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3

也要警惕這些矯枉過正觀念

“濫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許多人也在呼籲。不過現在很多母嬰號關於疾病的治療似乎也有點矯枉過正了: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手足口這些小孩常常遭遇的疾病,幾乎“通通不需要服藥、通通不需要去醫院、全都會自己好”。

你不覺得這種文章看多了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你的焦慮麼:看起來別人家孩子都不用上醫院不用上抗生素就能好,怎麼我家孩子根本就行不通?究竟是我哪裡做錯了?

例如,這是某母嬰公眾號對這些疾病提供的治療建議。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3

也要警惕這些矯枉過正觀念

“濫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許多人也在呼籲。不過現在很多母嬰號關於疾病的治療似乎也有點矯枉過正了: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手足口這些小孩常常遭遇的疾病,幾乎“通通不需要服藥、通通不需要去醫院、全都會自己好”。

你不覺得這種文章看多了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你的焦慮麼:看起來別人家孩子都不用上醫院不用上抗生素就能好,怎麼我家孩子根本就行不通?究竟是我哪裡做錯了?

例如,這是某母嬰公眾號對這些疾病提供的治療建議。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我向一位兒科醫生朋友求證後,她的反應不是一般的驚訝:“呃,這些博主的醫學科普任務,實在任重道遠啊!都不需要治療和用藥的話,那我們醫院天天人山人海、一號難求都是大家吃飽了撐的嗎?”

支氣管炎、咽喉炎、鼻竇炎、中耳炎這些常見疾病,豈是一句“常見原因是病毒”就能做結論?

至於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醫生建議:通過採集採集末端血,參考驗血結果的數值進行判斷。如果確認是病毒,那麼的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確認是細菌感染所致該用抗生素就的用,這是合理使用,怎麼能說是濫用?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3

也要警惕這些矯枉過正觀念

“濫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許多人也在呼籲。不過現在很多母嬰號關於疾病的治療似乎也有點矯枉過正了: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手足口這些小孩常常遭遇的疾病,幾乎“通通不需要服藥、通通不需要去醫院、全都會自己好”。

你不覺得這種文章看多了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你的焦慮麼:看起來別人家孩子都不用上醫院不用上抗生素就能好,怎麼我家孩子根本就行不通?究竟是我哪裡做錯了?

例如,這是某母嬰公眾號對這些疾病提供的治療建議。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我向一位兒科醫生朋友求證後,她的反應不是一般的驚訝:“呃,這些博主的醫學科普任務,實在任重道遠啊!都不需要治療和用藥的話,那我們醫院天天人山人海、一號難求都是大家吃飽了撐的嗎?”

支氣管炎、咽喉炎、鼻竇炎、中耳炎這些常見疾病,豈是一句“常見原因是病毒”就能做結論?

至於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醫生建議:通過採集採集末端血,參考驗血結果的數值進行判斷。如果確認是病毒,那麼的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確認是細菌感染所致該用抗生素就的用,這是合理使用,怎麼能說是濫用?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例如這張驗血化驗單上反應的數據,通常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高於參考區間,都可能代表細菌感染已經發生(當然,還需要參考臨床上的其他因素,這是專業醫學問題,這裡暫不詳述)。而且參考數值的嚴重程度,才能對應決定用多嚴重的藥。

不用去醫院,不經過檢測判斷,怎麼做這些科學的治療決策?”兒科醫生無奈地講述了他們醫院的另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感染了肺炎,之前在某外資醫院,驗血都沒驗過,就堅持一直不上抗生素,還說讓孩子自己好,後來燒得不行了,來我們這搶救,不得不用更大劑量的抗生素。

媽媽群裡有人戲謔道:”現在有些有錢人的圈子,總喜歡迷信“XX家”這類醫療機構,覺得來我們公立醫院顯得LOW,呵呵。“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3

也要警惕這些矯枉過正觀念

“濫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許多人也在呼籲。不過現在很多母嬰號關於疾病的治療似乎也有點矯枉過正了: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手足口這些小孩常常遭遇的疾病,幾乎“通通不需要服藥、通通不需要去醫院、全都會自己好”。

你不覺得這種文章看多了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你的焦慮麼:看起來別人家孩子都不用上醫院不用上抗生素就能好,怎麼我家孩子根本就行不通?究竟是我哪裡做錯了?

