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眾病之王:癌症傳》

癌症 腫瘤 乳腺癌 胃癌 久久品質 久久品質 2017-09-04

關於作者

悉達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國醫生、科學家和作家。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和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在牛津大學獲得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學位,並在讀書期間榮獲羅氏獎學金。他的實驗室主要致力於運用新型生物方法開發抗癌藥物。他曾在《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神經元》、《臨床研究雜誌》等期刊,以及《紐約時報》、《新共和》等報刊上發表過文章和評論。

關於本書

本書是一本探討癌症發展的科普類作品,作者將癌症視作人類,為它著書立傳,從醫學、社會、政治等多個層面分析了癌症的前世今生、人類與癌症艱難的鬥爭過程、以及癌症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的無法被忽視的影響。

核心內容

癌症是一種基因性疾病,每個人的基因中都埋藏著癌症這顆“定時炸彈”。雖然癌症的發病有各種誘因,但根源是基因的突變。這種基因突變的概率極低,所以普通人不必過分緊張。癌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放療、切除和化療三種,這些治療方法都有明顯效果,但無法根治癌症。在可見的未來中,人類將繼續與癌症共存,但醫療水平的進步將顯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人們不再談癌色變。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至朋友圈

一、癌症的歷史很長,但由於人類壽命、醫療水平、社會進步等原因,癌症在近代的發病率明顯高於以往。

癌症發病機率隨年齡呈指數性增長。過去人類的平均壽命較短,很多人還沒有活到癌症高發的年紀,就已經被其他疾病奪走了生命。在過去,由於醫療水平相對較差,許多因癌症死亡的患者被歸結為死於其他疾病。醫療技術的進步使醫生做出了更準確的診斷,也因此使癌症的發病率看起來有了大幅增長。此外,社會進步確實改變了癌症表現的範圍,它提高了某些癌症的發病率,也降低了某些癌症的發病率。

【案例】

癌症與年齡密切相關,以乳腺癌為例,在30歲左右的婦女中,每400人才有1人得病,而在70歲左右的婦女中,每9人就有1人會得乳腺癌。現代社會進步對癌症的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19世紀末期,胃癌在某些人群中非常普遍,醫生認為這跟他們長期攝入某些防腐劑和地方性的細菌感染有關,現代製冷技術出現之後,胃癌的發病率出現了降低。而在20世紀50年代,男性的肺癌發病率出現了迅猛的增長,這是20世紀初期吸菸人數增加的結果。

二、癌症是一種基因性疾病,發病根源是基因突變。

癌症本質上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基因性疾病,我們常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的惡性腫瘤。每個人都有罹患癌症的風險,其中年齡和生活習慣對癌症的發病有顯著的影響。一旦埋藏在人體基因中的癌症被激活,癌細胞將不受控制地瘋狂繁殖,最終形成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極快,且在生長過程中會消耗正常細胞,造成人體器官的損傷,並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三、癌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放療、切除和化療三種。

放療的全稱是放射療法,主要使用射線對腫瘤進行照射。放射療法的理論依據是X射線可以優先殺死人類體內分裂最旺盛的細胞。但是放射療法有兩個明顯的不足。第一個不足是X射線只對原位腫瘤有效,對擴散的腫瘤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第二個明顯的不足是輻射會造成癌變。

切除最早被認為是癌症的根治性療法,為了防止腫瘤轉移,20世紀50年代時,對患者進行大範圍根治性的切除,成為大量醫生的首選,但是這種極端性的切除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直到1981年,實驗才證明大範圍根治性切除無法完全治癒癌症,單純手術治療效果並不穩定。

化療是目前通行的癌症治療方法,大劑量化療會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傷,但癌症治療必須在每一種可見跡象都消失之後,繼續保持系統治療,以防止復發。化療這種方法曾成功治癒過癌症患者。

