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在湖州那所深宅大院裡,趙孟頫從5歲就開始了對書藝的練習。每日習《千字文》,每天要寫足500紙,達一萬字,十數年幾乎從不停歇。

但這樣的訓練只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而已,書藝自成一家,還要等到他遇見“二王”的法帖以後。

在湖州那所深宅大院裡,趙孟頫從5歲就開始了對書藝的練習。每日習《千字文》,每天要寫足500紙,達一萬字,十數年幾乎從不停歇。

但這樣的訓練只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而已,書藝自成一家,還要等到他遇見“二王”的法帖以後。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行書《趵突泉詩》局部

※※※

在吳興隱逸的時候,好友牟應龍的父親、前朝高官牟巘對他的提攜,讓他的書藝顯揚一時。

牟巘雖然已經歸隱,但在官場多年所經營的人望及人脈均在,凡有大臣及顯要過吳興,不會一會牟巘,會被視為一種傲慢和不敬,“得一言而退,終身以為榮。”

趙孟頫經常行走於牟巘門下,並向其請教學問。面對趙孟頫,牟巘表現得毫無免疫力,只要趙孟頫請求,老人家都會傾力相助。趙孟頫早年所寫的一些重要碑刻,也都是由牟巘撰文,趙孟頫來書寫。這些藝術活動,也擴大了趙孟頫在當地的影響,讓更多人看到其不凡的書法功力——而這,是他早年獲取社會聲譽最重要的資源。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時,趙孟頫的名字出現在那張著名的賢者名單上,牟巘的影響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吳興離杭州不遠,趙孟頫得以常去參加書畫雅集。24歲時,他在讀書之暇作的《書畫合卷》 得到了書家的高度評價,說他的字非常像南宋的首任皇帝趙構——趙構像他的父親趙佶一樣,也是著名的書家,自成一體,影響甚巨,號稱“思陵體”,趙孟頫習練“思陵體”多年,得此稱讚,也是實至名歸。

有宋一朝,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高超的書藝與高妙的學問一起,同時受到人們的尊敬。

因此,對於書藝,趙孟頫始終怵怵惕惕、孜孜以求。

在湖州那所深宅大院裡,趙孟頫從5歲就開始了對書藝的練習。每日習《千字文》,每天要寫足500紙,達一萬字,十數年幾乎從不停歇。

但這樣的訓練只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而已,書藝自成一家,還要等到他遇見“二王”的法帖以後。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行書《趵突泉詩》局部

※※※

在吳興隱逸的時候,好友牟應龍的父親、前朝高官牟巘對他的提攜,讓他的書藝顯揚一時。

牟巘雖然已經歸隱,但在官場多年所經營的人望及人脈均在,凡有大臣及顯要過吳興,不會一會牟巘,會被視為一種傲慢和不敬,“得一言而退,終身以為榮。”

趙孟頫經常行走於牟巘門下,並向其請教學問。面對趙孟頫,牟巘表現得毫無免疫力,只要趙孟頫請求,老人家都會傾力相助。趙孟頫早年所寫的一些重要碑刻,也都是由牟巘撰文,趙孟頫來書寫。這些藝術活動,也擴大了趙孟頫在當地的影響,讓更多人看到其不凡的書法功力——而這,是他早年獲取社會聲譽最重要的資源。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時,趙孟頫的名字出現在那張著名的賢者名單上,牟巘的影響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吳興離杭州不遠,趙孟頫得以常去參加書畫雅集。24歲時,他在讀書之暇作的《書畫合卷》 得到了書家的高度評價,說他的字非常像南宋的首任皇帝趙構——趙構像他的父親趙佶一樣,也是著名的書家,自成一體,影響甚巨,號稱“思陵體”,趙孟頫習練“思陵體”多年,得此稱讚,也是實至名歸。

有宋一朝,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高超的書藝與高妙的學問一起,同時受到人們的尊敬。

因此,對於書藝,趙孟頫始終怵怵惕惕、孜孜以求。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行書千字文(局部)

※※※

1280年,27歲的趙孟頫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亡父趙與訔墓毀於盜,是年改葬湖州城南車蓋山。不久,母親也病逝,他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變弱,除了詩友、畫友和書法同道外,沒有人可以安慰他那顆破碎的心。

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四處走走,去會一會詩朋畫友。

1281年,夾谷之奇來到浙江任職,經人介紹,趙孟頫與之相識。一年後,夾谷之奇被召為吏部郎中,他特別推薦趙孟頫入朝,被趙孟頫婉拒——其原因,有人說是文天祥剛剛殉國,他不好意思於此時出仕;也有人說他此時仍然是遺民心態,內心的轉變還沒有完成。