例如,這是某母嬰公眾號對這些疾病提供的治療建議。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我向一位兒科醫生朋友求證後,她的反應不是一般的驚訝:“呃,這些博主的醫學科普任務,實在任重道遠啊!都不需要治療和用藥的話,那我們醫院天天人山人海、一號難求都是大家吃飽了撐的嗎?”

支氣管炎、咽喉炎、鼻竇炎、中耳炎這些常見疾病,豈是一句“常見原因是病毒”就能做結論?

至於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醫生建議:通過採集採集末端血,參考驗血結果的數值進行判斷。如果確認是病毒,那麼的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確認是細菌感染所致該用抗生素就的用,這是合理使用,怎麼能說是濫用?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例如這張驗血化驗單上反應的數據,通常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高於參考區間,都可能代表細菌感染已經發生(當然,還需要參考臨床上的其他因素,這是專業醫學問題,這裡暫不詳述)。而且參考數值的嚴重程度,才能對應決定用多嚴重的藥。

不用去醫院,不經過檢測判斷,怎麼做這些科學的治療決策?”兒科醫生無奈地講述了他們醫院的另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感染了肺炎,之前在某外資醫院,驗血都沒驗過,就堅持一直不上抗生素,還說讓孩子自己好,後來燒得不行了,來我們這搶救,不得不用更大劑量的抗生素。

媽媽群裡有人戲謔道:”現在有些有錢人的圈子,總喜歡迷信“XX家”這類醫療機構,覺得來我們公立醫院顯得LOW,呵呵。“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4

進退兩難”醫生的治療方案

不少家長也都遭遇過這種情形吧:去看了醫生,醫生開了2-3天的藥,並要求到時候再來複診,結果2-3天后,孩子的病不但沒好,還惡化了,病情嚴重的,不得不弔針甚至住院。

其實醫生的確也面臨這種治療方案的”進退維谷”:假如一開始就開很重的藥,也許治療效果更能立竿見影,但孩子會因此產生抗藥性,也就是上面提的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所以大部分負責任的醫生,會選擇“保守治療”的方案:早期儘量用較輕的藥物、甚至不用藥,先觀察2-3天讓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去戰勝疾病。扛過去了當然好。但這種方式的確也會有風險,就是孩子自己沒扛過去,病情經過時間的演化而變得更嚴重了。

在當前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現實之下,有的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受苦(例如文首提到的小丹家的爸爸和奶奶),強烈要求直接就吊針,甚至有的家長質疑醫生的水平,所以有的醫生面對家長的要求,也不得不擺出“如果你們自己堅持要吊針,我也可以開”的中立態度:只提供建議方案,決定還是要家長自己做。

更不用說,每個醫生的風格不同,不排除有的醫生就是偏愛”快刀斬亂麻“的方案,置長遠的後果於不顧,攤上這種醫生,你自己如果完全沒有判斷,那也很危險。

還有,醫生面臨的都是統計學上的普遍情況採取的普遍方案,真正對於你家孩子既往病史是怎樣的、哪一類治療方案和藥物更有效、哪些風險更多,還是隻有家長自己才最清楚。

所以,對很多媽媽來說:

既不能盲目迷信各種育兒文章裡的所謂“常識”,也不能完全期待醫生一定就有“板上釘釘治療方案;

只能是自己不斷學習和醫學有關的常識結合孩子每一次生病的實際情況,細心觀察、謹慎思考,權衡思量各方面的利弊,和醫生多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真正對孩子長遠有利的治療方案。

這很難,也讓人糾結而痛苦,但是我們都不希望孩子有一天會面臨“無藥可醫”的慘劇,這個苦海,是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學會趟的。

願所有孩子都能健康無恙地長大。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3

也要警惕這些矯枉過正觀念

“濫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許多人也在呼籲。不過現在很多母嬰號關於疾病的治療似乎也有點矯枉過正了: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手足口這些小孩常常遭遇的疾病,幾乎“通通不需要服藥、通通不需要去醫院、全都會自己好”。

你不覺得這種文章看多了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你的焦慮麼:看起來別人家孩子都不用上醫院不用上抗生素就能好,怎麼我家孩子根本就行不通?究竟是我哪裡做錯了?

