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利教授訪談」肺癌靶向藥物進入醫保惠及百姓和患者

「王長利教授訪談」肺癌靶向藥物進入醫保惠及百姓和患者

王長利 教授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天津市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天津市肺癌診治中心 主任

靶向藥物進入醫保:非常必要且重要

肺癌靶向藥物總體上療效和安全性很好,臨床更廣泛地應用對患者有益,其進入醫保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惠及百姓和患者。口服小分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對攜帶有相關基因突變的患者獲益顯著。對於藥物來說,應考慮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再好的藥物,如果費用非常高,患者沒有經濟能力也無法應用。中國每年有70多萬例新發肺癌患者,60%~70%是晚期肺癌,其中40%左右有突變,據此推算每年大約有十多萬例基因突變的晚期患者,其中大部分是普普通通的百姓,靶向藥物進入醫保非常有必要,也非常重要,是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

靶向藥物在基層醫院的使用:規範培訓要下沉

進入醫保目錄後,靶向藥物在基層醫院的使用率和可及性會增加。由於不同區域的基層醫生存在知識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同時規範化治療還沒有很好落實,靶向藥物在基層醫院的使用率仍然較低。因此,繼續教育工作、規範培訓及新技術推廣一定要下沉到縣裡,市級醫院需要承擔縣級醫院的規範化培訓及新技術推廣,無論手術還是藥物治療都一定要強調規範,在繼續教育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基層醫生的繼續教育工作做的越好,患者獲益久越多。

性價比提高,合適的患者給予最合適的治療

肺癌的藥物治療歷史分為幾個階段,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應用化療藥物、多為單藥,90年代以後,以鉑類為基礎的三代化療藥成為規範治療,但迄今並無本質上的改變,化療無論是有效性還是安全性都沒有太多改善。而靶向藥物治療、患者大多都可以耐受,血液學毒性很少見,療效好、安全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臨床的需求。

抗血管生成治療(貝伐珠單抗)較化療提高了生存率,但既往由於價格問題而導致臨床應用受到限制。現在進入醫保後,貝伐珠單抗價格下降60%,醫保又能承擔50%左右,性價比更高。不過,也要注意規範使用,有突變的患者應使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而貝伐珠單抗適合沒有突變的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貝伐珠單抗除在非突變、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療效確定,在無症狀的腦轉移患者也可以用,但如腦轉移患者症狀很明顯、顱壓很高時,首先要降顱壓;有心包積液、胸腔積液的患者同樣顯著獲益。

醫保負擔總體差別不大

靶向藥物進入醫保後,就單一價格看,醫保負擔加重了。但對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如果不給於靶向治療,患者就需要反覆住院化療,而住院則會涉及床位費、檢查費等,即使是使用醫保中的肺癌化療藥,價格也並不便宜,再加上輔助藥物抗嘔吐、升白細胞藥物等等,反而總體費用會更高。另一方面,靶向藥物幾乎沒有血液學毒性,常見的是1~2度皮疹、腹瀉,一般不用額外檢查及處理,與化療比較有顯著地安全性優勢。更重要的是,患者的感覺和負擔不同,住院和在家服藥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使用化療藥物,一旦住院就需要家人陪護而耽誤工作;而口服靶向藥物就無此問題,只需要定期到醫院門診複查即可。

總之,靶向藥物進入醫保後,醫保總體承擔的費用不會增高,而患者的感受會更好、不良反應會更輕,家庭負擔也會減輕。

處方醫保靶向藥物的天津經驗

在天津市腫瘤醫院,我們授權了一些相關“醫保”醫生,制定了固定的嚴格的流程,首先需要進行突變檢測再行處方。雖然流程上稍微複雜一些,但這並沒有影響患者的用藥。雖然給醫生增加了一些額外的負擔,但更重要的是利於患者。目前,進入醫保後靶向藥物的應用在我們醫院落實得很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