其實,這些都是過度解讀,此次婉拒夾谷之奇的真正原因,只是他的母親新喪——按古制,即使在官位上,從父母去世的那一天起,也要辭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於大人墓前盡孝,名曰“丁憂”。

趙孟頫非官,但若於此時出仕,同樣是違犯禮制的行為。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應該離不開夾谷之奇的力薦。除了夾谷之奇,大都之中,無人知道吳興尚有趙孟頫這個青年才俊。所謂“聲聞湧溢,達於朝廷”,是後人因趙孟頫出現在程鉅夫名單上所做的猜測,而不是事實本身。

在湖州那所深宅大院裡,趙孟頫從5歲就開始了對書藝的練習。每日習《千字文》,每天要寫足500紙,達一萬字,十數年幾乎從不停歇。

但這樣的訓練只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而已,書藝自成一家,還要等到他遇見“二王”的法帖以後。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行書《趵突泉詩》局部

※※※

在吳興隱逸的時候,好友牟應龍的父親、前朝高官牟巘對他的提攜,讓他的書藝顯揚一時。

牟巘雖然已經歸隱,但在官場多年所經營的人望及人脈均在,凡有大臣及顯要過吳興,不會一會牟巘,會被視為一種傲慢和不敬,“得一言而退,終身以為榮。”

趙孟頫經常行走於牟巘門下,並向其請教學問。面對趙孟頫,牟巘表現得毫無免疫力,只要趙孟頫請求,老人家都會傾力相助。趙孟頫早年所寫的一些重要碑刻,也都是由牟巘撰文,趙孟頫來書寫。這些藝術活動,也擴大了趙孟頫在當地的影響,讓更多人看到其不凡的書法功力——而這,是他早年獲取社會聲譽最重要的資源。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時,趙孟頫的名字出現在那張著名的賢者名單上,牟巘的影響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吳興離杭州不遠,趙孟頫得以常去參加書畫雅集。24歲時,他在讀書之暇作的《書畫合卷》 得到了書家的高度評價,說他的字非常像南宋的首任皇帝趙構——趙構像他的父親趙佶一樣,也是著名的書家,自成一體,影響甚巨,號稱“思陵體”,趙孟頫習練“思陵體”多年,得此稱讚,也是實至名歸。

有宋一朝,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高超的書藝與高妙的學問一起,同時受到人們的尊敬。

因此,對於書藝,趙孟頫始終怵怵惕惕、孜孜以求。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行書千字文(局部)

※※※

1280年,27歲的趙孟頫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亡父趙與訔墓毀於盜,是年改葬湖州城南車蓋山。不久,母親也病逝,他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變弱,除了詩友、畫友和書法同道外,沒有人可以安慰他那顆破碎的心。

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四處走走,去會一會詩朋畫友。

1281年,夾谷之奇來到浙江任職,經人介紹,趙孟頫與之相識。一年後,夾谷之奇被召為吏部郎中,他特別推薦趙孟頫入朝,被趙孟頫婉拒——其原因,有人說是文天祥剛剛殉國,他不好意思於此時出仕;也有人說他此時仍然是遺民心態,內心的轉變還沒有完成。

其實,這些都是過度解讀,此次婉拒夾谷之奇的真正原因,只是他的母親新喪——按古制,即使在官位上,從父母去世的那一天起,也要辭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於大人墓前盡孝,名曰“丁憂”。

趙孟頫非官,但若於此時出仕,同樣是違犯禮制的行為。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應該離不開夾谷之奇的力薦。除了夾谷之奇,大都之中,無人知道吳興尚有趙孟頫這個青年才俊。所謂“聲聞湧溢,達於朝廷”,是後人因趙孟頫出現在程鉅夫名單上所做的猜測,而不是事實本身。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心經(局部)

※※※

這一時期的趙孟頫已經相當落魄,通過賣畫和替人書寫碑銘等營生來賺錢養家。守孝之餘,趙孟頫四處搜求名帖——在古代,很少有人會有幸得遇大師親炙,通常情況都是通過臨帖來學習大師們的書學精髓。

1284年5月,行走於社會上層、乞食於社會下層的趙孟頫,在吳興的一家書鋪裡,幸運地遇上了《淳化祕閣法帖》的二、五、八卷。

《淳化祕閣法帖》,是宋以後書家的最愛。宋淳化三年(992),太宗趙光義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然後刻成石版,印製成冊,名《淳化閣帖》,或稱《淳化祕閣法帖》,簡稱“閣帖”。