例如,這是某母嬰公眾號對這些疾病提供的治療建議。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我向一位兒科醫生朋友求證後,她的反應不是一般的驚訝:“呃,這些博主的醫學科普任務,實在任重道遠啊!都不需要治療和用藥的話,那我們醫院天天人山人海、一號難求都是大家吃飽了撐的嗎?”

支氣管炎、咽喉炎、鼻竇炎、中耳炎這些常見疾病,豈是一句“常見原因是病毒”就能做結論?

至於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醫生建議:通過採集採集末端血,參考驗血結果的數值進行判斷。如果確認是病毒,那麼的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確認是細菌感染所致該用抗生素就的用,這是合理使用,怎麼能說是濫用?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例如這張驗血化驗單上反應的數據,通常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高於參考區間,都可能代表細菌感染已經發生(當然,還需要參考臨床上的其他因素,這是專業醫學問題,這裡暫不詳述)。而且參考數值的嚴重程度,才能對應決定用多嚴重的藥。

不用去醫院,不經過檢測判斷,怎麼做這些科學的治療決策?”兒科醫生無奈地講述了他們醫院的另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感染了肺炎,之前在某外資醫院,驗血都沒驗過,就堅持一直不上抗生素,還說讓孩子自己好,後來燒得不行了,來我們這搶救,不得不用更大劑量的抗生素。

媽媽群裡有人戲謔道:”現在有些有錢人的圈子,總喜歡迷信“XX家”這類醫療機構,覺得來我們公立醫院顯得LOW,呵呵。“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4

進退兩難”醫生的治療方案

不少家長也都遭遇過這種情形吧:去看了醫生,醫生開了2-3天的藥,並要求到時候再來複診,結果2-3天后,孩子的病不但沒好,還惡化了,病情嚴重的,不得不弔針甚至住院。

其實醫生的確也面臨這種治療方案的”進退維谷”:假如一開始就開很重的藥,也許治療效果更能立竿見影,但孩子會因此產生抗藥性,也就是上面提的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所以大部分負責任的醫生,會選擇“保守治療”的方案:早期儘量用較輕的藥物、甚至不用藥,先觀察2-3天讓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去戰勝疾病。扛過去了當然好。但這種方式的確也會有風險,就是孩子自己沒扛過去,病情經過時間的演化而變得更嚴重了。

在當前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現實之下,有的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受苦(例如文首提到的小丹家的爸爸和奶奶),強烈要求直接就吊針,甚至有的家長質疑醫生的水平,所以有的醫生面對家長的要求,也不得不擺出“如果你們自己堅持要吊針,我也可以開”的中立態度:只提供建議方案,決定還是要家長自己做。

更不用說,每個醫生的風格不同,不排除有的醫生就是偏愛”快刀斬亂麻“的方案,置長遠的後果於不顧,攤上這種醫生,你自己如果完全沒有判斷,那也很危險。

還有,醫生面臨的都是統計學上的普遍情況採取的普遍方案,真正對於你家孩子既往病史是怎樣的、哪一類治療方案和藥物更有效、哪些風險更多,還是隻有家長自己才最清楚。

所以,對很多媽媽來說:

既不能盲目迷信各種育兒文章裡的所謂“常識”,也不能完全期待醫生一定就有“板上釘釘治療方案;

只能是自己不斷學習和醫學有關的常識結合孩子每一次生病的實際情況,細心觀察、謹慎思考,權衡思量各方面的利弊,和醫生多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真正對孩子長遠有利的治療方案。

這很難,也讓人糾結而痛苦,但是我們都不希望孩子有一天會面臨“無藥可醫”的慘劇,這個苦海,是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學會趟的。

願所有孩子都能健康無恙地長大。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The end

文/菲爺

1

那些在“拉鋸戰”中心力憔悴的媽媽們

深夜2點,小丹反鎖著房門,一邊照料著發燒的孩子,一邊死死頂住孩子爸爸和奶奶不斷在外面叫喚“還不趕快帶孩子去醫院吊針”的催促。

今天已經是孩子發燒的第三天了,一直高燒不退,小丹精確計算著美林和泰諾兩種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定時給孩子退燒。

小丹看到孩子高燒,心裡也很怕得要死,高峰時甚至直奔40℃。但是2天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顯示,孩子發燒是病毒所導致,除了醫生開的一些中成類藥物,她只能一邊用退燒藥處理髮燒,一邊觀察孩子病情進展。

