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理性對待A股納入MSCI

IPO 投資 經濟 韓國 宋清輝 2017-06-26

宋清輝:理性對待A股納入MSCI

■宋清輝

近幾年來,中國金融業一直在向國際化努力奮進,人民幣幾經挫折後於2015年入籃SDR還記憶猶新,如今A股四度敲門終於被MSCI納入。A股納入MSCI能夠視為獲得了國際資本的認可,相比滬港通、深港通令A股出境,納入MSCI則是真正走出國門。

雖然說看起來是走出國門,此次納入MSCI的僅有222只股票,不到A股總股數的7%,與中國臺灣、韓國股市納入MSCI的初始納入比例達到50%和20%相比,A股的這個比例顯得尷尬。換句話來說,MSCI指數以高度謹慎的態度接納了A股。從MSCI前三次拒絕A股的理由可以總結為A股不成熟、不完善、不靠譜,這也就成為了A股為什麼會接二連三、大刀闊斧改革的原因——滬港通和深港通、推動IPO註冊制、去槓桿、熔斷機制、嚴格監管等。

一個相對成熟、完善的證券市場,遵循的是市場規律、經濟規律等一系列客觀規律,成熟的市場不代表股市會持續走高,而是會努力將這個市場維護好,做到優勝劣汰。MSCI指數的編制就需要那個對象靠譜,明晟公司絕不會為此砸掉自己的招牌。對A股而言,想做到像中國臺灣、韓國那樣完全納入MSCI指數存在不小的問題,這兩市場分別用了九年和六年,如果中國證券市場不做些實質性的變化,A股不可能完全被納入,雖然A股一次性納入MSCI的概率是存在的。

因此,中國資本市場依然要堅持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努力建設長期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想讓MSCI指數接納的A股比例增加,需要A股市場繼續朝著專業化、規範化的方向推進,以加速中國的資本市場的開放、自由、國際化,這需要中國監管機構以及政府完善相應的制度條例,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對上市公司起到更好的監督、管理作用。

如果能夠做到上述要求,A股的國際化進程自然會加快。與國際接軌的A股,會因各種渠道包括MSCI帶來增量資金的入市,逐步改變A股整體的投資生態;其次,A股國際化是與國際資金連通的重要一步,更能夠顯示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正日益提高,改革的成果受到世界範圍關注和認可。A股納入MSCI後,將使得追蹤該指數的基金投資A股,從而會令A股資金增多。

從納入的222只股票情況來看,中國投資者對這些個股可能不屑,成熟的外國投資者卻很在意這些。例如這些個股中絕大部分市盈率偏低,平均市盈率不到20倍,即存在的泡沫相對較少;淨資產收益率相對較高,即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有良好的業績支撐;不少個股都是表現相對穩定的藍籌股,這說明海外資金將會以價值投資為重。這些海外資金看中的,在中國投資者眼裡往往都是笑談。

就現在A股市場來看,不少義憤填膺者以短視的目光走在因小失大的獨木橋上,原因是因為A股的變化讓他們虧錢,所以他們不希望A股改變,譬如所謂要求暫停新股IPO就是納入MSCI的攔路虎。改革必然會有陣痛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尤其是初期建設中也發生過很多諸如鐵飯碗被砸破等不愉快的事情,然而正是因為堅持了改革開放的道路,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突飛猛進的增長;同理,經歷過股市改革的洗禮,能夠挺到曙光的投資者定能有所獲。這是因為接軌國際化的資本市場,會在客觀規律中潛移默化地優化市場投資結構,包括能夠更好地維護中小股股東的權利,有助於A股市場自身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意義。

未來雖好,但我們還是需要淡然處之,未來還存在充分的不確定性。我們在肯定A股納入MSCI的同時,還需要看到證券市場、資本市場國際化後的挑戰。A股是否能夠抵禦國際資本市場環境的複雜和凶險,在突如其來的未知因素、巨大誘惑面前是否能夠透析風險巨大的遊戲規則,目前都是未知。國際化是A股發展的目標,但我們也需要明白真正實現國際化後,A股市場未必會向好的方面發展。但若認為A股沒有必要國際化、自己玩自己的就可以,這樣的觀點過於狹義和短視,其未來必然將朝滅亡的方向發展。

最後再提一點,中國證監會曾表示將推動A股納入MSCI新興指數,與MSCI方面進行溝通,加強與外匯、財稅的溝通協調工作,使A股納入該指數取得實際成效,這要感謝前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現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及相關人員們的努力。相信接下來的A股還將繼續保持著嚴格監管、不斷改革的趨勢,會不斷推進A股市場完善、成熟,當然還會一直伴隨著眾多股民們的怒罵。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