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ARM服務器被業界炒的火熱,被熱炒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RISC-V,ARM服務器CPU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並認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蝕部分X86服務器CPU市場。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繼參與,彷彿ARM將在服務器領域複製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CPU的市場表現非常慘,用戶對ARM服務器的反饋並不好,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一些小廠在推出幾款ARM服務器CPU之後,就聽不到後續消息了。就全球範圍來看,ARM服務器CPU正在退潮。

在這種大環境下,華為依然執意搞ARM服務器,並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

多年前,ARM服務器被業界炒的火熱,被熱炒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RISC-V,ARM服務器CPU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並認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蝕部分X86服務器CPU市場。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繼參與,彷彿ARM將在服務器領域複製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CPU的市場表現非常慘,用戶對ARM服務器的反饋並不好,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一些小廠在推出幾款ARM服務器CPU之後,就聽不到後續消息了。就全球範圍來看,ARM服務器CPU正在退潮。

在這種大環境下,華為依然執意搞ARM服務器,並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商業前景黯淡使高通AMD放棄ARM服務器

高通、AMD之所以放棄ARM服務器CPU業務,根源就是ARM服務器CPU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從CPU的性能、功耗、生態、成本來說,相對於X86 CPU沒有任何比較優勢。

就性能來說,一些廠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爾,但這是用48、64核CPU戰英特爾14、28核CPU的結果,單核性能只有英特爾一半。實踐證明,單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數沒意義。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難7核圍觀”。盲目堆48、64核還有兩個副作用,那就是導致芯片成本貴和芯片多核性能損失大效率低,以華為鯤鵬920來說,實測雙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個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單核情況的50%左右,性能損失嚴重。這是個別商業公司雖然宣傳自己的ARM服務器CPU比業界標準高25%,但實際上是在商業市場依然被X86吊打的原因之一。

就生態來說,ARM在服務器上與,MIPS、SW64、Power生態是難兄難弟,面對X86都被吊打。雖然多年前行業裡就鼓吹ARM服務器生態會很豐富,但多年了,ARM服務器生態一直不行。

就功耗來說,不少文章中都把ARM和低功耗掛鉤,但ARM低功耗是以低性能為代價的,一旦把ARM的性能往上提,而製造工藝又沒能同步大幅提升,功耗立馬就壓不住了。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通的驍龍810,被譽為“火龍810”,搭載驍龍810的手機也被喻為“暖手寶”,目前,ARM的支持者鼓吹ARM具有低功耗優勢,那是因為大部分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ARM芯片,其單核性能普遍不足英特爾CPU的三分之一,CPU性能差,功耗自然低。一旦把ARM CPU的性能提升上來,功耗也水漲船高,所謂的功耗優勢也就化為烏有了。

就成本來說,由於ARM服務器普遍採用堆核心數的方法,加上芯片產量明顯比X86要少,因而在成本上反而比X86更貴。

正是因為在性能、生態、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沒有比較優勢,不少方面反而被X86吊打,因而ARM服務器在商業市場上前景慘淡,面對這種商業市場沒前途的業務,高通、AMD等國外巨頭自然選擇放棄。華芯通則直接關門。

"

多年前,ARM服務器被業界炒的火熱,被熱炒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RISC-V,ARM服務器CPU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並認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蝕部分X86服務器CPU市場。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繼參與,彷彿ARM將在服務器領域複製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CPU的市場表現非常慘,用戶對ARM服務器的反饋並不好,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一些小廠在推出幾款ARM服務器CPU之後,就聽不到後續消息了。就全球範圍來看,ARM服務器CPU正在退潮。

在這種大環境下,華為依然執意搞ARM服務器,並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商業前景黯淡使高通AMD放棄ARM服務器

高通、AMD之所以放棄ARM服務器CPU業務,根源就是ARM服務器CPU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從CPU的性能、功耗、生態、成本來說,相對於X86 CPU沒有任何比較優勢。

就性能來說,一些廠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爾,但這是用48、64核CPU戰英特爾14、28核CPU的結果,單核性能只有英特爾一半。實踐證明,單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數沒意義。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難7核圍觀”。盲目堆48、64核還有兩個副作用,那就是導致芯片成本貴和芯片多核性能損失大效率低,以華為鯤鵬920來說,實測雙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個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單核情況的50%左右,性能損失嚴重。這是個別商業公司雖然宣傳自己的ARM服務器CPU比業界標準高25%,但實際上是在商業市場依然被X86吊打的原因之一。

