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國的歷史上,不斷和各個國家爭鬥,最著名的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對俄國的進攻。為什麼相隔百年的兩個不同國家的統治者都要攻打俄國呢?

這二人攻打俄國有個共同的原因,就是歐洲國家對於俄羅斯普遍是歧視,認為俄羅斯代表了野蠻和專制,俄羅斯的擴張也就代表了野蠻與專制的擴張!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拿破崙和希特勒都知道俄羅斯在搞一些小動作!

拿破崙針對英國搞大陸封鎖,而俄羅斯拒絕了拿破崙的這些要求,導致拿破崙想進攻俄羅斯,完成對於英國的大陸封鎖計劃。

希特勒也是如此!通過德國間諜的活動以及德國人對於蘇聯軍事力量佈置的瞭解,希特勒已經分析出來當時的蘇聯想對德國發動突然襲擊,將希特勒德國已經在歐洲奪取的土地一口吞下!這也讓二人開始準備對俄戰爭。

而拿破崙和希特勒進攻俄羅斯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比較弱!咱們細看拿破崙和希特勒進攻俄羅斯的情況就能看出一點來!如果俄羅斯的軍隊在那個時期沒有避開拿破崙的鋒芒採用焦土政策的話,俄羅斯的軍隊估計會在一次大決戰中被法國的軍隊擊敗!而希特勒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也是在一兩個月之內就把蘇聯戰前積累的大部分的軍事工業和軍隊全部消滅!

是利益還是仇恨:拿破崙、希特勒為什麼都要打俄國?

下面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下,具體到二人的個人因素去分析一下他們攻打俄國的原因。

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語: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崙之所以要打俄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是利益還是仇恨:拿破崙、希特勒為什麼都要打俄國?

拿破崙

【1】追求更大的榮譽

自小就被同僚所譏笑的拿破崙非常渴望出人頭地。這點在他父親卡洛波拿巴的抱怨中可以聽得出:“他陰沉的性格、獨立又專斷的作風,真令我倍感無奈。”以土倫戰役起家到開創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拿破崙指揮著法軍在一場場戰役中不斷獲取勝利。在喜悅的同時,他對榮譽的渴望也與日俱增。似乎歐洲所有的偉大人物都有“榮譽強迫症”,例如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屋大維、查理曼、腓特烈二世等,拿破崙也不例外。在公元1809年的瓦格拉姆戰役中,拿破崙成功擊敗第五次反法同盟,攻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迫使哈布斯堡王朝簽下了苛刻的《維也納和約》。此時的法蘭西帝國達到極盛,歐洲版圖裡唯獨俄國沒有臣服於皇帝腳下(英國已經簽訂了《亞眠條約》,保證不會干涉歐洲事務)。帝國元帥達武曾這樣勸諫拿破崙:“我的陛下,您和您的軍隊已經榮耀至極了,接下來該考慮臥室裡的事情了!”然而拿破崙卻說道:“阿克琉斯沒有給世人遺忘的機會,我也一樣。”果不其然,1812年5月,70萬法國遠征軍悍然入侵俄國,短暫的和平轉眼即逝。

【2】俄國對“大陸封鎖令”的反對

“大陸封鎖令”是拿破崙在1806年至1814年為削弱英國實力,從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封鎖令要求所有隸屬於法國的王國,與英國不準發生貿易關係,而且要斷絕一般來往,同時對法國統治下的歐洲的英國僑民,一律宣佈為戰俘;所有英國的貨物和商船,全部沒收。

在《維也納合約》簽署以後,拿破崙曾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這次會面是愉快的,兩人甚至以兄弟相稱,而亞歷山大也許諾會幫助法國削弱英國,法國則承認俄國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只不過,承諾這種東西往往很不可靠,亞歷山大一世不久便食言了,私底下偷偷地與英國開展貿易,走私船頻繁進出倫敦港。這種事情自然難逃法國間諜的耳目,拿破崙非常憤怒,本來就想征服俄國的他當然不會錯失這個機會,於是便發起侵俄戰爭。

