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本次是該系列第17篇文章,只要接觸到曲線,都會多些幾篇文章,因為這功能裡面沒有滑塊(除了Camera Raw的參數曲線),用法和效果都多。這次我改變思路,把最不能“套路”的曲線總結了萬金油用法,不過在掌握套路後,還有更多東西!今天我來介紹兩種著名的風格:德味日系

講解工具:曲線工具

達到目的:通過RGB3條曲線進行主觀調色

軟件版本:Photoshop CC2019/Camera Raw 11.1

操作難度:5(10為最高)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曲線工具,不是一篇文章能講完的,你可以先看這三篇文章:

照片調色寶典14:曲線界面和原理介紹


照片調色寶典15:Ps和ACR曲線異同講解


照片調色寶典16:曲線調色萬金油思路


德味真香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這個詞彙完全是中國人自創,而且每個人眼裡的德味都不一樣,輕輕鬆鬆可以總結出幾十種,比如在德國拍的、徠卡拍的、蔡司拍的、偏藍的、臥槽這虛化牛X的、臥槽這暗部牛X的……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吧,這個詞已經從模糊的對德國器材的崇拜概念,演變成了一個影調和色彩調整概念,所以明確一下,我下面講的“德味”不是分析鏡頭工藝的德味,而是調色中的德味,比較公認的“德味風格”(類比一下,德味本來是京劇,大家按照京歌的標準討論模仿方法,結果調整出來是花兒樂隊,大概如此)是這樣的:暗部偏藍綠,亮部稍偏暖。這麼簡單麼!?是的。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01 紅色曲線

用你習慣的Photoshop或者Camera Raw打開照片,我這裡用Camera Raw為例,也推薦大家使用。你可以先對照片進行基本影調調整,比如所謂德味照片,曝光都不太明快。進入曲線工具或面板,在通道中選擇紅色,利用兩個調整墊建立一條幅度輕微的S形曲線,讓暗部偏青,亮部稍稍偏紅。記住!調整幅度一定要小。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02 藍色曲線

先在通道菜單中選擇藍色,然後建立一條反S形曲線,讓它與基準線的交叉點更靠近左側,左邊的區域可以上供幅度大一些,右側的下凹區域要比較平緩,就如同我圖片所示這樣,適用於比較多的照片。這個形態有些複雜,我使用了3個調整點來定義曲線。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03 綠色曲線

之後切換到綠色曲線,這是本例中調整最小的操作,但也是個變量:根據不同照片,稍微上拱讓照片整體偏綠,或者是下壓讓照片整體偏品紅,你可以嘗試兩種方式,然後決定自己喜歡那種。我選擇了下壓綠色通道曲線。切記,調整幅度要小而又小。大功告成,保存圖片。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 純屬八卦:目前我聽到的“德味起源”中,最靠譜的是知乎大V黃一凱告訴我的,說在拍膠片的時候,因為用德國器材的人都比較有錢,所以都拍反轉片,所以其實德味除了鏡頭之外,更偏向反轉片的色彩成像,而平民大眾都用負片,衝出來就是“普通味道”的照片,看到用德國器材的人拍攝出來的照片,就會覺得好牛逼。說白了,無論哪個年代,有錢了都好。

日系輕柔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日系”這個詞跟“德味”不一樣,它真是根據一些日本攝影師的拍攝風格演變而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攝影師都會用,日系照片的特點大多是曝光偏明快、飽和度較低、色調偏藍色和粉色,傳達清新之感。相比於沒有準確定義,但是方法比較固定的德味,日系的感覺傳達更清晰,但是方法其實更多樣。我這裡介紹一種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效果:照片偏青色和藍色,陰影中夾在一點點紅色調。我依然只用曲線,但是這次要加上RGB曲線。(日系風格還有一個思路,你把路牌P成日語的,怎麼調色都日系,用了都說好。)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01 亮度調整

我依然在Camera Raw中演示,選擇合適的照片在軟件中打開,進入點曲線面板,先在RGB的情況下將曲線左下方的點提起來,然後通過2-3個調整點,讓曲線的其他區域儘量跟基準線重合,也稍稍高出基準線,這樣可以製造“曝光飄飄然”的效果。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02 紅色曲線

之後我先按照順序選擇紅色通道曲線,此時我把紅色曲線右上的端點往下拖動,左下的端點往上拖動,這時候依然是一條直線,但是已經達到了亮部偏青色、暗部偏紅色的效果,具體偏色程度,就要根據照片而定了,我認為不要太多,我們是調色,不是上色。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03 綠色和藍色曲線

綠色曲線改動最小,只需要稍微上拱,讓畫面整體染上淡淡的綠色調即可。切換到藍色通道曲線,將右上的端點向左側拖動,製造一條整體高於基準線的直線,這樣照片會整體偏藍,亮部的偏色程度會更大(與基準線距離遠)。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程度,然後還可以再降低飽和度,我這裡只用曲線,就不涉及那個操作了。完成,保存照片即可。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 關鍵技法講解:這個操作中,我們發現除了之前的建立調整點讓曲線彎曲,又多了一個新的操作:拖動端點。這個技法的應用很普遍,如果鼠標不穩可能出現誤操作,只需要重來就好,這麼做可以根據不同亮度,製造強度變化平緩的偏色效果。

所謂“風格”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其實像日系、德系的風格還有很多,比如之前流行的黑金效果、俄羅斯人像效果等等,其實你都可以根據大量瀏覽和歸納,總結出一些共性,然後在前期拍攝(曝光、取景、景深選擇等)和後期調整(影調、調色等)中模仿和變換。可以看出,前後期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風格需要良好的前期拍攝與後期修圖,所謂“靠後期挽救照片”並不是後期的最終目的,而“後期只是拍攝的延續”對於藝術呈現來說,也是個不全面的說法。

所謂風格是一些固定套路,但是有所改變,比如蒂姆伯頓的電影風格、沃卓斯基姐妹的編劇方式,你說他們不是套路,其實可能總結出來,但是是套路就不好看嗎?並不是,因為他們都善於把自己的風格發揮到極致,並在其中藏著變化,給你一次又一次熟悉又驚喜的享受。如果大家看到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於拍攝還是後期,說這是某某人的風格,那他絕對說明是成功了的,成功有用自己的風格。

作為一個搞後期教學的,我自己形成自己照片風格的機會不大,但是也有自己的寫作和教學風格,希望這些能給你提供思路,讓你順利起步,在別人的航線上自由飛行後,創造出自己的航線,發現理所應當的新大陸。

「後期教程」調出著名的德味與日系|照片調色寶典17



關於曲線,在以後的綜合處理中還會出現

下一篇文章我會講解之後的工具

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