就生態來說,ARM在服務器上與,MIPS、SW64、Power生態是難兄難弟,面對X86都被吊打。雖然多年前行業裡就鼓吹ARM服務器生態會很豐富,但多年了,ARM服務器生態一直不行。

就功耗來說,不少文章中都把ARM和低功耗掛鉤,但ARM低功耗是以低性能為代價的,一旦把ARM的性能往上提,而製造工藝又沒能同步大幅提升,功耗立馬就壓不住了。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通的驍龍810,被譽為“火龍810”,搭載驍龍810的手機也被喻為“暖手寶”,目前,ARM的支持者鼓吹ARM具有低功耗優勢,那是因為大部分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ARM芯片,其單核性能普遍不足英特爾CPU的三分之一,CPU性能差,功耗自然低。一旦把ARM CPU的性能提升上來,功耗也水漲船高,所謂的功耗優勢也就化為烏有了。

就成本來說,由於ARM服務器普遍採用堆核心數的方法,加上芯片產量明顯比X86要少,因而在成本上反而比X86更貴。

正是因為在性能、生態、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沒有比較優勢,不少方面反而被X86吊打,因而ARM服務器在商業市場上前景慘淡,面對這種商業市場沒前途的業務,高通、AMD等國外巨頭自然選擇放棄。華芯通則直接關門。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華為執意ARM服務器的根源是有國家資源傾斜

從ARM在全球市場退潮來看,“看不見的手”無法幫助ARM服務器CPU在市場有所斬獲。那就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從華為自己公開的PPT來看,其ARM鯤鵬服務器也是主公政府、國企、金融系統的。華為中國官方微博還發布名為《鯤鵬凌雲 泰山聚勢 | 服務政府數字化,共建融合新生態》的文章。

正是因此,在“看得見的手”的指令下,體制內訂單紛至沓來。浙江等多地運營商開始在個別業務上試用華為ARM服務器。深圳是供電局開始替換ARM服務器。由於三大運營商、國家電網等央企本身就是巨無霸,這種行政指令給華為帶來的市場,是AMD和高通等公司夢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

除了央企採購,華為也可以從政府採購斬獲大量訂單。目前,Hi1612、Hi1616的服務器都已經打入了中央機關採購目錄,而這兩款處理恰恰是買ARM Cortex A57和A72做集成,CPU核源代碼完全從ARM購買,華為做的是SoC設計,在安全性上存在較大風險,進入機關安全市場是值得商榷的。

"

多年前,ARM服務器被業界炒的火熱,被熱炒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RISC-V,ARM服務器CPU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並認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蝕部分X86服務器CPU市場。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繼參與,彷彿ARM將在服務器領域複製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CPU的市場表現非常慘,用戶對ARM服務器的反饋並不好,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一些小廠在推出幾款ARM服務器CPU之後,就聽不到後續消息了。就全球範圍來看,ARM服務器CPU正在退潮。

在這種大環境下,華為依然執意搞ARM服務器,並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商業前景黯淡使高通AMD放棄ARM服務器

高通、AMD之所以放棄ARM服務器CPU業務,根源就是ARM服務器CPU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從CPU的性能、功耗、生態、成本來說,相對於X86 CPU沒有任何比較優勢。

就性能來說,一些廠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爾,但這是用48、64核CPU戰英特爾14、28核CPU的結果,單核性能只有英特爾一半。實踐證明,單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數沒意義。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難7核圍觀”。盲目堆48、64核還有兩個副作用,那就是導致芯片成本貴和芯片多核性能損失大效率低,以華為鯤鵬920來說,實測雙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個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單核情況的50%左右,性能損失嚴重。這是個別商業公司雖然宣傳自己的ARM服務器CPU比業界標準高25%,但實際上是在商業市場依然被X86吊打的原因之一。

就生態來說,ARM在服務器上與,MIPS、SW64、Power生態是難兄難弟,面對X86都被吊打。雖然多年前行業裡就鼓吹ARM服務器生態會很豐富,但多年了,ARM服務器生態一直不行。