現在的病毒都很厲害,往往是孩子一感染就容易得很高,而且至少都得燒上個3-5這種狀態,當父母的不焦慮,不鴨梨山大,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更讓小丹焦慮和壓力大的,是娃爸和奶奶偏執的觀念:“孩子病了,就得趕緊打針,早治早好,不要讓孩子受苦,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小丹已經無數次地向兩個人解釋: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更不能動不動就吊針。但是娃爸和奶奶幾十年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根本說服不了。除了反鎖房門,拼死抵抗小丹似乎並沒有其他選擇。

娃爸自己的父親就是個醫生,早些年的醫學治療觀念就是:一生病就馬上打針。所以娃爸從小打到大。現在感個冒,拉個肚子,都得打吊針才能好。但他卻不以為意,“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像你這樣堅持不給孩子吊針,真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才一輩子有你受的!“

很多時候,小丹只能一遍遍地帶著孩子和他們跑醫院。但上午去完醫院,只要下午孩燒還沒退,爸爸和奶奶又會開始新一輪的“逼針”行動。所以小丹家,生一次病至少跑個四五次醫院,幾乎是每天都報到,讓醫生一遍遍地告訴他們:“你家孩子這個病不需要抗生素,也不需要吊針”。

但也不是所有醫生都會這麼堅持的,的醫生看到家長自己堅持要給孩子打針,也會退步:“如果你堅持要打針,也可以給你開單”。

孩子小的時候,小丹沒有鬥爭經驗,加上擔心孩子,有幾次就這樣稀裡糊塗地給孩子吊上了針。

但是小丹越來越清楚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加上有幾次在她的堅持下,孩子最終在沒打針的情況下也確實痊癒了,小丹更加堅定了這個觀念:真正為了孩子好,絕不能濫用抗生素和頻繁吊針。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2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無藥可醫”

在兒科醫院工作的小敏最近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8歲的孩子從感冒流涕開始,媽媽在家自己餵了幾天藥不見好,還高燒不退,最後不得不送進了ICU。

送到醫院之後,診斷孩子得了肺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消炎藥還是吊針,對治療孩子的病情都毫不起作用,最後用了最高級別的抗生素,仍然無濟於事。

後來才瞭解到,這位媽媽平時在家裡常備各種消炎藥抗生素,平時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就給孩子吃,一旦過個一兩天不見好就直接去吊針。

長久下來,孩子的身體產生了抗藥性,任何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作用,家長和醫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而死去。屍檢報告顯示,這位孩子感染了2種以上“超級細菌”。

大家都知道抗生素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是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逐漸進化成越來越具有抗藥能力的新一代細菌;一旦不斷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就會進化出超級抗藥的“超級細菌”,人類的任何藥物對它都束手無策。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無藥可醫”,想想這個情形,是不是會覺得渾身冒冷汗?

現在整個社會的抗生素濫用到什麼程度?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可能還感受不太明顯,畢竟醫生開抗生素一般都會比較謹慎,大部分都會要求驗血,並憑藉血相報告作為是否開抗生素的依據;在藥店買抗生素,一般也會要求你出具醫生的處方。

然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抗生素和吊針的濫用程度,卻是觸目驚心的。

今年暑假的時候送娃回老家住了2周,趕上流感病毒肆虐,我家樓下的一家診所,幾乎所有來看病的病人,沒有任何血液化驗,都無一例外地被直接要求吊針!小小面積的診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是醫生辦公場地,其他全部是吊針的座位!

從那個診所路過,看到不少才幾個月大的小baby被紮在頭上吊針,真是又心痛又擔憂:這些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們,是不是都將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中對待?他們除了受教育、就業資源的不平等,人生健康最基本的根基都是如此的不平等!

更可怕而無奈的是,就算你自己堅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輕易使用抗生素,但是畜牧業養殖的泛濫使用,你吃進去的食物也都是抗生素;周圍的人都濫用了,他們身上進化而成的耐藥性超強的細菌一旦傳染給你,也同樣是受害者。

對抵制抗生素的堅持,真的還不僅僅是你的事、你家孩子的事,而是,全人類的災難。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3

也要警惕這些矯枉過正觀念

“濫用抗生素”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許多人也在呼籲。不過現在很多母嬰號關於疾病的治療似乎也有點矯枉過正了: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手足口這些小孩常常遭遇的疾病,幾乎“通通不需要服藥、通通不需要去醫院、全都會自己好”。

你不覺得這種文章看多了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你的焦慮麼:看起來別人家孩子都不用上醫院不用上抗生素就能好,怎麼我家孩子根本就行不通?究竟是我哪裡做錯了?

