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曾幾何時,逃離北上廣,一路向西去大理,詩與遠方,種地放羊,成了浪漫、詩意和美好生活的代名詞。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擁有一個大果園,我願放下所有追求,做個農夫去種田,每個早晨耕耘在綠野田園,每一個黃昏都守候在鄉間的麥田。

這類歌詞代表了無數老中青年的心聲。

心理學家、哲學家、宗教人物、作家、中醫等等,各種權威公眾人物,都建議人們:要生活的快樂。

數不清的作家出書教人們怎麼變得快樂,網絡上有各種讓人變得快樂、保持快樂的方法、祕笈。就連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們能接受快樂教育。而自己加班工作、努力賺錢的目的都是為了自己或家人的幸福快樂。

“做人,最重要就是開心”這樣的話被奉為金句,成為無數人的口頭禪。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可是仍有很多人已經擁有體面的工作、寬敞的房子,理想的另一半,隨時可享用的美食,貌似是想要的都有了,還是會不快樂?

徐凱文教授,是北大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心理危機干預專家。他在一場家庭教育論壇上曾講到:在北大,有30%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厭惡學習,或認為學習沒有意義,40%的學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籍此徐教授提出了一個概念——“空心病”。

“空心病”看起來像是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這些人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如果到精神科醫院的話,一定會被診療抑鬱症,但是問題是所有的藥物都無效。令人唏噓的是他們從小可都是成績最優秀的好學生,最乖的學生。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林真理子

就像日本作家林真理子的小說《平民之宴》中描寫的帥氣少年——翔,成長於優渥的中產家庭,母親由美子花盡心思培養一對兒女,可是翔卻不思進取,甚至不肯參加大學考試,被父母趕出家門後靠打工度日,除了吃穿基本需求,沒有任何慾望。當心疼他的外婆把1千萬日元遞給他時,翔說他不需要那麼多錢,因為什麼也不想做。

明明擁有很多人豔羨的一切,卻仍不覺得幸福;明明大好前途垂手可得,仍願意過廢柴人生,這就是典型的“空心人”了。

像翔這樣的空心少年在中國也早已非常普遍。上學、讀書,似乎除此之外,不知道該做什麼。所以又有人說,快樂和慾望的滿足並不能相提並論。那快樂到底如何定義?是什麼會拖住快樂指數的後腿?

今天推薦的這個視頻中的演講者艾美莉·史密斯(Emily Smith),是紐約的一位作家。她也曾有同樣的困惑,作為一名作家,擁有了常人羨慕的一切生活,自由的工作時間,漂亮的外表,苗條的身材,完美的男朋友,紐約市中心的漂亮公寓,但是,Emily仍然感到不快樂。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Emily Smith

於是她開始學習心理學,潛心研究到底是什麼使得人們不快樂。為了找出答案,Emily花了五年時間,訪談了數百人,閱讀了數千頁的心理學、神經科學、及哲學的想著書籍。最後將研究結果寫成了一本書《意義的力量》(The Power of Meaning)。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意義的力量》

研究中Emily發現,原來追求快樂這件事本身就會讓人不快樂。人們絕望的原因並不是缺乏快樂,而是缺乏人生意義。

全球的自殺率不斷攀升,最近在美國達到三十年來的新高。在中國,自殺已成為第五大死因,且每年人數在增長,且年齡呈低齡化趨勢。

12年前中國人抑鬱症發病率是0.05%,現在是6%,12年間飆升120倍,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的發病率也在高速發展。

客觀來說,從每個能想到的標準來看,人們的生活變好了,物質需求得到了這個星球上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滿足,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助、沮喪、被莫名的孤獨,空虛感包裹和侵蝕。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活得快樂和活得有意義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差別呢?