就功耗來說,不少文章中都把ARM和低功耗掛鉤,但ARM低功耗是以低性能為代價的,一旦把ARM的性能往上提,而製造工藝又沒能同步大幅提升,功耗立馬就壓不住了。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通的驍龍810,被譽為“火龍810”,搭載驍龍810的手機也被喻為“暖手寶”,目前,ARM的支持者鼓吹ARM具有低功耗優勢,那是因為大部分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ARM芯片,其單核性能普遍不足英特爾CPU的三分之一,CPU性能差,功耗自然低。一旦把ARM CPU的性能提升上來,功耗也水漲船高,所謂的功耗優勢也就化為烏有了。

就成本來說,由於ARM服務器普遍採用堆核心數的方法,加上芯片產量明顯比X86要少,因而在成本上反而比X86更貴。

正是因為在性能、生態、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沒有比較優勢,不少方面反而被X86吊打,因而ARM服務器在商業市場上前景慘淡,面對這種商業市場沒前途的業務,高通、AMD等國外巨頭自然選擇放棄。華芯通則直接關門。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華為執意ARM服務器的根源是有國家資源傾斜

從ARM在全球市場退潮來看,“看不見的手”無法幫助ARM服務器CPU在市場有所斬獲。那就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從華為自己公開的PPT來看,其ARM鯤鵬服務器也是主公政府、國企、金融系統的。華為中國官方微博還發布名為《鯤鵬凌雲 泰山聚勢 | 服務政府數字化,共建融合新生態》的文章。

正是因此,在“看得見的手”的指令下,體制內訂單紛至沓來。浙江等多地運營商開始在個別業務上試用華為ARM服務器。深圳是供電局開始替換ARM服務器。由於三大運營商、國家電網等央企本身就是巨無霸,這種行政指令給華為帶來的市場,是AMD和高通等公司夢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

除了央企採購,華為也可以從政府採購斬獲大量訂單。目前,Hi1612、Hi1616的服務器都已經打入了中央機關採購目錄,而這兩款處理恰恰是買ARM Cortex A57和A72做集成,CPU核源代碼完全從ARM購買,華為做的是SoC設計,在安全性上存在較大風險,進入機關安全市場是值得商榷的。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

多年前,ARM服務器被業界炒的火熱,被熱炒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RISC-V,ARM服務器CPU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並認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蝕部分X86服務器CPU市場。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繼參與,彷彿ARM將在服務器領域複製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CPU的市場表現非常慘,用戶對ARM服務器的反饋並不好,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一些小廠在推出幾款ARM服務器CPU之後,就聽不到後續消息了。就全球範圍來看,ARM服務器CPU正在退潮。

在這種大環境下,華為依然執意搞ARM服務器,並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商業前景黯淡使高通AMD放棄ARM服務器

高通、AMD之所以放棄ARM服務器CPU業務,根源就是ARM服務器CPU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從CPU的性能、功耗、生態、成本來說,相對於X86 CPU沒有任何比較優勢。

就性能來說,一些廠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爾,但這是用48、64核CPU戰英特爾14、28核CPU的結果,單核性能只有英特爾一半。實踐證明,單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數沒意義。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難7核圍觀”。盲目堆48、64核還有兩個副作用,那就是導致芯片成本貴和芯片多核性能損失大效率低,以華為鯤鵬920來說,實測雙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個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單核情況的50%左右,性能損失嚴重。這是個別商業公司雖然宣傳自己的ARM服務器CPU比業界標準高25%,但實際上是在商業市場依然被X86吊打的原因之一。

就生態來說,ARM在服務器上與,MIPS、SW64、Power生態是難兄難弟,面對X86都被吊打。雖然多年前行業裡就鼓吹ARM服務器生態會很豐富,但多年了,ARM服務器生態一直不行。

就功耗來說,不少文章中都把ARM和低功耗掛鉤,但ARM低功耗是以低性能為代價的,一旦把ARM的性能往上提,而製造工藝又沒能同步大幅提升,功耗立馬就壓不住了。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通的驍龍810,被譽為“火龍810”,搭載驍龍810的手機也被喻為“暖手寶”,目前,ARM的支持者鼓吹ARM具有低功耗優勢,那是因為大部分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ARM芯片,其單核性能普遍不足英特爾CPU的三分之一,CPU性能差,功耗自然低。一旦把ARM CPU的性能提升上來,功耗也水漲船高,所謂的功耗優勢也就化為烏有了。

