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五月新三板融資:募資總額同比降12% 百元定增14家

IPO 新三板 長江 創業 易三板 2017-06-15

近日,證監會發布的《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在試點初期重點支持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發行雙創債。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雙創債將改善新三板企業融資的格局,但短期內其規模或難以快速發展。

關注新三板的人士都知道,融不到錢,流動性枯竭,掛牌企業提早進入“過冬”模式,這是現下新三板市場的真實寫照。而監管層也早就注意到這一情況,正努力改善這一融資格局。

前五月募資501億 同比去年下降12%

股轉系統發佈的數據顯示,新三板今年前五個月共計完成股票發行1281次,發行股票數量89.12億股,募集資金501.6億元,而去年前五月實際完成股票發行1363次,發行99.22億股,共募資567.6億元。三種數據同比去年同期均呈下降趨勢,分別下降了6.01%、10.2%及11.6%。

從上表不難看出,2016年前五月,新三板市場單月的融資規模一直保持在100億左右,而今年前五月有三個月的募資額在80億元,雖然有所下降,但總體呈現持平狀態。因此有市場人士分析,相比於去年9、10月份的低谷,彼時的新三板市場無論從二級市場的交易量還是定增情緒來看都處在從歷史低谷中爬升的階段。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ipo常態化下帶來的溢出效應。但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積極尋求ipo的企業,其定增一票難求,而新三板上另一類“殭屍股”,既無亮眼業績,又無交易的,這些企業發佈的定增也只得落得無人問津寥寥收場的局面。

數據統計,從2017年1月至6月13日,已經有244多家新三板企業終止定增案,2017年年內終止的就有93例。縱觀這些企業基本面,多數是差強人意,加之三板市場持續低迷,導致其定增價格往往倒掛,另外還有一批公司因決定摘牌離場,也取消定增。

百元定增14家 融資額尚未出百億案例

除了定增數量,從單個定增案金額上也能反應目前的融資水平。目前,新三板上實施完成的兩次百億定增分別是華龍證券及神州優車。而今年以來,截至6月12日,新三板尚未出現融資額超過百億的預案。

年初至今,前融資額最高的是皖江金租發佈的40億元定增案。5月22日, 皖江金租擬發行股票不超過27億股融資額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股票的發行價格為1.50元。

在方案中,皖江金租表示,本次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核心資本,滿足公司業務持續發展需要,推動公司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保障公司經營的持續發展。

雖然,新三板與主板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板內的企業也正呈現兩極分化之勢,但在掛牌數量超過萬家的大背景下,廣證恆生首席研究官袁季表示“現在的新三板是一個結構化的市場,這種結構化也在融資情況中得以充分體現,部分獲投資人認可的企業不僅融到資,而且,募資金額甚至也不會遜於主板企業。”

另外,據統計,年初至今共有14家企業發佈了超百元的定增案,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家。發佈百元定增案的企業分別為縱目科技460.8元、愛問科技375元、價之鏈300.47元、萬國體育及嘉行傳媒250元、睦合達201.92元、泰笛科技及愛用寶200元、紫荊股份(161元、眾聯能創146元、合全藥業118.28元、卓信科技114.29元、任意球111.86元、菲鵬生物100元。

這其實也說明新三板公司對未來預期仍是比較積極地態度。只要市場環境變好,政策明朗,融資渠道打通,也許新三板企業的潛力釋放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