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常規體檢就以為沒事了?須進行癌症篩查與基因檢測才有保障!

癌症 體檢 胃癌 亞健康 華夏基因 華夏基因 2017-09-06

每逢9月,都是體檢的黃金季。

不少公司和單位會選擇在9月份給員工安排體檢,這也成為員工的一項福利。

如今,癌症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的“頭號殺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癌症防不勝防,需要定期做健康體檢來“偵查”癌症的“蛛絲馬跡”。

但生活中,常聽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每年都做體檢,可是發現癌症時卻已是晚期。

腫瘤專家表示,健康體檢不能等同於防癌體檢和基因檢測,很多人分不清普通體檢和防癌體檢、基因檢測的區別,認為單位組織了普通的體檢,就能把癌症篩查出來。

其實不然,健康體檢針對的是所有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進行的檢查,而防癌體檢是專項病種篩查,主要針對常見的癌症進行篩查,其目的是發現早期癌症、癌前病變,降低受檢人群死亡率。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00萬例,平均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

面對這一嚴峻的發病形勢,普及公眾抗癌知識、加強規範化治療,對腫瘤防治工作有著重要推動作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接近90%的癌症與環境因素、食品衛生、慢性感染、生活方式等有關。

只做常規體檢就以為沒事了?須進行癌症篩查與基因檢測才有保障!

不少人相信,體檢過關了,就代表健康沒問題,起碼一年內都可以高枕無憂。

而實際上,罹患癌症的悲劇照樣在發生。據相關報道,我國有八成的早期癌症患者在健康體檢中沒被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乳腺癌患者被發現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對此,人們不禁納悶,為何年年體檢正常還患癌?

健康體檢不等於癌症篩查。常規健康體檢的側重點主要在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沒有放在癌症篩查方面,健康體檢的常規設備難以發現早期腫瘤。

人體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細胞演變成一個直徑0.5-1釐米的實體瘤,大概需要8-10年,在這個過程中,早期難以被B超、X光所看到。周政濤舉例說,體檢中人人要拍X線胸片,但事實上,一個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過X線胸片是看不到的。

以鼻咽癌為例,在臨床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I期患者只有5%,II期有15%,儘管早期發現的數量很少,但幾乎都是從體檢中發現的。

健康體檢針對的是所有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進行的檢查,而防癌體檢是專項病種篩查,主要針對常見的癌症進行篩查,其目的是發現早期癌症、癌前病變,降低受檢人群死亡率。

防癌體檢是建立在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與健康體檢相比,需要對相應檢查項目進行補充或“升級”。

為適應大眾對健康的需求,彌補健康體檢在腫瘤篩查中的不足,防癌體檢日益受到公眾認可。

只做常規體檢就以為沒事了?須進行癌症篩查與基因檢測才有保障!

防癌體檢有何優勢?

什麼是防癌體檢?防癌體檢與常規健康體檢的側重點不同,它是一種更專業、更個性化的體檢方式。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全身的檢查,目的是發現早期腫瘤、獲取受檢者高危因素,從而預防腫瘤的發生。

和普通體檢相比,防癌體檢最突出的特點是針對性強,可發現常規體檢檢查不到的或疏漏的鼻咽、肺、食道、胃、腸、肝、宮頸、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見腫瘤的“蛛絲馬跡”。

第一,防癌體檢是“量身定做”而不是“統一打包”。檢查前,醫生會通過詢問或調查問卷的方式瞭解被檢查者的身體狀況、家族遺傳史、既往病史等,針對性地為其搭配體檢項目。

以廣東省為例,西江流域高發鼻咽癌,潮汕地區高發食管癌,而且癌症是一種具有明顯家族遺傳傾向的疾病,因此,搭配防癌項目時首先要考慮地域特徵與家族遺傳,向人們推薦相應的檢查。

第二,腫瘤標誌物篩查應該是“定量檢查”而不是“定性檢查”。所謂的定性檢查,即告訴你結果陽性還是陰性,而專業的防癌體檢由於選擇的特異性強、敏感度高項目的定量,因此不僅能告訴你是陽性或陰性,還能從數據中分析出深層次原因。比如鼻咽癌初篩過程中,VCA-IGA、EA-IGA兩項呈陽性,專業腫瘤醫師就會從細微數據中分析出這是普通炎症、良性腫瘤,還是癌引起的。