此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在湖州那所深宅大院裡,趙孟頫從5歲就開始了對書藝的練習。每日習《千字文》,每天要寫足500紙,達一萬字,十數年幾乎從不停歇。

但這樣的訓練只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而已,書藝自成一家,還要等到他遇見“二王”的法帖以後。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行書《趵突泉詩》局部

※※※

在吳興隱逸的時候,好友牟應龍的父親、前朝高官牟巘對他的提攜,讓他的書藝顯揚一時。

牟巘雖然已經歸隱,但在官場多年所經營的人望及人脈均在,凡有大臣及顯要過吳興,不會一會牟巘,會被視為一種傲慢和不敬,“得一言而退,終身以為榮。”

趙孟頫經常行走於牟巘門下,並向其請教學問。面對趙孟頫,牟巘表現得毫無免疫力,只要趙孟頫請求,老人家都會傾力相助。趙孟頫早年所寫的一些重要碑刻,也都是由牟巘撰文,趙孟頫來書寫。這些藝術活動,也擴大了趙孟頫在當地的影響,讓更多人看到其不凡的書法功力——而這,是他早年獲取社會聲譽最重要的資源。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時,趙孟頫的名字出現在那張著名的賢者名單上,牟巘的影響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吳興離杭州不遠,趙孟頫得以常去參加書畫雅集。24歲時,他在讀書之暇作的《書畫合卷》 得到了書家的高度評價,說他的字非常像南宋的首任皇帝趙構——趙構像他的父親趙佶一樣,也是著名的書家,自成一體,影響甚巨,號稱“思陵體”,趙孟頫習練“思陵體”多年,得此稱讚,也是實至名歸。

有宋一朝,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高超的書藝與高妙的學問一起,同時受到人們的尊敬。

因此,對於書藝,趙孟頫始終怵怵惕惕、孜孜以求。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行書千字文(局部)

※※※

1280年,27歲的趙孟頫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亡父趙與訔墓毀於盜,是年改葬湖州城南車蓋山。不久,母親也病逝,他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變弱,除了詩友、畫友和書法同道外,沒有人可以安慰他那顆破碎的心。

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四處走走,去會一會詩朋畫友。

1281年,夾谷之奇來到浙江任職,經人介紹,趙孟頫與之相識。一年後,夾谷之奇被召為吏部郎中,他特別推薦趙孟頫入朝,被趙孟頫婉拒——其原因,有人說是文天祥剛剛殉國,他不好意思於此時出仕;也有人說他此時仍然是遺民心態,內心的轉變還沒有完成。

其實,這些都是過度解讀,此次婉拒夾谷之奇的真正原因,只是他的母親新喪——按古制,即使在官位上,從父母去世的那一天起,也要辭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於大人墓前盡孝,名曰“丁憂”。

趙孟頫非官,但若於此時出仕,同樣是違犯禮制的行為。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應該離不開夾谷之奇的力薦。除了夾谷之奇,大都之中,無人知道吳興尚有趙孟頫這個青年才俊。所謂“聲聞湧溢,達於朝廷”,是後人因趙孟頫出現在程鉅夫名單上所做的猜測,而不是事實本身。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心經(局部)

※※※

這一時期的趙孟頫已經相當落魄,通過賣畫和替人書寫碑銘等營生來賺錢養家。守孝之餘,趙孟頫四處搜求名帖——在古代,很少有人會有幸得遇大師親炙,通常情況都是通過臨帖來學習大師們的書學精髓。

1284年5月,行走於社會上層、乞食於社會下層的趙孟頫,在吳興的一家書鋪裡,幸運地遇上了《淳化祕閣法帖》的二、五、八卷。

《淳化祕閣法帖》,是宋以後書家的最愛。宋淳化三年(992),太宗趙光義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然後刻成石版,印製成冊,名《淳化閣帖》,或稱《淳化祕閣法帖》,簡稱“閣帖”。

此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淳化祕閣法帖》

書法之道,大體分為“帖學”和“碑學”,“帖學”一脈,路徑在此。

有了三卷,趙孟頫便著了魔,千方百計想集齊其餘幾卷。皇天不負有心人,次年五月,趙孟頫又得閣帖祖本卷一、三、四、六、七、八、十共七卷。多了第八卷,只缺第九捲了。一月後,打聽到杭州康自許藏有此卷,便上門用多餘的一卷閣帖,再加上一卷柳公權帖將此卷換了回來,終於湊齊了全帙。

