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明師談鬆身發勁

楊氏太極拳鬆身發勁引導術有兩種,一種是體內經脈行氣引導術。另一種是體外氣場擴散引導術。有些人只適合其中一種,有些人卻要兩種配合才能做到真正的鬆身發勁。好了,不多說了,現在說說體內經脈行氣引導術。

一、體內經脈行氣引導術。

首先,身體全面放鬆,體上不能用一點力,做到完完全全的用意不用力。在推手時,當有人用力推力,以鬆身化解時,意想對方的有形的力全部變成無形的氣,從手臂接觸處進入手心勞宮穴,從勞營穴順著手三陽經(手臂部三條陽經均分佈於手臂外側及背側)到第一組胸肋骨交會處的天突穴,再順著天突穴——鳩尾——丹田——會陰的線路下滑,經會陰分兩路,分別經跳環穴,順兩腿外側、背側經脈下降到腳背,最後落到腳底湧泉穴,將對方勁路引入腳下大地。清意,在此過程中,全身每處都必須放鬆,如果有一處不放鬆,氣路運行都將受阻,從而引發僵勁。引為引化時的鬆身氣路。完成引化,就要拿發。拿發時的氣路運行有兩種,我現在都介紹一下,有興趣的人可以試一下,選擇最適自已的氣路練習。

一是節節貫穿運行式。在拿發時,首先全身放鬆,以手指或手掌勞穴領氣,意想氣路經腳底湧泉穴隨著兩腿內側前側的經脈上行,到會陰合後,經背部命門、大椎至兩肩井穴,由兩肩井穴至兩手三陰經(手臂三條陰經均分佈在手臂內側及前側),經兩臂三陰經行至兩手勞宮穴(或十指尖),經兩手勞宮穴(或十指尖)向外通出。當鬆身內氣從勞穴或十指尖通出體內後,冷暴脆彈的勁力就瞬間暴發出來了。要特別注意的是,整個過程中,全身各處關節和肌肉就必段保持放鬆,氣行到裡,就要鬆到那裡,否則內氣受阻,僵勁產生,從而使發勁時震傷腦部。

二是任脈手三陰鬆身行氣式。在拿發時,首先全身放鬆,意想鬆身之氣從丹田出發,下行至會陰,經會陰行至背部經命門、大椎和頭部玉枕穴上至頭頂百會穴,經百會穴下行至印堂——迎香——人中——廉泉(位於咽部)一線下行至天突穴,經天突穴,分兩路向兩手臂三陰經(兩臂三條陰經位於手臂內側及前側)鬆走,經兩手十指或勞宮穴通出體外。當鬆身之氣通出體外之時,冷暴脆彈的勁力就瞬間暴發出來了。要特別注意的是,整個過程中,全身各處關節和肌肉就必段保持放鬆,氣行到裡,就要鬆到那裡,否則內氣受阻,僵勁產生,從而使發勁時震傷腦部。

如果大家留一下心就會發現,引化過程中的行氣鬆身,全部走的是任督二脈、手三陽和足三陽經。而拿發過程中行氣鬆氣,走的線路全部是任督二脈和手三陰、足三陰經。這就是楊式太極裡面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的陽化陰發。

我上面所介紹的拿發時的鬆身行氣路線有兩種,大家可以都試一下, 最後只選擇其中一種最適合你的方式練習,最好在走架子中練習,以此為基礎練習各種姿勢下的發勁。張老頭一直把這東西說成是楊式太極的不傳之祕,但我看他卻一點都不保祕,只要喜歡的人,他都會說出來的。

上面所說,全都是體內經脈行氣鬆身發勁引導法。但在楊式太極中,還有一種體外氣場擴散鬆身發勁引導法,我現在用這就是這種鬆身發勁引導法。體外和體內兩種行氣鬆身引導法可以共用,以可以只用一種。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介紹,如果大家只對體內經脈行氣鬆身引導法有興趣的話,體外氣場擴散鬆身發勁引導法我就不再介紹了。

二、體外氣場擴散鬆身發勁引導法

所謂體外氣場擴散鬆身發勁引導法,在楊式太極老譜中也稱作亂環發勁引導術,最終要求練出圍繞全身的各種意識環來,眾多意識環相交的斷環處,就是吐氣發勁的問星之處。

首先,我們要練出縱向大型氣環來。這個縱向氣環怎麼來的呢,那就離不開節節鬆開、對撥拉長的概念了,楊式太極老譜有云:“節節鬆開是基礎,對拉撥長皆是意”,我重點解說一下這話的意思。所謂節節鬆開是基礎,說是要求從頭到腳,每個關節都必須鬆開,特別是我以前提到的“九曲珠”。於初學者來說,只要掌握好兩個問題,就基本上做到縱向的節節鬆開了。一是尾閭下垂,一鬆鬆到腳底湧泉穴。一是上面提頂,一鬆鬆到頭頂百會穴。這兩個方向鬆到位了,就是楊式老譜裡說的“提頂吊襠中心懸了”,也就是說,你的身體縱向上,上面有提的,下面有墜的。所謂對拉撥長皆是意,就是說意向每個關節的上下兩節骨頭距離相對鬆開,使關節腔更加寬鬆,高度靈活,就象加了潤滑油的珠子一樣。注意,有鬆開每個關節腔的意就是行了,千萬別費勁特意去拉開關節腔,那樣反而會形成巨大的僵勁。好了,意想每個關節腔都鬆開後,每個鬆開的關節腕中都產生鬆身之氣,這些鬆身之氣沿身體中線縱向擴散,形成了一個個從頭到腳環繞全體的巨大氣環,初學都剛開始只產生一個這樣的巨大的縱向鬆身氣環就行了,隨著練習增多,可以從意識中產生越來越多的縱向鬆身氣環,形成縱向鬆身亂環,形成包圍全身的球形鬆身氣團的眾多經線,這些鬆身氣環應當有多大呢,基本上從你身後$2,延伸到身前$2(如果在推手的情況下,則是對手的身後$2)。縱向鬆身氣環形成後,必須以身體中線為軸進行轉動,身體一轉,眾鬆身氣環就從縱向支撐著身體左右前後轉動,達到楊式太極老譜裡說的“有準頂頭懸,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的效果。