例如,這是某母嬰公眾號對這些疾病提供的治療建議。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我向一位兒科醫生朋友求證後,她的反應不是一般的驚訝:“呃,這些博主的醫學科普任務,實在任重道遠啊!都不需要治療和用藥的話,那我們醫院天天人山人海、一號難求都是大家吃飽了撐的嗎?”

支氣管炎、咽喉炎、鼻竇炎、中耳炎這些常見疾病,豈是一句“常見原因是病毒”就能做結論?

至於究竟是病毒還是細菌,醫生建議:通過採集採集末端血,參考驗血結果的數值進行判斷。如果確認是病毒,那麼的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確認是細菌感染所致該用抗生素就的用,這是合理使用,怎麼能說是濫用?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例如這張驗血化驗單上反應的數據,通常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高於參考區間,都可能代表細菌感染已經發生(當然,還需要參考臨床上的其他因素,這是專業醫學問題,這裡暫不詳述)。而且參考數值的嚴重程度,才能對應決定用多嚴重的藥。

不用去醫院,不經過檢測判斷,怎麼做這些科學的治療決策?”兒科醫生無奈地講述了他們醫院的另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感染了肺炎,之前在某外資醫院,驗血都沒驗過,就堅持一直不上抗生素,還說讓孩子自己好,後來燒得不行了,來我們這搶救,不得不用更大劑量的抗生素。

媽媽群裡有人戲謔道:”現在有些有錢人的圈子,總喜歡迷信“XX家”這類醫療機構,覺得來我們公立醫院顯得LOW,呵呵。“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4

進退兩難”醫生的治療方案

不少家長也都遭遇過這種情形吧:去看了醫生,醫生開了2-3天的藥,並要求到時候再來複診,結果2-3天后,孩子的病不但沒好,還惡化了,病情嚴重的,不得不弔針甚至住院。

其實醫生的確也面臨這種治療方案的”進退維谷”:假如一開始就開很重的藥,也許治療效果更能立竿見影,但孩子會因此產生抗藥性,也就是上面提的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所以大部分負責任的醫生,會選擇“保守治療”的方案:早期儘量用較輕的藥物、甚至不用藥,先觀察2-3天讓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去戰勝疾病。扛過去了當然好。但這種方式的確也會有風險,就是孩子自己沒扛過去,病情經過時間的演化而變得更嚴重了。

在當前醫患關係這麼緊張的現實之下,有的家長不捨得讓孩子受苦(例如文首提到的小丹家的爸爸和奶奶),強烈要求直接就吊針,甚至有的家長質疑醫生的水平,所以有的醫生面對家長的要求,也不得不擺出“如果你們自己堅持要吊針,我也可以開”的中立態度:只提供建議方案,決定還是要家長自己做。

更不用說,每個醫生的風格不同,不排除有的醫生就是偏愛”快刀斬亂麻“的方案,置長遠的後果於不顧,攤上這種醫生,你自己如果完全沒有判斷,那也很危險。

還有,醫生面臨的都是統計學上的普遍情況採取的普遍方案,真正對於你家孩子既往病史是怎樣的、哪一類治療方案和藥物更有效、哪些風險更多,還是隻有家長自己才最清楚。

所以,對很多媽媽來說:

既不能盲目迷信各種育兒文章裡的所謂“常識”,也不能完全期待醫生一定就有“板上釘釘治療方案;

只能是自己不斷學習和醫學有關的常識結合孩子每一次生病的實際情況,細心觀察、謹慎思考,權衡思量各方面的利弊,和醫生多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真正對孩子長遠有利的治療方案。

這很難,也讓人糾結而痛苦,但是我們都不希望孩子有一天會面臨“無藥可醫”的慘劇,這個苦海,是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學會趟的。

願所有孩子都能健康無恙地長大。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The end

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是我不得不與全世界為敵

作者簡介: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