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IPO 新三板 私募 投資 菁英財經 2017-04-29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作者:證券法務精英小組

來源:微信公眾號K先生工作室(i-ksir)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推薦: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

掛牌私募年報披露,多家機構業績黯淡,但2017仍有利好;

聊一聊“股權代持”。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4月27日二級市場行情速遞

市場數據一覽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4月27日是本週第四個交易日,總股本合計6334.48億股,流通股本合計2767.04億股。當日新增1家,全部為基礎層。三板做市指數為1121.54,相比上一日下跌0.42%;三板成指指數為1250.93,相比上一日上漲1.03%。

4月27日一級市場資訊速遞及熱點新聞

定向增發

2017年4月27日,共3家公司公佈定增預案,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3.54億元。

擬募集金額最高:

中琛源(839294,市場,基礎層),擬發行不超過16,118,633股,發行價格15.51元,募集約2.5億元,市盈率為24.84倍。

公司主營業務為企業級移動信息服務的研發、設計、開發、推廣,以及為企業提供信息化技術服務。本次股票發行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產品優化與技術研發投入以及對外投資,優化公司財務結構,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提升公司的整體穩健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公司長遠發展。

市盈率最高:

環球藝盟(870639,協議,基礎層),其增發市盈率為829.19倍。

市盈率最低:

中兵通信(837567,協議,基礎層),其增發市盈率為11.12倍。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熱點新聞

價值投資迴歸,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

2017年一季度,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仍然不斷增多,但其定向增發表現卻並不理想。小編通過整理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發現,2017年一季度,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860家,總計增發781次,募集資金455.37億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發次數減少235次,募集資金總額減少188.31億元。

回顧2016年參與新三板企業定增的投資者,其參與定增時標的企業的市盈率普遍高於30倍,但事實上這當中很多被投資公司已經陷入巨幅虧損。

編者按

新三板企業定增趨冷,與之相對的是定增資金開始向高成長性企業聚攏,不僅A股會“抱團白馬”,新三板定增市場也開始追逐投資低估值、高成長的白馬股,不少投資者認為這樣才是投資新三板公司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三板企業定增漸歸理性的過程也是價值投資迴歸的過程,企業的價值投資可以由投資者通過財務分析等手段,找出被低估的股票並持有,然後耐心等待其價值被發現,表現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新三板“資深”投資者們的青睞。

在價值投資這一策略的驅動下,投資者將更關注估值相對較低、具備較強成長性且成長性穩定持久的企業。與此同時,新三板企業定增也會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馬太效應將在新三板定增市場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掛牌私募年報披露,多家機構業績黯淡。

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2016年年報披露接近尾聲,掛牌私募機構2016年的成績單逐步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多家掛牌PE業績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行業龍頭中科招商(832168)淨利潤同比大減98.98%;方富資本(833962)淨利潤同比減少89.95%;麥高控股(834759)、硅谷天堂(833044)等淨利潤亦同比減少超50%。

“2015年二級市場火爆,並向一級市場傳導。部分PE機構在牛市期間減持或所投項目上市,獲得不錯的收益。相對而言,2016年市場則較為低迷,使得PE機構業績同比變化波動明顯。”北京某私募機構合夥人接受採訪時表示。

編者按

小編認為,儘管2016年眾多PE機構表現不佳,但2017年私募市場仍存在至少以下兩點利好:

1. IPO提速或將成為掛牌私募機構業績回暖的重要動力。截至4月21日,首發在審的企業共有567家,其中新三板擬IPO企業共有89家。這89家公司中,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數量最多,達44家;擬在主板上市的企業數量次之,達35家;中小板則為10家。目前,審核狀態處於已反饋的公司有53家,如若按目前發行速度,無疑,今年將是新三板公司登陸A股的井噴之年。對於國內的PE機構來說,最好的退出方式就是IPO,若掛牌私募機構所投企業順利上市,回報也十分驚人

2. 私募嚴管促進行業分化,掛牌機構紛紛整改,強者恆強。目前基金業協會、股轉系統都對私募機構採取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新八條”整改期限僅剩1個月,掛牌機構亦紛紛上演整改的生死時速,洗牌後的私募行業整體競爭力有望獲得提升。

高管內參|新三板定增漸歸理性,多傢俬募機構16年業績黯然

高管小知識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股權代持”。

無論是IPO還是新三板掛牌,股權代持問題均是審核部門關注的重點,由於股權代持對股權的穩定性和清晰性造成影響,常常構成上市、掛牌障礙

清理代持問題,常常採取隱名股東顯名化的方式處理,即由隱名股東將股權(份)轉讓給名義股東或有關聯的第三方,或者將股權(份)轉讓給無關第三方。

但上述形式上的“合法化”仍然不能徹底解決股權代持問題,其解決難點實質在於對其形成原因、演變及解除過程(真實性、合法性、徹底性)的確認,確保不存在潛在的糾紛。

常見的代持原因都有哪些呢?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1.身份不適合做股東:如公務員、檢察官、法官等,其對外投資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2.“以為”身份不適合做股東:如某人已取得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擔心此時受讓股份將使企業性質發生變更,但其實內資企業並不因股東取得外籍身份而改變企業內資性質。

3. 規避法律的某些強制性規定:如法律對股東人數的限制,或特殊情況下對股東及關聯方的持股比例的限制,又如針對外國人做股東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手續比較繁瑣、時間較長等。

4. 一切為了公司的經營業務:如為提高工商登記效率,有些省份對涉及公司股東和註冊資本變更登記事宜要求股東本人親自到場進行確認,給忙碌的股東帶來不便;又如為借名義股東在特定行業的影響力;再如原股東只同意部分核心員工對公司出資持股,為避免削弱其他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保障公司正常的經營管理,等等。

本期內容,由K先生工作室與廣東南天明律師事務所聯袂呈獻。

版權聲明:本平臺文章的著作權均為相關作者享有,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等任何使用。

“菁英財經”是菁財GROUP旗下專注於高品質財經知識傳播的垂直新媒體,已入駐頭條號|微信公眾號|微博|搜狐公眾平臺|一點資訊等自媒體平臺,專注新三板、互聯網金融以及A股資本市場,致力於創造最美好的財經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