【3】一統歐洲的夢想

拿破崙在皇家炮兵學院唸書時,曾大量地閱讀書籍。在這些書籍裡,除了基本的炮兵知識、幾何數學,各種名人傳記自然也時很吸引人的。在這些名人裡,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和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深刻地影響了青年時代的拿破崙,肅穆的軍隊、靈巧的戰術、偉大的名將、遼闊的國土,這些斷在拿破崙腦海裡徘徊。自公元1800年馬倫哥戰役後,一直到拿破崙入侵俄國。拿破崙的一切行動應該都在昭示著一個主題,那就是一統歐洲,建立起強大的法蘭西帝國。那麼證據在哪裡?有兩個,一個是法軍部隊的鷹旗,另一個是拿破崙以皇帝自稱。這都是古羅馬帝國的遺產。人們常說“心中是佛,看誰都是佛”,拿破崙這些舉動自然不言而喻了。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是利益還是仇恨:拿破崙、希特勒為什麼都要打俄國?

希特勒

在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的外交官裡賓特洛普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當時兩國元首都一致表態,會加深彼此間的合作,蘇聯也一直運往德國大量的石油、鋼鐵、煤炭以及糧食,德國的火車也頻繁地往來於蘇聯各地。但是不到兩年之後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數百萬德軍突然兵分三路侵入蘇聯國內,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戰役就此打響。

希特勒攻打蘇聯的原因應該有如下幾點:

【1】對戰爭資源的掠奪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強大的後勤補給是維持軍隊戰鬥力的根本。我們知道在二戰時期,機械化作戰已然成為了主流,而希特勒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要更多的資源來幫助他建設德意志第三帝國。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德軍進攻蘇軍的路線就可以看出:

一、由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今白俄羅斯)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這些地方是蘇聯輕工業和信仰的關鍵區域;

二、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自華沙以東出發,經佈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進攻莫斯科。明斯克和斯摩稜斯克不用說啦!重工業的集中地;

三、由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區。

三條路線無一例外都是有目的的,在佔領蘇聯國土的同時,又掠奪了戰爭資源,希特勒的野心昭然若揭。

【2】民粹主義的憤懣

希特勒是著名的法西斯主義者,更是一位民粹主義者。早年的希特勒在林茨市上學時,就表現出對奧匈帝國的鄙視和強烈的憎恨。他認為,多民族的奧匈帝國是對德意志的恥辱,日耳曼民族應該打擊猶太人、斯拉夫人、波蘭人和布爾什維克黨人,建立屬於自己的偉大國家。這種思想伴隨了希特勒的一生。蘇聯是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自然令希特勒倍感不爽。另一方面,斯大林上臺以來大力的發展重工業,推行”斯大林經濟模式”,使得蘇軍的戰鬥力直線飆升,甚至在成功佔領波蘭東部後,又相繼佔領了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以及羅馬利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可維納地區,嚴重威脅到羅馬利亞境內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烏油田(德軍石油的供應大本營)。蘇聯是德國稱霸路上巨大的隱患,因此希特勒是必須進攻蘇聯的。

是利益還是仇恨:拿破崙、希特勒為什麼都要打俄國?

【3】維持“命令經濟”的需要

客觀地說,遠在西歐德國的命令經濟對於當時的經濟復甦也是成功的。希特勒在成功就任納粹德國的元首後,便隨之簽署了一份祕密手令,即四年計劃,通過經濟統制、完善法規、興建大規模民用與軍事工程、扶助外貿投資、壓縮銀根並強化金融創新、推行義務農業勞動制度等措施,使德國在1933——1939年奇蹟般恢復了經濟繁榮,每一位德國百姓都能夠買得起一輛“甲殼蟲汽車”,這在當時是非常令人吃驚的事情,而希特勒也通過這次成功,換取了德國全部人民的擁護。

然而事實總是殘酷的,隨著二戰的推移,大批德國青壯年被迫提前入伍,間接導致德國國內的勞動力出現短缺。勞動力的流失意味著生產力的下降,生產力下降勢必會導致物價攀升,人民的生活也會受到波及。希特勒正是擔憂即將出現的經濟崩潰會對自己的統治帶來負面影響,所以藉助侵略蘇聯的機會,在掠奪資源的同時,趁機網羅大批戰俘和佔領區民眾,把他們充入到德國各地的生產工作中,以此來維持命令經濟的延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