就成本來說,由於ARM服務器普遍採用堆核心數的方法,加上芯片產量明顯比X86要少,因而在成本上反而比X86更貴。

正是因為在性能、生態、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沒有比較優勢,不少方面反而被X86吊打,因而ARM服務器在商業市場上前景慘淡,面對這種商業市場沒前途的業務,高通、AMD等國外巨頭自然選擇放棄。華芯通則直接關門。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華為執意ARM服務器的根源是有國家資源傾斜

從ARM在全球市場退潮來看,“看不見的手”無法幫助ARM服務器CPU在市場有所斬獲。那就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從華為自己公開的PPT來看,其ARM鯤鵬服務器也是主公政府、國企、金融系統的。華為中國官方微博還發布名為《鯤鵬凌雲 泰山聚勢 | 服務政府數字化,共建融合新生態》的文章。

正是因此,在“看得見的手”的指令下,體制內訂單紛至沓來。浙江等多地運營商開始在個別業務上試用華為ARM服務器。深圳是供電局開始替換ARM服務器。由於三大運營商、國家電網等央企本身就是巨無霸,這種行政指令給華為帶來的市場,是AMD和高通等公司夢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

除了央企採購,華為也可以從政府採購斬獲大量訂單。目前,Hi1612、Hi1616的服務器都已經打入了中央機關採購目錄,而這兩款處理恰恰是買ARM Cortex A57和A72做集成,CPU核源代碼完全從ARM購買,華為做的是SoC設計,在安全性上存在較大風險,進入機關安全市場是值得商榷的。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最近,東莞松山湖和福州的雲計算項目,華為連續以單一來源中標9960萬元和1.1億元可能是這種認識的具體體現。

順帶提一下網友對單一來源採購中標的吐槽:

就像杭州西溪產業園弄一個這個標,華為能打贏阿里雲麼,這種拿出來說沒毛意義

華為控標水平越來越low了

以後全國都拿這一個理由選擇華為算了,沒什麼公平可言!

松山湖,能允許第二家嗎?

哇塞,有位專家來自東莞技師學院

鐵流瀏覽了一下評審專家組,分別是:

專家1:姓名:龔鋒,工作單位:東莞理工學院,職稱:高級

專家2:姓名:張玉昆,工作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職稱:高級

專家3:姓名:於佔新,工作單位:東莞市水利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職稱:高工

專家4:姓名:黃沛昌,工作單位:松山湖管委會產業局,職稱:高級

專家5:姓名:粟安安,工作單位:東莞技師學院,職稱:高級

相對於近億元的採購項目,這個專家組的說服力還是偏弱了一些。另外,華為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與深圳市政府合作也搞了類似產業基地,相信四川各級政府和深圳本地的單一採購來源也快了(深圳供電局的訂單則是這種大環境下的縮影)。

鐵流對這種單一來源採購沒啥看法,畢竟關係也是一種能力。只不過,鐵流對一些網友把依靠關係獲得的市場,包裝為技術如何牛逼(實際上很多政府採購項目,華為提供的也是X86,而不是ARM),玩“沸騰體”、“厲害體”營銷遊戲,就有些過頭了。

華為鯤鵬自建生態存在矛盾

當年,華為買ARM授權做ARM服務器CPU,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ARM服務器是一股潮流,認為生態可能會豐富起來,將來可以搭順風車,依託ARM的生態在商業市場賺錢。

然而,ARM生態卻一直沒起來,高通、AMD、博通等公司一看無利可圖,立即止損退出了。西方商業公司自己燒錢做ARM服務器CPU,自己在商業市場賣,一旦出現商業前景渺茫的情況,立馬就放棄了。

相比之下,華為ARM服務器拿核高基的錢,因而必然要給一個交代,加上可以依靠行政指令和政商關係獲得國家資源傾斜,所以必須繼續做下去。

但鯤鵬自建生態,存在一個矛盾,那就是買ARM授權就是為了兼容ARM生態,但現在卻提出自建生態。那麼,既然自建生態,為何不直接自主指令集呢?

畢竟,ARM授權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中興微電子的ARM芯片就因ARM參與制裁而休克,當時,臺積電和境內晶圓廠都不敢接中興訂單。此前ARM制裁華為,猜測也因為統戰和商業利益,臺積電一方面接訂單,同時考慮合規問題。

2019年8月,臺灣政客蘇貞昌為了向美國諂媚,說不能讓個別公司跟華為的來往破壞臺灣的形象,表示“臺灣當局”正在考慮要不要授權經濟部和國安部控制敏感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因此,無論是ARM授權,還是華為ARM芯片依賴臺積電供應鏈方面存在的風險不容小覷。

相比之下,自主指令集可以徹底杜絕任何這方面的制裁、卡脖子等問題。由於生態自己建,為何要死抱著ARM不放?