當時,趙孟頫的經濟狀況已經很窘迫,他到底靠什麼購買了全本的閣帖,至今還是一個謎。

得此全帖,趙孟頫如入寶山,八月,興奮地作《閣帖跋》。文中,趙孟頫對閣帖的淵源作了介紹:“宋興,太宗皇帝……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釐為十卷,摹刻祕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自此遇大臣進二府,輒墨本賜焉。後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

當時印刷用的是極品的歙州貢墨,深黑而富於光澤。後來有人曾從宮中借出書版印百本,由於所用墨不同,質量大為遜色。至元初,《淳化閣帖》祖本已極難見到了。

趙孟頫向學趙構的“思陵體”,得閣帖後,書法開始向“二王”風格轉變。對於王羲之,趙孟頫推崇備至:“至晉而大盛,渡江後右將軍王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故歷代稱善書者,必以王氏父子為舉首,雖有善者,蔑以加矣。”

“帖學”與趙孟頫的機緣,或許如“碑學”與傅山的機緣一樣,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

有了閣帖全卷,趙孟頫日夜把玩,反覆臨摹,這一時期,他還臨摹過王羲之的《眠食帖》《大道帖》及王獻之《保母帖》,書法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經過千百遍的揣摩學習,加上自己的內化創造,趙孟頫的書法藝術水平終於可以“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成千古名家。

在湖州那所深宅大院裡,趙孟頫從5歲就開始了對書藝的練習。每日習《千字文》,每天要寫足500紙,達一萬字,十數年幾乎從不停歇。

但這樣的訓練只是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而已,書藝自成一家,還要等到他遇見“二王”的法帖以後。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行書《趵突泉詩》局部

※※※

在吳興隱逸的時候,好友牟應龍的父親、前朝高官牟巘對他的提攜,讓他的書藝顯揚一時。

牟巘雖然已經歸隱,但在官場多年所經營的人望及人脈均在,凡有大臣及顯要過吳興,不會一會牟巘,會被視為一種傲慢和不敬,“得一言而退,終身以為榮。”

趙孟頫經常行走於牟巘門下,並向其請教學問。面對趙孟頫,牟巘表現得毫無免疫力,只要趙孟頫請求,老人家都會傾力相助。趙孟頫早年所寫的一些重要碑刻,也都是由牟巘撰文,趙孟頫來書寫。這些藝術活動,也擴大了趙孟頫在當地的影響,讓更多人看到其不凡的書法功力——而這,是他早年獲取社會聲譽最重要的資源。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時,趙孟頫的名字出現在那張著名的賢者名單上,牟巘的影響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吳興離杭州不遠,趙孟頫得以常去參加書畫雅集。24歲時,他在讀書之暇作的《書畫合卷》 得到了書家的高度評價,說他的字非常像南宋的首任皇帝趙構——趙構像他的父親趙佶一樣,也是著名的書家,自成一體,影響甚巨,號稱“思陵體”,趙孟頫習練“思陵體”多年,得此稱讚,也是實至名歸。

有宋一朝,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高超的書藝與高妙的學問一起,同時受到人們的尊敬。

因此,對於書藝,趙孟頫始終怵怵惕惕、孜孜以求。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行書千字文(局部)

※※※

1280年,27歲的趙孟頫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亡父趙與訔墓毀於盜,是年改葬湖州城南車蓋山。不久,母親也病逝,他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變弱,除了詩友、畫友和書法同道外,沒有人可以安慰他那顆破碎的心。

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四處走走,去會一會詩朋畫友。

1281年,夾谷之奇來到浙江任職,經人介紹,趙孟頫與之相識。一年後,夾谷之奇被召為吏部郎中,他特別推薦趙孟頫入朝,被趙孟頫婉拒——其原因,有人說是文天祥剛剛殉國,他不好意思於此時出仕;也有人說他此時仍然是遺民心態,內心的轉變還沒有完成。

其實,這些都是過度解讀,此次婉拒夾谷之奇的真正原因,只是他的母親新喪——按古制,即使在官位上,從父母去世的那一天起,也要辭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於大人墓前盡孝,名曰“丁憂”。

趙孟頫非官,但若於此時出仕,同樣是違犯禮制的行為。

後來程鉅夫江南訪賢,應該離不開夾谷之奇的力薦。除了夾谷之奇,大都之中,無人知道吳興尚有趙孟頫這個青年才俊。所謂“聲聞湧溢,達於朝廷”,是後人因趙孟頫出現在程鉅夫名單上所做的猜測,而不是事實本身。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 心經(局部)

