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房深藏華新裡

租房 社會 江南晚報 2017-06-13

點擊上方江南晚報訂閱

錫城熱點新聞即時推送

百年工房深藏華新裡

百年工房深藏華新裡

百年工房深藏華新裡

百年工房深藏華新裡

百年工房深藏華新裡

最近,工藝路附近的華新裡成了拍客們熱衷的地方。今年這一地塊作為通江街道為民辦實事的“一號民生工程”,即將進行棚戶區改造,許多人紛紛前去留影拍攝。拍客朱曉光發現,這裡有幾排老工房,約有百年曆史之久。昨天,記者也特意來到這一排舊房子求證其歷史淵源。

居民盼住新房

昨天,踏進華新裡的老房子,時光似乎慢了半拍,老人悠閒地坐在一排老房子門口,外來租住在此的孩子玩著音樂盒。門口各種花花草草,在狹小的通道內,爬藤的絲瓜、紫色的茄子長勢喜人。老房子沒有廚衛設施,採光也不行,有的只能靠頂上的天窗漏點光下來照明。幾戶共用的廚房都是油煙滿牆,講究點的,在門口另搭一個小間燒飯。80歲的孫阿婆說,年紀大了,在家洗澡都是難事,只能用洗浴盆,下蹲和站起都很吃力。她經常坐車到新吳區的兒子家中洗澡。

90歲的阿婆孟八妹思路清晰,一看到有人來,就開始說,老房子裡到處是白蟻,木頭都蛀空了。她家客廳的一堵牆前兩年突然坍塌,還好沒人在家。孟八妹說,丈夫在她30多歲就去世了,她一個人帶著5個孩子,到處租房,時不時因房東漲價,經常搬家。後來,她申請到華新裡的房子,樓上和樓下各一間房,生活間是兩戶人家共用的,總面積32平方米出頭,才算有了安穩的家。如今最小的兒子一家人也搬了出去,屋頂到處漏水,沒法住人。她曾有機會搬去槐古橋下的新房子,但想著這裡離工作的襪廠近,家裡有事隨時可趕回去,才放棄了新房子,現在想想挺後悔的。二兒子結婚的時候,華新裡就說要拆,住在這裡的人曾看過好多次房子,以為可以搬新家了。可現在重孫女都六七歲了,房子還沒有拆掉。

楊師傅說,這裡的房子都是木結構的,木牆外鋪了油氈防水。頂上的瓦那得要有輕功才能修,也難為了房管所的人,經常爬上這樣高的房子。孟八妹說,房子除了漏,還到處有蛇蟲八腳。11日晚上,一隻老鼠在樓梯上來來去去忙了半夜,她都沒睡好覺。梅雨季節,這裡地勢低窪,容易返潮,蟲子就出來了。如果真的是狂風大雨天,像孟八妹這樣老人,當地社居委都會安排住到旅館裡,防止遇到意外。

楊先生說,3月份,這裡已進行了人員初步統計,說是街道的“一號民生工程”,要改造了,可最近似乎又沒啥聲音了,老百姓心裡特別急。對此,通江街道工作人員迴應說,不是工作停頓,而是正在走程序。

工房走過百年曆史

令拍客們驚奇的是,這片老房子的結構似乎與一般棚戶區不同。三排房子相當整齊,感覺有一定的規劃。拍客潘曉鳴、朱曉光等最近都來這裡拍照片,有人說,這裡其實就是一片類似於麗新工房的老房子,有百年左右的歷史。麗新工房已拆除,這裡應該是錫城為數不多的成片工房區了。

通江街道檔案室的汪麗吉為記者找來今年地名調查時的一份檔案——1925年,這裡建設工房,取名華新裡,取日日更新之意。在該街道的一份史志內,則說房子是1935年造的。華新裡90歲的秦金泉老人說,自己的母親是絲廠女工,附近有好幾個絲廠,好多人都住在這裡。他生在華新裡,聽說是盪口的大家族華繹之來造的。他出生後,還有一些房子陸續在造。也有居民說,華新裡其實已拆除了一部分,原本不止這麼點房子。老戲館弄社居委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每個大門走進去都有幾戶人家,大約有150多戶,近400名戶籍居民。

對此,記者請教了文史專家鬱有滿。他表示,華新裡應該是華繹之造的。華繹之是中國著名的養蜂大王,他家在無錫城裡有不少房地產,華新裡應該就是其中之一。

一名華新裡的居民表示,他還記得小時候,這裡的老虎灶生意特別好,絲廠工人工作時間長,都是帶飯的,中午時分從老虎灶排隊打點熱水,把冷飯泡熱,就著鹹菜、蘿蔔乾吃。“工房是民主思想啟蒙後,一些資本家開始實行勞工實驗區,為工人提供住房福利而興起的”,鬱有滿說,華新裡工房應該也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出現的,估計有百年曆史左右。之前,有記載說,麗新工房建於1919年,但鬱有滿認為,華新裡工房有可能早於麗新工房。

(晚報記者 黃孝萍/文、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