一個勁的拿公司的錢和國家資源給ARM做嫁衣呢?

畢竟,生態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ARM和日本軟銀,而且萬一將來生態建成了,高通、AMD也都可以來搭便車,沒準演變成中國耗費巨資給ARM開荒,然後ARM成為最大受益者,高通、AMD、博通也來收割勞動果實。

必須指出的是,購買ARM指令集授權價格不菲,而且要持續續費。同時,每生產一片芯片都要支付費用,華為ARM芯片賣的越多,ARM利潤就越高。

如果是自主指令集,那麼,就不存在指令集方面卡脖子問題,也不需要向外商支付專利費,每生產一片芯片也不需要支付專利法,建立生態的一切勞動成果全部中國企業收穫,外商想用中國企業建立的生態必須支付專利費,從付出和回報角度看,如果是自建生態,顯然自主指令集是最優選。


扶持ARM 新時代的“寧予友邦,不與家奴”?

實踐已經證明,市場的力量無法幫助ARM進軍PC和服務器,既然“看不見的手無能為力”,那麼,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由於現在ARM服務器CPU商業市場是死路一條,因而重點衝擊黨政國企市場,依靠政府扶持。

既然要靠政策過日子,為何一定要扶持ARM,而不是扶持自主CPU?

難不成是“寧予友邦(ARM),不予家奴(自主CPU)”?

鐵流認為,ARM PC和服務器(商業市場)就是一個大坑,高通做ARM PC銷量慘淡,高通ARM服務器直接放棄,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國家資源不宜去給ARM填坑。黨政市場更不宜學慈禧太后補貼外人(ARM),而應當堅定的走自主道路。

最後重複一下之前的觀點,既然自建生態來說,為何不自主指令集,而一定要死抱著ARM,給ARM做嫁衣呢?

畢竟,連生態都自己建了,自主指令不需要向ARM支付專利費,也避免了任何因指令集帶來卡脖子問題。

一些廠商死抱著ARM,並給ARM各種做包裝,鼓吹ARM“自主可控”、“低功耗”、“國際主流架構”、“生態好”等等,但仔細分析,這些說法都說經不起推敲的。

說穿了,其實是因為自己當年因為想搭便車選了ARM,結果發現幾年下來都沒便車,必須自己修路自己開車。由於沉沒成本太高,騎虎難下,雖然ARM沒有優勢,但“我們”可以“發明ARM的優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忽悠到政策、資金和客戶。

原本抱著跟生態的心思上了ARM的賊船,現在只能含淚把全程走完,所以鬧出現在這種自己建生態,又買ARM授權的情況。

實踐證明 另起爐灶建中國版Wintel才是正途

中國在過去40年,已經把融入西方這條發展路線做到極致了,跟在洋人身後吃土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聯想如今的窘境,就是最佳範例。

何況,就融入的發展路線來說,也是存在問題的。

就CPU來說,ARM如果一心想著融入X86然後提升話語權,會有現在的ARM麼?

如果一心想著融入ARM,然後提升話語權,會有現在的RISC-V麼?

全美達和VIA倒是一心想融入X86,結果又如何?

AMD實力不俗,而且搶先推出64位指令,與Intel交叉授權。但一度也被壓得很慘,股價一度只有20億美元......

事實上,真正要把中國版Wintel做起來,必須另起爐灶。

實踐上看,ARM就不是走融入路線的。

為什麼有成功的範例不去學,偏偏去學VIA、全美達這些失敗者走過的死亡之路?