※※※

這一時期的趙孟頫已經相當落魄,通過賣畫和替人書寫碑銘等營生來賺錢養家。守孝之餘,趙孟頫四處搜求名帖——在古代,很少有人會有幸得遇大師親炙,通常情況都是通過臨帖來學習大師們的書學精髓。

1284年5月,行走於社會上層、乞食於社會下層的趙孟頫,在吳興的一家書鋪裡,幸運地遇上了《淳化祕閣法帖》的二、五、八卷。

《淳化祕閣法帖》,是宋以後書家的最愛。宋淳化三年(992),太宗趙光義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然後刻成石版,印製成冊,名《淳化閣帖》,或稱《淳化祕閣法帖》,簡稱“閣帖”。

此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淳化祕閣法帖》

書法之道,大體分為“帖學”和“碑學”,“帖學”一脈,路徑在此。

有了三卷,趙孟頫便著了魔,千方百計想集齊其餘幾卷。皇天不負有心人,次年五月,趙孟頫又得閣帖祖本卷一、三、四、六、七、八、十共七卷。多了第八卷,只缺第九捲了。一月後,打聽到杭州康自許藏有此卷,便上門用多餘的一卷閣帖,再加上一卷柳公權帖將此卷換了回來,終於湊齊了全帙。

當時,趙孟頫的經濟狀況已經很窘迫,他到底靠什麼購買了全本的閣帖,至今還是一個謎。

得此全帖,趙孟頫如入寶山,八月,興奮地作《閣帖跋》。文中,趙孟頫對閣帖的淵源作了介紹:“宋興,太宗皇帝……淳化中,詔翰林侍書王著,以所購書,由三代至唐,釐為十卷,摹刻祕閣……賜宗室、大臣人一本,自此遇大臣進二府,輒墨本賜焉。後乃止不賜,故世尤貴之。”

當時印刷用的是極品的歙州貢墨,深黑而富於光澤。後來有人曾從宮中借出書版印百本,由於所用墨不同,質量大為遜色。至元初,《淳化閣帖》祖本已極難見到了。

趙孟頫向學趙構的“思陵體”,得閣帖後,書法開始向“二王”風格轉變。對於王羲之,趙孟頫推崇備至:“至晉而大盛,渡江後右將軍王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故歷代稱善書者,必以王氏父子為舉首,雖有善者,蔑以加矣。”

“帖學”與趙孟頫的機緣,或許如“碑學”與傅山的機緣一樣,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

有了閣帖全卷,趙孟頫日夜把玩,反覆臨摹,這一時期,他還臨摹過王羲之的《眠食帖》《大道帖》及王獻之《保母帖》,書法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經過千百遍的揣摩學習,加上自己的內化創造,趙孟頫的書法藝術水平終於可以“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成千古名家。

趙孟頫:書法大師是怎麼煉成的

趙孟頫小楷《漢汲黯傳》局部

1291年冬,石巖攜趙孟頫小楷《過秦論》卷歸杭州,鮮于樞、郭天錫見後,都稱賞不已。

趙孟頫曾謙稱永遠也追趕不上的書家鮮于伯機(鮮于樞),親自在這冊書卷上題跋稱:“子昂篆、隸、正、行、草、顛草,俱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

1307年春天,趙孟頫收得《宋寧宗書譜》,他自己非常珍惜地說,這本書譜“六傳而至”,他本人非常喜歡,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寶物,並稱,希望“子孫世世寶之,熟察詳玩,當有得者”。

當年的9月6日,牟巘為趙孟頫書《文賦》題寫跋語,稱其行楷“曲盡變態,詞之妙固有以發之,亦未嘗不資乎字之妙而交相發也”。這也是牟巘這樣的文壇泰斗首次出言為趙孟頫發聲,確定他在書壇的領袖地位。

類似的誇讚接踵而至,不久後,黃仲圭題趙孟頫《陰符經》楷書卷,稱其“筆力精到,不減右軍”——這也是同代人首次把他與“書聖”相提並論,再次強調他在當代書壇的地位和價值。

14年後的至治元年,英宗皇帝剛即位,就召趙孟頫為其書寫《孝經》。此時,68歲的趙孟頫已經因病請求致仕,還居家鄉吳興。

也許,皇帝非常喜歡趙孟頫及其書法;也許,趙孟頫已經是元朝的第一書法家,為皇帝書寫《孝經》這樣的大事,只有趙孟頫能夠勝任;也許,無論任何文字,只有趙孟頫書寫的,才能讓皇帝滿意。

不論如何,此時的趙孟頫已成一代書宗,從此光耀千古。

來源:中國美術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