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綜藝 CCTV 李詠 幸運52 春晚 家庭雜誌 2018-11-27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2018年10月29日,哈文微博發佈:“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年僅50歲的李詠走了!

消息傳來,大家第一直覺這是假新聞,網友表示不敢相信!

網友評論

馬星:詠哥一路走好。

爆照社:還記得小時侯和家人看他的非常六加一,是一段回憶。

電影鏡頭:啊???不會吧,真的嗎??李詠老師?不敢相信。

小壹哥:詠哥走好。

smiale欣: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東南亞肉坨長腿白白女孩:啊????我爺爺一直看非常六加一啊!不敢相信。

心比天高丶Y:不是吧,小時候特別喜歡他主持的節目。

BellaC-:天啊,太突然了吧!

大概是個好姑娘:您一定是在開玩笑,別鬧了,別開玩笑了,這一點都不好笑。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在2017年11月23日,李詠於感恩節發佈最後一條微博,感謝了妻女以及所有人,哈文則在下方甜蜜互動:“感恩節快樂。”

據悉,李詠,1968年5月3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1987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1991年,進入中國中央電視臺做編導。1996年任專題片編導,並擔任紀錄片《香港滄桑》的解說。1998年開始出任綜藝節目主持人,同年開始主持益智遊戲節目《幸運52》。2002年,主持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2003年,主持央視二套的平民選秀節目《非常6+1》。 2004年,擔任選秀節目《夢想中國》總設計師。2008年,開始主持名人訪談節目《詠樂匯》。2009年,出版自傳《詠遠有李》。2013年,其人事檔案正式從中央電視臺轉入中國傳媒大學。 2016年,主持優酷網與土豆網聯合推出的網絡綜藝節目《偶像就該醬嬸》。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2010年獲“優秀播音員主持人”、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年度風雲人物, 2013年獲第10屆 “華鼎獎”中國最佳男主持。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李詠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2017年11月23日。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可是,迅速地,百度百科裡,李詠的出生年月日一欄,有了後綴:1968年5月3日至2018年10月25日。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這便是一生。

概莫能外。

每個人的離開,都會在親近的人,乃至熟悉他的人心裡,引發一場地震。

而作為公眾人物,活在大屏幕中、曾有“央視一哥”的李詠留給老中青三代人的快樂記憶是無人能代替的。

“翻翻相冊,我很多留影用的是他‘非常6+1’的手勢” “那個陪我走過青春的人,走了”“他陪伴了我整個童年”……

那時候,手機還不是人體的最重要外掛器官,電視還是我們最重要的消譴。

當我們懷念李詠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自嘲,是一個人最大的自信

懷念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造型。

彼時,他是主持人界的一朵奇葩——泡麵頭,亦莊亦諧的緊身馬甲,一張大長臉,油腔滑調,敢於拿自己開涮……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李詠一家三口

至今能夠記得,他在央視的舞臺上甫一亮相,彼時我那還是中年人的爸爸媽媽是多麼不適,各種吐槽,要多看不慣就有多看不慣,甚至在被他逗笑時,還要迅速收斂,面對我們放肆的大笑,予以適當的警告。

可是,漸漸地,他們開始喜歡上這個人,定時定點守著看他的節目,該笑的時候大笑,對於孩子對李詠的喜歡欣賞期待,也不再那麼橫眉冷對。

別小看了這樣的鬆動!

老中青三代可以坐在一起,不搶遙控器,共賞一個節目,這在如今看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一位網友就曾經回憶說,那時候,我不好好寫作業,我爸就威脅我:再不好好寫,就不讓你看《幸運52》。分分鐘奏效!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在李詠出現之前,我們習慣了電視臺裡永遠在播著絕對正確的榜樣式新聞,我們印象裡的主持人都濃眉大眼、端莊大氣,我們的綜藝節目都意義大於好玩。

但李詠卻給了我們一個反差,原來,主持人也可以“長得比我醜”,還可以那樣自嘲自信,娛樂節目終於可以讓我們開懷大笑,不去思考什麼意義。

為他放開的標準,不僅意味著我們對綜藝節目有了要求,更意味著,父母對於我們的要求也沒那麼嚴苛,整個時代也不再那麼乏味。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幽默、自嘲,不拘一格,這些特質得到欣賞。

整個社會不再整齊劃一地要求絕對正確,完美無暇,“個性”兩個字變得中性。

火起來的李詠,豐富著那個年代的生活美學,也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雅量。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李詠沒有那麼大的意義,但他剛好是那個年代裡,那是屬於他和很多人的黃金時代。

時至今日,那些節目的內容在我們心中漸漸模糊,但李詠的形象卻像烙印,我們對他全部的印象,還停留在泡麵頭、大長臉、binglingbingling的著裝、永遠壞壞的笑容……