【案例】

20世紀50年代時,華裔醫學家李敏求突破性地將用於治療白血病的藥物運用到絨毛膜癌的治療中,並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絨毛膜癌會分泌一種叫作絨毛促性腺素的激素,能夠在血液中被極其精準地測量出來。在李敏求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這種激素水平,簡稱hcg,被用來衡量化療是否起了作用。當治療進行到尾聲的時候,患者的hcg水平已經降到了幾乎可以忽略的程度,但是並沒有完全消失。同期的其他患者停止了化療,但李敏求認為,hcg水平可以被看作癌症的代名詞,只要它存在一天,癌症就存在一天,腫瘤消失並不意味著痊癒。他不斷延長化療週期,一次又一次地對患者進行化療,直到hcg水平完全降到零。

幾年之後,一些過早停藥的患者不可避免地復發了癌症,而用李敏求方案治療的患者卻沒有復發。這位患者成為第一例成年人被化療治癒的案例。

四、基因突變導致癌症發病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預防癌症。

我們的基因組中密集分佈著兩種基因,一種叫原癌基因,另外一種叫腫瘤抑制基因。癌症本質上是癌細胞的瘋狂生長,在發病前,這些癌細胞和我們身體中的其他細胞一樣,正常地生長、分裂、死亡。如果把細胞的癌變比喻成一輛汽車,原癌基因就是油門,腫瘤抑制基因就是剎車。

在正常的細胞中,原癌基因未被激活,細胞只有在接收到相應的生長信號時才會分裂。在原癌基因被激活的細胞中,細胞會被迫進入永久的極度活躍狀態,不受控制地開始進行無休止的分裂,也就是癌變的油門被加到最大。但是,原癌基因需要通過突變才能激活,而突變就是小概率事件。

在正常的細胞中,腫瘤抑制基因的主要作用是在接收到相應信號時停止細胞分裂。在癌細胞中,腫瘤抑制基因在突變後失活,無法阻止細胞的瘋狂分裂。通常每個腫瘤抑制基因存在兩個副本,因此只有兩次獨立的突變才能使它失活,這更是非常罕見的。

雖然理論上,每個人都有患上癌症的風險,但患病概率與年齡和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年齡越大、生活習慣越不健康,患癌機率就越大。對抗癌症的祕密,就是要找到方法,防止易感細胞發生突變,或者消除突變細胞,又不損害正常細胞的生長。

五、讓癌症患者擁有更有尊嚴、更高品質的生活,才是這場人類與癌症大戰真正的勝利。

癌症的發展不是一種簡單的克隆。每一代癌細胞都會創造出一部分在基因上不同於母細胞的細胞。因此當化療藥物和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時,變異的細胞就能抵禦這種攻擊,從而實現適者生存。從這個角度來看,癌症似乎是不可治癒的。

醫學作為科學的一個學科,本質上不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是通過干預生命本身來實現改善人類生活的願望。在現有醫療水平下,完全治癒癌症是非常有難度的。儘管如此,現代醫學仍致力於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努力將癌症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

金句:

⒈在4000年來的抗癌戰鬥中,一代又一代的男男女女貢獻了勇氣、想象力、發明創造和樂觀精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軍事史——但敵人無影無蹤、無時無刻、無處不在。這裡同樣有勝利與失敗、有連綿的戰役、有英雄人物也有傲慢之徒、有劫後餘生也有舊病復發;並且不可避免地,有人受傷、有人被詛咒、有人被遺忘、有人死亡。最終,癌症真實地浮現出來,正像一位19世紀的外科醫生曾在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下的——眾病之王,恐怖之君。

2.癌症是從內部出現的終極敵人——一個橫行霸道的細胞,從人的身體中爬出來,從內部佔據了整個身體,這是一個體內的“異形”(alien)。

3.我們不能對這個世界閉門不納,或者遠遁他鄉。因此我們的任務就是警覺地篩選出真正的致癌物,把它們和無辜且有用的物質分開。

4.癌症的生活就是機體生活的再現;癌症的存在是我們自身的病理寫照。蘇珊•桑塔格警告說,不要讓疾病揹負隱喻的重擔。但這並不是隱喻,在癌細胞的分子核心所具有的超活躍性、生存力、好鬥性、增殖力以及創造性,都是我們自身的翻版。

久久券吧(www.99quanba.com)歡迎您,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