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價值?流量明星?頭部IP?今日頭條推出綜藝評價新體系都有了

品牌價值?流量明星?頭部IP?今日頭條推出綜藝評價新體系都有了

價格高=效果好?

真人秀一億製作費,起碼六成給明星?

這種說法早在真人秀井噴的2016年,就已經在網上流傳開來。不論數字的真假,花在明星嘉賓身上的成本,和成為現象級綜藝,這兩者之間的聯繫似乎已經被業內認可。

但是明星為節目帶來的貢獻力到底有多少呢?換一種更加直接的問法來說,是不是明星越大牌,人氣就越高?錢花得到底值不值?是時候需要面對這個殘酷的答案了。

近日,今日頭條算數中心發佈了《2017年上半年綜藝節目影響力報告(電視綜藝)》,報告裡就做了一件很妙的事情——計算了每位諸位綜藝明星在不同綜藝節目中的貢獻度。結果發現,至少有兩類明星:

一種是明星對其參與的綜藝節目貢獻度大且均衡,屬於綜藝表現突出穩定型,例如何炅、謝娜、董卿、孟非 ,他們對手頭每一檔節目的貢獻度都比較高。比如,接連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中大放異彩的董卿,兩檔節目的貢獻度都超過65%,臺柱子可真不是白叫的!

品牌價值?流量明星?頭部IP?今日頭條推出綜藝評價新體系都有了

另一種是明星對其參與的某一檔綜藝節目的貢獻度較大,屬於單一節目出彩型。比如大張偉之於《挑戰的法則》,單人貢獻度就接近60%(這個節目總共有6個嘉賓啊),不過他參與的其他節目就沒有這麼驚人的貢獻力了。可見,即使是同一位明星,在不同節目中,他/她的貢獻度表現也能有天壤之別,這其中就關係到嘉賓與節目之間的適配性問題了吧。在這個行業,解決適配性的問題提往往靠感覺、看經驗,是時候換個思路用大數據為綜藝節目找到最匹配的明星了。

頭部綜藝=贏家通吃?

2017年上半年所有衛視的主要綜藝節目大概有83檔,這個數字看上去有些震驚,因為平時我們在微博之類的社交平臺上,似乎只能看到幾大頭部綜藝的身影,在綜藝亂斗的週末基本就是被這些話題綜藝和話題明星所淹沒。

不過實際的情況的確如此嗎?我們是不是漏掉了什麼重要的環節?《報告》給我們暗示了一種新的視角——用戶的選擇。報告選擇了用戶參與度作為考察綜藝的角度,這個指標涵蓋了篇均閱讀量、每次閱讀時長、篇均評論、篇均收藏、篇均分享情況等多個數據,這些閱讀行為都能直接反映出用戶的偏好和接收質量,而這個就是我們在過去評估中所遺漏的環節!

結果呢,果然衝出了一大批黑馬!《笑聲傳奇》、《中國詩詞大會》和《歡樂中國人》佔據了用戶參與度最高的綜藝節目榜單前三,小眾的《梨園春》、《愛笑會議室》也闖進了TOP 10。

品牌價值?流量明星?頭部IP?今日頭條推出綜藝評價新體系都有了

從節目的內容來看也同樣反映這個結論,喜劇類、特殊才藝類和文化類這些非熱門綜藝節目類型竟然佔據了前三名,而並非扎堆出現的音樂類、體驗類。所以,僅從“聲勢浩大”來判斷一檔節目的方法早就已經過氣了,那些能夠充分調動受眾參與的節目,將具有更大的潛力!

品牌價值?流量明星?頭部IP?今日頭條推出綜藝評價新體系都有了

品牌曝光=商業訴求?

企業贊助綜藝節目,就是希望當用戶提起某綜藝節目,就能想到某某品牌。品牌希望在綜藝節目中曝光,提高經濟效益;節目則希望通過節目效果幫助品牌傳播,這是節目的商業訴求。但是曝光就等於達到訴求嗎?這個等號可能並不是能輕易地劃下。

《報告》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即品牌和綜藝節目的目標受眾相契合度,當契合度越高,植入營銷的效果也就更理想。比如說,vivo在《快樂大本營》、《王牌對王牌》、《來吧冠軍》上都投了廣告,報告分別分析vivo與這三檔節目的匹配度,包括年齡、性別、地域三個不同的維度。《王牌對王牌》和品牌在年齡與地域維度上的匹配度最高,但《來吧冠軍》在年齡分佈上與品牌更為契合。

品牌價值?流量明星?頭部IP?今日頭條推出綜藝評價新體系都有了

所以,品牌在決定與哪個節目牽手之前,不妨想一想自己是想要抓住哪一部分目標受眾,還是想要拓寬用戶市場。找到一檔用戶契合度高的綜藝節目,精準營銷和高曝光率並非不能兼而有之。

雖然2017年的暑期檔已經落下帷幕,但今年的綜藝大戰還遠遠沒有結束。今年的戰況如何?第四季度該如何排兵佈陣?未來又該把眼光放到哪些節目類型上?如何將節目的傳播效果最大化?……整個行業依然都還在探索中,《2017年電視綜藝傳播影響力力(上半年)報告》或許是一種解題的方案。

不妨複製下方鏈接,看看解題思路吧。

↓↓↓

https://mlab.toutiao.com/pdfjs/view.html?file=https://mlab.toutiao.com/report/download/3cd21a42d4625cdddbf8a4c8fd80bfd2.pdf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