許多心理學家把快樂定義為一種舒服自在的狀態,在當下感覺很好。而意義的含義則更深一層,知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裡格曼說,意義來自歸屬感、致力於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從內在發展出最好的自己。

我們的文化對“快樂”相當痴迷,但Emily發現,有了意義人們會更加滿足。且研究指出,有人生意義的人適應力也會比較強,他們在學校及職場的表現更佳,甚至更長壽。

那如何才能活得更有意義?或許Emily研究心得——“人生意義的四大支柱”會給你一些啟發。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第一根支柱——歸屬感

歸屬感來自於一種關係,不同的個體在共處中相互珍惜的關係。你可以選擇與他人培養歸屬感。

舉例來說,有個人每天早晨都會在街頭同一家報刊亭買一份報紙,有時也會像朋友一樣跟老闆聊聊天。

有一次,因為這個人沒有零錢,報刊亭老闆表示不用給了,但這個人堅持要付錢,他去旁邊一家店買了不需要的東西,把錢找開。或許他是出於好意,但讓老闆感到很受傷,他沒在兩人的關係中感覺到歸屬感。

這情況很常見,比如當有人在跟你說話時,你卻在看手機。這讓對方覺得自己是隱形的、不值得的。但若用愛或善意來引導,你就會創造出一種聯結,讓彼此都振奮起來。

對很多人來說,歸屬感是人生意義的重要來源,就是與家人及朋友之間的聯結。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第二根支柱——目的

找到自己的“目的”並不是指找到讓你快樂的工作,“目的”的重點是你能給予什麼,而不是你想要什麼。

醫生的目的是治癒病人,家長的目的是扶養孩子。目標的關鍵在於用自己的力量去服務他人。當然,對很多人而言,是透過工作來達成的。那是我們做出貢獻和感到被需要的方式。

《平民之宴》中的翔,因為女朋友珠緒被自己父母看不起,而一心幫助她考取醫科大學,與珠緒共同籌劃將來的生活,翔因為有了一個目的整個人開始變得有活力。

“目的”能讓一個人有活下去的意義,有驅使你向前行的“理由”。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第三根的支柱——超然

超然的狀態,意即超脫日常生活的喧囂擾攘,自我感漸漸消褪,感覺到和更高的現實產生連結。

但超然的經驗很少出現。有人說,超然來自於欣賞藝術品。有人則認為,超然發生在教堂裡。對於Emily來說,作為一個作家,超然會透過寫作發生,太投入時會有一種忘我的境界。

這些超然的經驗能改變你,當你沉浸在一件事物當中,從中能實現自我價值或者是獲得自我的提升,會讓人感受到存在的意義感。

有一項研究,讓學生去看200英呎高的尤加利樹,看一分鐘,之後他們會比較不自我中心,若給他們機會去幫助別人,他們連行為都會變得更慷慨。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第四根支柱——改寫人生故事

生命由一連串的事件組成,但說故事的作者是你自己,你可以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即便你被事實限制住,你仍可以編輯、詮釋、再講出一個新的故事。

Emily提到了一位叫做Emeka的足球運動員,因受傷而癱瘓後,Emeka內心的對話是這樣的:“我之前能踢球的人生是非常棒的,但看看現在的我。”

Emeka有好一陣處於焦慮和沮喪中。但隨著時間過去,他開始改造他的故事:“受傷前,我的人生沒有目的,我常去派對,我是個很自私的人。但受傷讓我明白,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改編了故事,從而改變人生。此後Emeka引導青少年積極地生活。

改寫你的故事可能要花上好幾年,並且過程會很痛苦。但如果你擁抱那些痛苦的記憶,蛻變就會發生。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參考Emily的“四個支柱”來改寫我們的人生版本。

但是對於未成年的學生,怎麼才能減少叛逆、抑鬱、焦慮、網癮、迷茫等等問題,需要作為家長和父母的深思?

此念課堂將在後期推文《中國需要一場親子關係的革命》中給出父母們一些詳細的可供參考的方法。敬請關注!


【此念】福利

喜馬拉雅攜手“此念課堂”特邀婚姻與親子問題專家,心理學家賀嶺峰博士,為單親育兒家長推出公益音頻課程《單親摯愛——擺脫一個人帶孩子的焦慮》「鏈接」從專業角度分析和解決單親家長的育兒疑問和焦慮。

閱讀推薦

TED|大衛·凱奇:一場正在發生的遊戲革命

TED|拖延症者的獨白:此時我被一隻及時行樂的猴子控制了

TED|科學家揭示性別的祕密:究竟什麼是女人?

水墨畫家林曦|給父母的美育建議:堅持不是一個天然的本事

專欄|賀嶺峰問答:跟孩子聊成績之前,先準備10個問題吧

TED | 艾美莉·史密斯:努力地追求快樂反而會讓人不快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