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大陸金所”版圖再生變 平安大華基金納入在即

P2P理財 陸金所 平安保險 基金 界面新聞 2017-04-01

一邊馬不停蹄謀求上市,一邊排兵佈陣擴充版圖,馬明哲對“大陸金所”(Lufax Holding Ltd,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這頭超級獨角獸佈局的一舉一動都是市場焦點。

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悉,“大陸金所”框架有望繼續擴充,除了現有的“三所一惠”——即面向個人投資者的陸金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前交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重金所)、平安普惠業務集群以外,還將納入平安大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大華)以及一家註冊地在新加坡、負責跨境業務的子機構。

“平安大華已經在做股權變更了,應該很快就要實現。未來大陸金所體系下有了公募基金牌照的基金公司,更有利於陸金所包裝產品,實現業務的充分協同。”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新加坡也要成立一家子公司,專門負責跨境業務,陸金所會變成一個龐大的集團。”

伴隨平安大華的加盟,“大陸金所”將成為國內FinTech領域名副其實的超級獨角獸,資本市場也將為其打開新一輪的想象空間。“上市後的大陸金所市值會不會超過平安集團,這會是個有意思的話題。”該知情人士表示。

不過截至目前,這一變動還未在工商信息中予以體現,陸金所官方也對這一消息予以否認。

超級獨角獸

早期的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全稱為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從2015年3月開始,陸金所啟動了資產的注入和剝離,意在淡化自身P2P標籤,實現由“個人網絡借貸平臺”到“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的轉型。

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大陸金所”也在去年3月正式揭開神祕面紗,其法人主體首次登臺亮相,名為“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註冊地在海外。

平安集團3月22日發佈的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陸金所控股完成了對普惠金融業務和重金所業務的重組,形成旗下陸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佈局,全面佈局財富管理、機構間交易和消費金融領域。

這四大板塊各有定位,分工明確又相互協同。陸金所平臺定位為B2C個人投資者一站式理財平臺,主要競爭對手是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聚寶。前交所、重金所重在B2B機構間交易,主要競爭對手是各地金融資產交易所。平安普惠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消費金融公司,是陸金所平臺資產端的重要來源之一。

根據中國平安年報,截至2016年年底,陸金所控股的零售端交易量達1.54萬億元,期末零售端資產管理規模4384億元,活躍投資用戶數740萬人。機構端交易量為4.2萬億元。

回溯“大陸金所”的整合,不難發現其經歷了幾大關鍵性的戰略佈局。“大陸金所”構建的第一步始於陸金所剝離P2P小額信貸業務,並將其與平安直通、平安信保合併為“平安普惠”業務集群。這樣一來,陸金所明確了自身金融信息中介平臺的定位,既滿足了監管的要求,又為衝擊資本市場謀求更高估值奠定了基礎。

其次在於對前交所的整合,這一交易所聚焦B2B業務,希望構建“國際雙向跨境資產交易平臺”。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以19.538億美元將平安普惠與前交所打包出售給陸金所,並於2016年5月完成了整合。

緊接著是對重金所的收購與整合,其定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去年3月,平安集信2.86億元收購了重金所72.22%股權,並在此後陸續收購了剩餘股權。去年8月中旬,重金所已經成為平安集信全資子公司,法人代表也變更為陸金所新任董事長李仁杰。平安集信已於2016年12月完成股權變更,順利被大陸金所控股。

去年12月,小陸金所又宣佈正式拆分出“陸金服”(全稱為“上海陸金所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獨立從事P2P網貸業務,此舉是為順應監管於去年8月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相關規定,其中有關於網貸信息中介機構禁止自行發售理財等金融產品募集資金,代銷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產品等金融產品的明文要求。

如今又有平安大華即將納入“大陸金所”靡下,夯實陸金所平臺資產端來源。“陸金所平臺與平安大華一直都有合作,併入一個體系內,能更好地解決產品的合規性問題。”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成立於2011年的平安大華,工商信息仍顯示股東方為平安信託、大華資產管理、三亞盈灣旅業,分別持股60.7%、25%以及14.3%。

