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紅利助A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IPO 投資 經濟 海康威視 證券時報 2017-06-12

制度紅利

助A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朱斌

隨著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信維通信等一大批白馬龍頭股創出歷史新高,A股終於找到了牛市打開的正確方式:讓業績優秀的可持續增長公司獲得估值溢價。

與之相對的,就是那些業績不可持續、估值過高、依靠概念炒作的公司估值持續回落。可以說,這種大分化就是A股的新常態。促成這種新常態的,正是管理層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與開放。比如,通過新股發行常態化以及相關的配套改革,逐步抑制估值泡沫;通過滬港通引入新的定價機制與投資理念。隨著這兩者的持續推進,A股正在逐步形成有利實體經濟、有利於優質上市公司、有利於廣大投資者的良好局面。

新股發行的常態化及配套性改革措施是A股形成結構性長牛的保障。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以及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施行,改革正使得A股估值逐漸向正常狀態迴歸。這一改革動作,概括起來就是兩條:開源、節流。

所謂開源,就是使IPO常態化,為A股源源不斷地提供來自於實體經濟的新鮮血液,給投資者以更多的選擇。隨著中小盤新股供應的不斷增多,原本高企的殼資源價格得到了有效壓制。目前,A股最小市值公司不足20億元,較半年前下降逾30%。

所謂節流,就是通過定增新規、減持新規,一方面遏制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衝動,另一方面疏通定增堰塞湖對市場的壓制。2013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次數分別為281家次、485家次和857家次,呈現井噴格局。與之相對應的,A股也積累起了巨量的定增堰塞湖。2016、2017年定增到期解禁的市值規模高達1.3萬億和1.7萬億元,遠遠超過同期IPO的融資規模。從這個意義上看,定增新規與減持新規就是對IPO常態化發行的配套改革制度。

在推進改革的同時,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也給A股帶來了豐厚的紅利。長期以來,A股作為一個封閉市場,殼資源、小公司的估值一直偏高。目前,A股仍有70%以上的公司市盈率高於50倍,95%左右的公司市值高於30億元,與發達成熟市場的估值結構相去甚遠。

這其中,A股的封閉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香港及海外資金累計流入A股的規模不斷擴大。這些資金投資於低估白馬龍頭股,對A股的定價體系的修正起到了引領作用。截至2017年5月底,滬股通流入資金達到1558億元人民幣,深股通達到732億元。5月份以來,海外資金通過深股通主動大幅增倉家電、計算機、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比如,增倉美的集團31.6億元、增倉海康威視31.3億元,合計增倉金額超過100億元。海外資金的佈局,是白馬龍頭最近走出持續行情的重要動因。

實際上,改革與開放,使得市場將逐漸出現三個有利於的良性發展狀況,即: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有利於優質企業成長,有利於廣大投資者獲益。2010年至今,A股共有近1600家企業上市,首發融資1.36萬億,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新上市的公司充分體現了其成長性,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作者系西南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