有些人,是記憶的路標。

我們懷念他,也是懷念那個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想要做自己的我們。

好好活,別那麼在意,此去經年,泛娛樂化時代飛流直下。

李詠的身影也漸漸成為沙灘上的泡沫。

越來越多的後起之秀,甚至為博槽點、為瘋狂吸粉而製造爭議。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李詠最後一次“捱罵”是有網友爆料“李詠哈文從央視辭職,一家三口移民美國”,還稱偶爾還會被拍到在美國街頭遊玩。

對此,網友的罵聲很高,主要聚集在“撈夠了就跑。”

時至今日,那些罵過的話被真相打臉:彼時,他已經身患癌症,去美國是為了治病。

對於彼時鋪天蓋地的指責,李詠沒做任何的迴應。

他最後一次更新微博是2017年的感恩節,感恩的是妻子女兒。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想想,疾病中人,當然知道誰最珍貴,什麼值得感激,什麼只需視而不見。

責難與讚美,是如今這個時代裡,任何一個人都要學會承受與面對的東西。

有一部手機,每個人都是時評人。

無論學識、認知,沒有門檻。

愚昧常常穿上德行的新衣,招搖過市,氣壯理直。

所以,活在當下,一要好好活,二要別那麼在意。

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朋友圈是註定是李詠刷屏時間。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就像朋友說:李詠去世,很我人表示都是看他的節目長大的,紛紛覺得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微博微信陸續發起感慨,下一步估計就是各類養生課程說,保險說,理財說等等新一輪的各種雞湯……然後,大家熬夜的繼續熬夜,作死的繼續作死,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每個人,都在別人的故事裡,咂摸著自己的人生。

曾經看見一條新聞,與生死有關。

2017年11月初,谷歌的首席未來科學家Ray kurzweil發佈了一個驚天消息:到了2029年,人類將開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到2045年,人類將正式實現永生!

對此,他做了許多科學的解釋,相信智能科技改變生死將成為真正的可能。

我曾經拿著這條新聞,對身邊人做了調查樣的提問:如果這一科技真的實現,你願意永遠活著嗎?

很意外,十有八九不願意。

真是應了那句話,死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因為有死的存在,生才有了意義。

活出一個愛自由,也敢死亡的自己,

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前幾天寫了一篇稿子,是安徽省的一對普通農民夫妻。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像天下大多數夫妻那般,煙火日子裡,平淡是真,他們誰都沒有說過我愛你,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東跑西。

直到2013年,妻子餘永花患上了漸凍症。

醫生告訴王效民,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治癒方法,餘下的時間最長也就三年、五年。

這一年,王效民52歲,餘永花48歲。

面對生命的不等候,王效民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他揹著妻子,爬了黃山,去了雲南,到過西藏,走了大半個中國,萬水千山。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如今,他們依然在路上,讓大家看到了愛情在人間的模樣。

還有一個人。

陳曉夏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編輯,是川大、廈大、蘭大、中傳、北郵、浙傳兼任客座教授、研究員。他BBC合拍紀錄片《美麗中國》(中方製片人)獲第30屆艾美獎新聞與紀錄片大獎,紀錄片《敦煌》(總製片人)獲第十屆“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人文類評委特別獎。

酷愛攝影攝像,他曾簽下生死狀後,抵達南極冰蓋最高點,可可西里無人區核心地帶。然而,2015年之後,他的鏡頭卻只對準了患病的妻子王晨岑,與她一道跟疾病和解,感恩磨難。

久病之下,不離不厭不棄已經是難得,而更難得的是,像曉夏與妻子這般,相互支撐,重新學習,兩個人活成了一支精壯的隊伍,默契、信任,疾病沒有打倒他們,卻讓他們活出了一種最為深刻而親密的關係。

但最終,妻子還是離他而去。

從前,他的攝影讓他獲得一個又一個國際獎項,而2018年,他收穫的卻是無數網友真誠的點贊與感激——人生實苦,但因你和你們的愛情,而光明、潔淨,值得熱愛。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李詠與妻子哈文

同樣,李詠的離開,我們都是局外人,他不過是我們人生記憶裡,一個指示牌、年代卡。

但於哈文,他是她整個的世界的一部分。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那缺失的一角,從此便是想一次,痛一次。

但至少,她曾經擁有17個月的時間,17個月裡,他們的世界只有彼此。

此後餘生,相信聰明智慧如哈文那樣的女子,也依然會活得有缺憾,但無遺憾。

龍應臺在《天長地久》中說: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所以,她辭去一切頭銜,回鄉陪伴母親美君。

所以,有生之年,不懼離別,愛人,愛自己,用力愛。

“詠”別了!那個泡麵頭、嘻哈風的“央視一哥”

“我是主持人李詠,下期節目再見!”

感謝曾帶給我們無數歡笑、無數美好回憶的李詠,一路走好!

本文為《家庭雜誌》原創,版權歸屬,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一經發現未經許可轉載,追究其侵犯版權的責任。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zODMyOA==&mid=2654313859&idx=1&sn=ccfd133ebe772207093a5548523f9a44&chksm=841db374b36a3a62e4ab591086239772893ff4c804a74b6e5bb39f78b98b450af5db628206f7&token=586732299&lang=zh_CN#r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