中國現在需要的是打破X86和ARM壟斷,而不是去加強X86和ARM的壟斷,把原本生態侷限於嵌入式和移動端的ARM,向服務器擴張,這明顯就是加強ARM了。特別是把ARM往黨政市場塞,則顯然是在挖中國版Wintel的牆角了。

再宏觀一點,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一心想融入西方,結果被西方當猴耍,最後認清現實,選擇了政治強人普京接班,而且還要簽訂不追究葉利欽歷史責任的協議。

幾次霸權更迭,靠的都不是融入,而是另起爐灶——英國沒有遵循西班牙、荷蘭制定的遊戲規則,反而大搞官方海盜行為,甚至海軍BOSS就是海盜頭子,之後重創西班牙“無敵艦隊”,三次英荷海戰打垮荷蘭。

美國也不是融入,在殖民地時代,美國就搞獨立,然後百年高關稅,無視歐洲知識產權,肆意山寨偷竊歐洲技術,這明顯是修牆+另起爐灶啊。蘇聯也不是融入英國殖民體系,而是和美國一道把英國的殖民體系肢解,創立了新秩序。

以史為鑑,融入西方然後提升話語權的發展道路最多做成一個類似於日本的半殖民地,無法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

多年前,ARM服務器被業界炒的火熱,被熱炒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RISC-V,ARM服務器CPU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並認為有希望取代X86,或侵蝕部分X86服務器CPU市場。AMD、高通、博通等一大批知名公司相繼參與,彷彿ARM將在服務器領域複製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CPU的市場表現非常慘,用戶對ARM服務器的反饋並不好,眾多曾經押寶ARM的廠商也難以為繼,在高通之前,博通、AMD以及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經放棄ARM服務器CPU,AMD把重心轉向X86 CPU,博通則把自己重金開發的ARM服務器CPU直接賣給了凱為。一些小廠在推出幾款ARM服務器CPU之後,就聽不到後續消息了。就全球範圍來看,ARM服務器CPU正在退潮。

在這種大環境下,華為依然執意搞ARM服務器,並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出現這種反差原因何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商業前景黯淡使高通AMD放棄ARM服務器

高通、AMD之所以放棄ARM服務器CPU業務,根源就是ARM服務器CPU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從CPU的性能、功耗、生態、成本來說,相對於X86 CPU沒有任何比較優勢。

就性能來說,一些廠商在PPT上鼓吹超越英特爾,但這是用48、64核CPU戰英特爾14、28核CPU的結果,單核性能只有英特爾一半。實踐證明,單核性能上不去,盲目堆核心數沒意義。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I3默秒全”、“1核有難7核圍觀”。盲目堆48、64核還有兩個副作用,那就是導致芯片成本貴和芯片多核性能損失大效率低,以華為鯤鵬920來說,實測雙路48核CPU,spec rate分值每個核的平均分值只有單核情況的50%左右,性能損失嚴重。這是個別商業公司雖然宣傳自己的ARM服務器CPU比業界標準高25%,但實際上是在商業市場依然被X86吊打的原因之一。

就生態來說,ARM在服務器上與,MIPS、SW64、Power生態是難兄難弟,面對X86都被吊打。雖然多年前行業裡就鼓吹ARM服務器生態會很豐富,但多年了,ARM服務器生態一直不行。

就功耗來說,不少文章中都把ARM和低功耗掛鉤,但ARM低功耗是以低性能為代價的,一旦把ARM的性能往上提,而製造工藝又沒能同步大幅提升,功耗立馬就壓不住了。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高通的驍龍810,被譽為“火龍810”,搭載驍龍810的手機也被喻為“暖手寶”,目前,ARM的支持者鼓吹ARM具有低功耗優勢,那是因為大部分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ARM芯片,其單核性能普遍不足英特爾CPU的三分之一,CPU性能差,功耗自然低。一旦把ARM CPU的性能提升上來,功耗也水漲船高,所謂的功耗優勢也就化為烏有了。

就成本來說,由於ARM服務器普遍採用堆核心數的方法,加上芯片產量明顯比X86要少,因而在成本上反而比X86更貴。

正是因為在性能、生態、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沒有比較優勢,不少方面反而被X86吊打,因而ARM服務器在商業市場上前景慘淡,面對這種商業市場沒前途的業務,高通、AMD等國外巨頭自然選擇放棄。華芯通則直接關門。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華為執意ARM服務器的根源是有國家資源傾斜

從ARM在全球市場退潮來看,“看不見的手”無法幫助ARM服務器CPU在市場有所斬獲。那就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從華為自己公開的PPT來看,其ARM鯤鵬服務器也是主公政府、國企、金融系統的。華為中國官方微博還發布名為《鯤鵬凌雲 泰山聚勢 | 服務政府數字化,共建融合新生態》的文章。