其次,我們還需要練出橫向的大型鬆身氣環來。這要從肩、腰、跨三個部位入手,這三個部位光有縱向的鬆不行,如果這三個部位只是縱向鬆的話,勁就會往下走,難以產生橫向的整勁。因此,這三個部位須有橫向的鬆,意想這三個部位從橫向水平鬆開,鬆身之氣從這三個部位透出,形成圍繞肩、腰、跨三個部位的三個橫向氣圈,即繞肩鬆身氣圈、繞腰鬆身氣圈和繞跨鬆身氣圈,這些橫向鬆身氣圈多大呢,和縱向鬆身氣圈大小相同,均是從身已身後$2至身前$2(如果在推手中,則是對手身後$2)。

初學者只要練出這三個橫向鬆身氣圈就行了,這三個橫向鬆身氣圈沒有斷環的時候就是“三連”,這三個縱向鬆身氣圈全都從身體前後中線處斷環的時候,則是就是傳說中的“坤六斷”。隨著初學者練習的加深,身體各個關節都可以產生橫向的鬆身氣圈,形成形成包圍全身的球形鬆身氣團的眾多緯線。這些緯線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和引導身體的上長和下沉,身體上升,則所有的橫向鬆身氣環圍著腰氣環上升和舒展;身體下沉,則所有橫鬆身氣環以腰氣環為核心,分別向頭、腳兩端為起點,向腰氣環收攏和下沉。好了,縱向鬆身氣環和橫向鬆身氣環的概念我已經說完了,下面如何利用這兩種鬆身氣環引導鬆身發勁的問題了。這兩種鬆身氣環就是一橫一豎,楊式太極就靠這一橫一縱打天下,楊式太極老譜中說“手腳齊進橫豎找,掌中亂環落不空”,已經說出了其中的道理。

現這裡,需要說明問星的概念,問星就是最主要的縱環和最主要的橫環相交的位置,這個位置對鬆身發勁非常重要,是身體內氣行走的目標。我們先說引化的時候。與對手接手,對手向你施力後,眾多縱向鬆身氣環以身體中線為軸,引導身體在全面放鬆,身體全部透空的狀態下左右前後轉變,橫向引化對方的力。而眾多橫向鬆身氣環則以腰氣環為赤道收攏和舒張,引導身體在全面放鬆,身體全部透空的情況下,從上下兩個方向引化對手的力量。最終身體中線縱向鬆身氣環和腰部橫向鬆身氣環在身後相交,在自已身後$2某處形成問星,意念中在兩組鬆身氣環的引導下,對手的勁力全部引向你身後$2某處的那個問星,失對手力量變引偏引空,從而處於背勢,或者直接失去平衡。

引化完成以後,就要拿發。此時,意想眾多縱向鬆身氣圈以身體中線為軸,支撐身體在完全放鬆,身體已經全部透空的情況下,從前後右左等方向向對手運勁,而眾多橫向鬆身氣環則以腰氣環為赤道,引導身體在完全放鬆,全身透空的情況下從上、下方向衝著對手運勁,但身體線縱向鬆身氣環與腰部赤道橫向鬆身氣環在對手身後$2處交匯時,就在對手身後$2處形成了問星。好,關鍵的時候來了,想象對手身後$2處的問星瞬間成為一個威力極大的黑洞,把所有的鬆身之手吸向問星,瞬間彙集全身的縱向和橫向的鬆身之氣去追擊問星,冷暴脆彈的勁路也隨時發放出去。

就是楊式太極老譜裡說的:“爾以根摧,我以梢牽,意在形外,其體自鬆。形追其意,其勢必速,其力必透。意比形長,力透強梁。意比形短,打人不遠。手近胸膛,力透脊樑,縱透七尺,亦比短強。”請各位有興趣的網友切記、切記。另外,問星並不總是在身體中線縱向鬆身氣環和腰部橫向鬆身氣環的交會處,也有可以在其他縱向和橫向鬆身氣環的交匯外產生,要常常練習才能掌握其中奇特的地方。

聽張老頭介紹,體內經脈行氣鬆身發勁引導法法,是楊少候同志常用的鬆身發勁引導法,優點是速度快、變化靈、運轉活。而體外氣場擴散鬆身發勁引導法,則是楊澄浦宗師常用的方法,特點是棚勁大、氣勢足、發勁猛。

這兩種方法的最大不同,主要就一是個是由根節催發,是由由向外發勁;一個則是由稍節牽發,由外向內拉發。兩種功法各有各的特點,也就形成了兩位楊式大師級人物不同風格的發勁方式,至於各位網友喜歡那種方式,就用那種方式即可。$2先生的楊式太極老譜上有“爾以根摧,我以梢牽。意比形長,力透強梁。意比形短,打人不遠”之類,數量眾多的把兩種發勁方式作對比的話,也不知寫自誰人之手,但這人應當和楊少候和楊澄浦都認識,否則寫不出這麼深刻的話來,這就有待於大家一齊研究了。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電子圖書,和我一起免費學習太極拳!(關注太極養生堂回覆“群”、“下載”)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