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醫生進駐醫學3D打印領域的正確姿勢

3D打印 工程師 打印機 創業 南極熊3d打印網 2017-04-12

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作用愈發得到重視。2016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7號)》,明確包括3D打印技術在內的7種醫療器械研發技術將獲得國家重點扶持。

放射科醫生進駐醫學3D打印領域的正確姿勢

當前3D打印在醫學中的主要應用

1.手術規劃模型:直觀形象,協助外科醫生制定手術方案。影像資料(CT、MR)可以三維數據採集,但呈現的方式卻是二維的方式,對於腦海中沒有建立三維立體思維的外科醫生來說,通過看影像資料規劃手術方案比較吃力。順便提一句,現在熱門的VR、AR技術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但前期處理的方式跟3D打印是一樣的,只是呈現方式不一樣而已。

2.手術導板:相比依靠醫生臨床經驗來進行手術,使用手術導板可以提高手術準確性,降低手術風險。

3.康復器械:假肢、助聽器等。

4.植入物:不受複雜結構限制,實現量身定製。目前應用最多的就是骨科領域,如髖臼杯、椎間融合器、人工椎體等。

5.製藥領域:藥片、緩釋藥等。

6.生物打印:生物打印器官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目前比較多的是3D打印軟骨、皮膚、血管和腎臟的報道。

7.醫療器械製造。

8.口腔科:矯正器、牙冠等。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1—4項與放射科醫生最為密切,因為3D打印模型的建立源於影像資料。掃描方案的設定、影像資料的分析離不開放射科醫生的參與。

放射科醫生進駐醫學3D打印領域的正確姿勢

放射科醫生在3D打印中的作用

醫學3D打印離不開放射科醫生的參與,但目前國內現狀非常不利於放射科醫生進駐這個領域。客觀因素就不去深究了,除了吐槽抱怨然並卵。但自身原因不容忽視。越來越多的放射科醫生儼然進入自嗨模式,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自嗨模式明顯跟影像醫學的特性是背道而馳的。喪失專業個性,淪為平庸,被人忽視也就不奇怪了。

影像專業天然帶有互聯網基因,就是鏈接,這在我以前文章裡反覆提過的。從獲得高質量圖像開始,放射科醫生必須和技師好好溝通協商,圖像質量不過關,後續過程就走不下去。即使拿到符合影像診斷的片子,要想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放射科醫生需要跟臨床醫生、病人好好溝通,瞭解病人的病史、診療情況等,因為不同疾病有相同的影像學表現,不同的影像學表現可以是同一種疾病,即所謂的“異病同影”和“同病異影”。可不少放射科醫生習慣做幕後英雄,待在寫片室,能不與外面打交道就不打交道,露面的機會很少、說話的機會也很少,誤解、遺忘的發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放射科醫生進駐醫學3D打印領域的正確姿勢

在醫學3D打印這個領域就更是如此,如果放射科醫生不詳細瞭解臨床醫生的需求、跟技師甚至物理工程師設定好掃描方案(診斷的圖像跟3D建模的圖像不完全等同,3D建模要求更精細,有時候需要整合不同掃描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跟設計工程師協作,建好符合臨床需求的3D模型,那麼不可能打印出成品,即便打印出來,那也只是廢品。

互聯網式的協作,城市、醫院的級別不再是制約因素

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是一個複雜系統。每一個人可以靠細密的社會分工協作展現自己的專長,其他的事可以交給別人去做。在團隊裡,每個人只需負責自己專業內的事,然後進行成果整合。同樣也可以進行團隊外合作,建好模型之後,我們不需要自己購買昂貴的3D打印機,直接外包打印就可以了。身邊的人開創業公司的越來越多,這不是偶然的結果,根本原因在於大城市的分工協作體系越來越成熟,讓原來只有某個方面專長的人,也可以加入創業大軍了。

放射科醫生進駐醫學3D打印領域的正確姿勢

寫上面這段話並不是體現我在上海的地域優勢,而是給看到這篇文章又想進駐醫學3D打印領域的同行們以啟發。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把地域、平臺的差距越縮越小。不管你在幾線城市、也不管你在幾級醫院,只要你真正想做,一切皆有可能。

放射科醫生進駐這個領域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大膽走出去,結合醫院的優勢學科,跟有興趣的臨床醫生組隊,瞄準一個3D打印的臨床應用,然後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互相信任配合,得到滿足條件的影像資料。然後把這些影像資料傳給象擁有我們這樣實力的研發團隊,後續過程交給合作伙伴去做,大家一起合作,跨地域、跨專業完成,無論從科研的角度還是產業化的角度,都有望實現既定目標,實現資源共享,你們說是不是很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