第三,防癌體檢選擇的設備不同。如一般健康體檢會用X線胸片篩查肺癌,而防癌體檢會採用低劑量CT檢查;一般體檢耳鼻喉檢查用的是普通鼻咽鏡,而專業防癌體檢採用的是電子鼻咽內窺鏡。

最關鍵的是,防癌體檢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進行操作,他們的職業敏感與豐富經驗是及時發現早期腫瘤的重要保證。

只做常規體檢就以為沒事了?須進行癌症篩查與基因檢測才有保障!

如何開展防癌體檢?

那麼,應該如何開展防癌體檢呢?對此,周博士以肺癌為例,不吸菸、無家族史的一般人群每年可常規篩查;40歲以上、吸菸超過20包/年的人士,建議每年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有長期吸菸史、家族史、肺部有超過7毫米的結節者,應3個月或半年進行一次CT檢查。在結直腸癌篩查中,腸鏡檢查是最重要手段。無家族史、息肉等危險因素的一般風險人群,每5-10年進行一次胃腸鏡檢查即可,如果發現超過1釐米的息肉,切除息肉後,應連續兩年每年隨診複查一次,如無異常則可5年—8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在胃癌篩查中,若有幽門螺桿菌或胃蛋白酶源陽性,應每兩年做一次胃鏡;若兩者均為陽性,則每年一次胃鏡;兩者均為陰性,3年一次胃鏡。這些檢查內容,普通健康體檢一般也不涉及。

癌症的發生與危險因素暴露、年齡、家族史等多因素有關,建議40歲以上人士可首先進行一次患癌風險基線評估,根據風險程度選擇不同的篩查手段和篩查頻次。不同癌種的危險因素不同,相對應的篩查人群、手段、篩查頻次也不同,高危人群是篩查重點。

防癌體檢是一種“物有所值”的堅持,由於早期癌症的治癒率遠比晚期癌症高,若為了省錢不做針對性的檢查,等到病情發展到晚期再做治療,那不僅造成治療困難,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會遠遠比這幾千元錢大。

相較於常規健康體檢,普通防癌體檢的價格往往也要高出兩三倍,較全面的腫瘤篩查通常都要1000元以上,這對很多人來說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人就認為,健康人檢查出癌症的概率很低,花上千塊錢做個體檢實在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若因經濟條件限制無法承擔全面的癌症篩查,也有必要每年選擇有家族遺傳傾向或地域高發的腫瘤項目進行單項篩查,利用最有限的經費做好防癌檢查,建議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體檢。

據悉,防癌體檢項目分為五個方面,包括體格檢查、抽血化驗、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以及細胞學的檢查。目前多種腫瘤如肺癌、胃癌、宮頸癌、大腸癌和肝癌等腫瘤的發病均有年輕化趨勢,尤其癌症的高發年齡從40—50歲逐漸提前,因此處於這些年齡階段的人群,應該定期進行防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基因檢測的優勢:

除了防癌體檢,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必須進行疾病易感基因檢測,排查疾病遺傳隱患。

只做常規體檢就以為沒事了?須進行癌症篩查與基因檢測才有保障!

諾貝爾獎獲得者利根川進博士科學提出:除了外傷以外,一切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有關!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

基因檢測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核心,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目前有1000多種遺傳性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做出診斷。

目前基因檢測的方法主要有:熒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態生物芯片與微流控技術等。

只做常規體檢就以為沒事了?須進行癌症篩查與基因檢測才有保障!

基因檢測是人在沒發病時,預防將來會發生什麼疾病,屬於檢測的第一階段。

而常規檢測是發生疾病後,疾病到達什麼程度。如:早期、中期等等,這屬於檢測的第二個階段,是臨床醫學的範疇。

所以說,基因檢測是治未病,主動預防疾病的發生,而傳統的體檢手段則無法起到這樣的預防作用,基因檢測檢測一次,終身受益。

所以,除了常規體檢,還需進行癌症篩查和基因檢測,三者相輔相成,生命才能構築真正的健康保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