從資產規模來看,平安大華在次新基金公司中排名靠前,並連續三年實現了規模翻倍。截至2016年底,平安大華公募管理規模達到837億元,擠進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前三十名。此外,在2010年後成立的44家次新基金公司中資管規模排名第二,在同年成立的7家中排名第一。

不過平安大華的資產規模中85%為貨幣基金,其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規模和業績並不盡如人意。

另外,平安大華基金子公司業務發展也頗為迅猛。來自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平安大華子公司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以7902億元的總規模位居行業首位。

上市倒計時

在釐清各業務單元的同時,陸金所的上市之路也在穩步推進,上市地點輾轉之後大概率落定香港,並已進入倒計時。“陸金所將在今年年內登陸資本市場。”某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近期陸金所高層對於上市一事的公開表態也逐漸明朗。3月23日,陸金所CEO計葵生在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陸金所控股正在準備IPO,具體上市時間需要等到市場條件成熟,至於上市地點,可能是香港。

“陸金所控股一直在等待資本市場對金融科技的故事有個合理的認知,希望隨著中國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我們(陸金所控股)也能拿出一個更加清晰的故事。”他表示。

同日下午的中國平安2016年業績發佈會上,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陳心穎也表示,陸金所控股有在準備上市,但是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香港上市的好處在於,相比內地市場而言,香港有更清晰明確的時間表。”某互金公司創始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根據香港的上市規則、審核要求,公司何時交表、何時給出反饋,有一套明確的時間表。”

儘管歷經波折,但如今來看,陸金所上市路徑基本有了定論。

2014年5月,陸金所首次傳出分拆上市的消息,並被爆出其招股說明書已出爐;2015年12月,計葵生首次對媒體確認陸金所將上市;在2016年1月,計葵生曾表示,公司正考慮在香港或上海進行IPO,而他更傾向於在境內上市。但因“戰略性新興產業板”的無疾而終,陸金所境內上市的規劃也無奈放棄,轉而奔赴香港。

2016年8月,陸金所CFO鄭錫貴曾對外表示,公司可能於2017年底前在香港上市,而且不打算尋求IPO前的融資。“上交所將不會建立戰略新興板。考慮到公司的離岸所有權結構,在香港上市是明智之舉。”

2016年10月,有媒體報道,陸金所已正式啟動上市,參與陸金所IPO的四家投行——花旗銀行、美銀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證券已經進場展開盡職調查,並計劃2017年1季度向港交所遞交A1上市申請書,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陸金所官方的證實。

整合後的大陸金所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可限量。2015年3月,陸金所完成A輪融資4.85億美元,估值100億美元。時隔不到一年,陸金所在同年12月敲定12.16億美元的B輪融資(彼時陸金所為“兩所一會”,重交所未納入版圖),估值高達185億美元,估值翻了將近一倍,而今的大陸金所體系更為龐大,也為市值注入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融資後的大陸金所依然被平安集團牢牢掌控著控制權,中國平安在陸金所兩輪融資過後持有股權為44.38%,仍是第一大股東。

另外根據平安方面的公告,平安普惠(後更名為“錦聯有限”,英文名Gem Alliance Limited)是在2015年8月份由中國平安的子公司平安海外轉讓給陸金所控股,陸金所控股沒有支付現金,而且向平安海外發行價值19.538億美元的可轉換本票作為股權轉讓對價。

這一交易時點剛好處於陸金所控股A輪與B輪的兩輪融資之間,陸金所控股估值在100億至185億美元之間。分析人士推算,19.538億美元的陸金所控股可轉換本票作為對價估算,這份可轉換本票的轉股期權比例應該相當於10%至18%的陸金所控股股權。B輪融資後攤薄至9%-16%左右。在未行權之前應以債權形式持有,而未計入中國平安持有的陸金所控股股份。

這也意味著,實際上中國平安目前持有的陸金所控股股權比例約為53.38%至60.38%之間,平安集團進可攻退可守,仍保持著對陸金所控股的絕對控制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