正是因此,在“看得見的手”的指令下,體制內訂單紛至沓來。浙江等多地運營商開始在個別業務上試用華為ARM服務器。深圳是供電局開始替換ARM服務器。由於三大運營商、國家電網等央企本身就是巨無霸,這種行政指令給華為帶來的市場,是AMD和高通等公司夢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

除了央企採購,華為也可以從政府採購斬獲大量訂單。目前,Hi1612、Hi1616的服務器都已經打入了中央機關採購目錄,而這兩款處理恰恰是買ARM Cortex A57和A72做集成,CPU核源代碼完全從ARM購買,華為做的是SoC設計,在安全性上存在較大風險,進入機關安全市場是值得商榷的。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最近,東莞松山湖和福州的雲計算項目,華為連續以單一來源中標9960萬元和1.1億元可能是這種認識的具體體現。

順帶提一下網友對單一來源採購中標的吐槽:

就像杭州西溪產業園弄一個這個標,華為能打贏阿里雲麼,這種拿出來說沒毛意義

華為控標水平越來越low了

以後全國都拿這一個理由選擇華為算了,沒什麼公平可言!

松山湖,能允許第二家嗎?

哇塞,有位專家來自東莞技師學院

鐵流瀏覽了一下評審專家組,分別是:

專家1:姓名:龔鋒,工作單位:東莞理工學院,職稱:高級

專家2:姓名:張玉昆,工作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職稱:高級

專家3:姓名:於佔新,工作單位:東莞市水利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職稱:高工

專家4:姓名:黃沛昌,工作單位:松山湖管委會產業局,職稱:高級

專家5:姓名:粟安安,工作單位:東莞技師學院,職稱:高級

相對於近億元的採購項目,這個專家組的說服力還是偏弱了一些。另外,華為與成都政府簽訂鯤鵬生態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推廣ARM服務器,與深圳市政府合作也搞了類似產業基地,相信四川各級政府和深圳本地的單一採購來源也快了(深圳供電局的訂單則是這種大環境下的縮影)。

鐵流對這種單一來源採購沒啥看法,畢竟關係也是一種能力。只不過,鐵流對一些網友把依靠關係獲得的市場,包裝為技術如何牛逼(實際上很多政府採購項目,華為提供的也是X86,而不是ARM),玩“沸騰體”、“厲害體”營銷遊戲,就有些過頭了。

華為鯤鵬自建生態存在矛盾

當年,華為買ARM授權做ARM服務器CPU,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ARM服務器是一股潮流,認為生態可能會豐富起來,將來可以搭順風車,依託ARM的生態在商業市場賺錢。

然而,ARM生態卻一直沒起來,高通、AMD、博通等公司一看無利可圖,立即止損退出了。西方商業公司自己燒錢做ARM服務器CPU,自己在商業市場賣,一旦出現商業前景渺茫的情況,立馬就放棄了。

相比之下,華為ARM服務器拿核高基的錢,因而必然要給一個交代,加上可以依靠行政指令和政商關係獲得國家資源傾斜,所以必須繼續做下去。

但鯤鵬自建生態,存在一個矛盾,那就是買ARM授權就是為了兼容ARM生態,但現在卻提出自建生態。那麼,既然自建生態,為何不直接自主指令集呢?

畢竟,ARM授權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中興微電子的ARM芯片就因ARM參與制裁而休克,當時,臺積電和境內晶圓廠都不敢接中興訂單。此前ARM制裁華為,猜測也因為統戰和商業利益,臺積電一方面接訂單,同時考慮合規問題。

2019年8月,臺灣政客蘇貞昌為了向美國諂媚,說不能讓個別公司跟華為的來往破壞臺灣的形象,表示“臺灣當局”正在考慮要不要授權經濟部和國安部控制敏感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因此,無論是ARM授權,還是華為ARM芯片依賴臺積電供應鏈方面存在的風險不容小覷。

相比之下,自主指令集可以徹底杜絕任何這方面的制裁、卡脖子等問題。由於生態自己建,為何要死抱著ARM不放?

一個勁的拿公司的錢和國家資源給ARM做嫁衣呢?

