改的基因也將可能被後代繼承,這是否會對人類基因帶來負面影響?基因可以修改,有錢人更能通過修改基因來改變後代的命運,又會不會對其他人造成一種不公平,從而加劇階層固化?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因此,對於這些問題,需要予以正視,並未雨綢繆,防止技術的不當使用。技術本無所謂善惡,但人類要讓技術得到善用,要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而不至於成了對付人類自己或少數有錢有勢之人“對付”大多數人的“武器”。對此,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之下,人文思考與制度設計也要及時跟上,要讓利劍入鞘,要讓科學技術用於正途,用於為人類造福。所以,“基因編輯嬰兒”在爭議聲中“呱呱墜地”,並不足奇,只希望“基因編輯嬰兒”能在必要的制度設計、在人類周到的呵護與保護中“健康出生、成長”。

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會做嗎?

“基因編輯嬰兒”生命何去何從

文/郭元鵬

我們在展開技術倫理方面討論,在追查事情真相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另外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問題:這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的命運,將何去何從?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基因編輯嬰兒”是不是生命?雖然他們孕育的過程和普通孕育的過程是不同的,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已經算是生命了,這就好比人類允許開展的試管嬰兒是一樣的,只不過孕育的主體不是“母體”,而是“母體”之外的載體。並不會因為載體的不同,而否定了其生命本身。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也就更加複雜了:是給其活下去的空間?還是當做“危險物品”消滅?這是否也牽涉到生命終結的倫理問題,誰有權力終結兩個“基因編輯嬰兒”的生命?國家是否有相關的法律和規定?

這兩個“基因編輯嬰兒”如已出生,到底該如何處理? (單選)
0
0%
自然生活
0
0%
限制生活
0
0%
其它

你如果有機會選擇“基因編輯”自己的小孩,你做嗎? (單選)
0
0%
0
0%
不做

小編:喜之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