畢竟,生態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ARM和日本軟銀,而且萬一將來生態建成了,高通、AMD也都可以來搭便車,沒準演變成中國耗費巨資給ARM開荒,然後ARM成為最大受益者,高通、AMD、博通也來收割勞動果實。

必須指出的是,購買ARM指令集授權價格不菲,而且要持續續費。同時,每生產一片芯片都要支付費用,華為ARM芯片賣的越多,ARM利潤就越高。

如果是自主指令集,那麼,就不存在指令集方面卡脖子問題,也不需要向外商支付專利費,每生產一片芯片也不需要支付專利法,建立生態的一切勞動成果全部中國企業收穫,外商想用中國企業建立的生態必須支付專利費,從付出和回報角度看,如果是自建生態,顯然自主指令集是最優選。


扶持ARM 新時代的“寧予友邦,不與家奴”?

實踐已經證明,市場的力量無法幫助ARM進軍PC和服務器,既然“看不見的手無能為力”,那麼,只能依靠“看得見的手”了。由於現在ARM服務器CPU商業市場是死路一條,因而重點衝擊黨政國企市場,依靠政府扶持。

既然要靠政策過日子,為何一定要扶持ARM,而不是扶持自主CPU?

難不成是“寧予友邦(ARM),不予家奴(自主CPU)”?

鐵流認為,ARM PC和服務器(商業市場)就是一個大坑,高通做ARM PC銷量慘淡,高通ARM服務器直接放棄,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國家資源不宜去給ARM填坑。黨政市場更不宜學慈禧太后補貼外人(ARM),而應當堅定的走自主道路。

最後重複一下之前的觀點,既然自建生態來說,為何不自主指令集,而一定要死抱著ARM,給ARM做嫁衣呢?

畢竟,連生態都自己建了,自主指令不需要向ARM支付專利費,也避免了任何因指令集帶來卡脖子問題。

一些廠商死抱著ARM,並給ARM各種做包裝,鼓吹ARM“自主可控”、“低功耗”、“國際主流架構”、“生態好”等等,但仔細分析,這些說法都說經不起推敲的。

說穿了,其實是因為自己當年因為想搭便車選了ARM,結果發現幾年下來都沒便車,必須自己修路自己開車。由於沉沒成本太高,騎虎難下,雖然ARM沒有優勢,但“我們”可以“發明ARM的優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忽悠到政策、資金和客戶。

原本抱著跟生態的心思上了ARM的賊船,現在只能含淚把全程走完,所以鬧出現在這種自己建生態,又買ARM授權的情況。

實踐證明 另起爐灶建中國版Wintel才是正途

中國在過去40年,已經把融入西方這條發展路線做到極致了,跟在洋人身後吃土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聯想如今的窘境,就是最佳範例。

何況,就融入的發展路線來說,也是存在問題的。

就CPU來說,ARM如果一心想著融入X86然後提升話語權,會有現在的ARM麼?

如果一心想著融入ARM,然後提升話語權,會有現在的RISC-V麼?

全美達和VIA倒是一心想融入X86,結果又如何?

AMD實力不俗,而且搶先推出64位指令,與Intel交叉授權。但一度也被壓得很慘,股價一度只有20億美元......

事實上,真正要把中國版Wintel做起來,必須另起爐灶。

實踐上看,ARM就不是走融入路線的。

為什麼有成功的範例不去學,偏偏去學VIA、全美達這些失敗者走過的死亡之路?

中國現在需要的是打破X86和ARM壟斷,而不是去加強X86和ARM的壟斷,把原本生態侷限於嵌入式和移動端的ARM,向服務器擴張,這明顯就是加強ARM了。特別是把ARM往黨政市場塞,則顯然是在挖中國版Wintel的牆角了。

再宏觀一點,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一心想融入西方,結果被西方當猴耍,最後認清現實,選擇了政治強人普京接班,而且還要簽訂不追究葉利欽歷史責任的協議。

幾次霸權更迭,靠的都不是融入,而是另起爐灶——英國沒有遵循西班牙、荷蘭制定的遊戲規則,反而大搞官方海盜行為,甚至海軍BOSS就是海盜頭子,之後重創西班牙“無敵艦隊”,三次英荷海戰打垮荷蘭。

美國也不是融入,在殖民地時代,美國就搞獨立,然後百年高關稅,無視歐洲知識產權,肆意山寨偷竊歐洲技術,這明顯是修牆+另起爐灶啊。蘇聯也不是融入英國殖民體系,而是和美國一道把英國的殖民體系肢解,創立了新秩序。

以史為鑑,融入西方然後提升話語權的發展道路最多做成一個類似於日本的半殖民地,無法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AMD高通退出 華為緣何執意ARM服務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