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連續兩期,《極限青春》還沒有在熱度排行榜上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不得不說,這次騰訊踩到了一個“真冷門”。

播出13天,這檔專注滑板題材的綜藝平臺播放量只有同期節目《明日之子》的1/5,骨朵數據顯示,即便是上線第二天,拿到了自己的熱度最好成績,也沒有超過早已結束的《創造營2019》。目前,因為豆瓣評分人數不足,仍然沒有評分。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實際上,滑板和嘻哈、街舞、樂隊等題材相同,都是在有限的資源和市場範圍中操作,我們很難說分出高低貴賤,但從目前趨勢來看,滑板確實趕不上其他同類型綜藝。

於是,垂直化綜藝又回到了最初那個問題:如何讓一個足夠小眾的東西感染到更多人,回到大眾的受眾層面。


侷限化創新

作為“爆款工廠”,愛奇藝通過開發多個超級網綜,在一定程度上,書寫了垂直化綜藝的基本操作模式。因為愛奇藝的成功,使得其後入場的垂直化綜藝開啟了“侷限化創新”。

明星引流加個性選手搭建內獨特性,這種簡單模式將垂直綜藝變成了大型“分豬肉現場”。《中國新說唱》邀請了吳亦凡,《熱血街舞團》搶走了鹿晗,《這就是街舞》擁有易烊千璽、黃子韜,《偶像練習生》請到了張藝興,《我是唱作人》中王源入局,沒有搶到“四大三小”的綜藝只好退而求其次。

時間回到2018年,當《極限青春》項目剛剛被爆出時,網上能查到的消息是這樣的:

“《極限青春》極限運動競技真人秀,擬邀陳偉霆,王一博,程瀟,夏雨等”、“騰訊綜藝《極限青春》王一博基本上定了,其他常駐嘉賓在談:陳偉霆,程瀟,夏雨,還有兩個外國人,飛行嘉賓在談:楊超越,白敬亭,吳宣儀,柳巖,yamy,張雨綺,孫紅雷,黃渤等”、“據悉,目前由鵝廠打造的新綜藝《極限青春》,楊超越已經確定接受邀請擔任飛行嘉賓了”。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顯然,這檔節目在最初也沒有放棄“請一個流量明星就是贏了一半”的思路。

不過從《極限青春》目前的嘉賓陣容來看,節目已經採取了另一種模式:將“引流”與“專業性”兩者分開,徹底解放了普遍意義上的“明星導師”。王一博、程瀟、王珞丹承擔引流作用,滑板圈內大咖車霖、袁飛和韓敏捷則承擔專業性。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這種對於明星導師的解構與其說是節目的創新,不如說是無奈之舉,但節目兩者接線劃清,也不失一種巧妙的做法。

除了在導師上做出的“被動創新”,節目對於比賽核心部分“評判標準”也有改變。與《中國有嘻哈》考察選手freestyle類似,節目更多地將滑板的風格融入節目的考核中。如袁飛在第一輪60晉45的比賽中,部分選手憑藉頑強的拼搏精神獲取了晉級資格。

兩期節目將滑板精神較大程度的表現了出來,節目中的選手也都是一群非常有個性,且真實表達自我的人,這檔節目算是在有限的空間裡打出了一套完整的組合拳,但作為一檔瞄準小眾的綜藝,需要做的,從來不是保險而已。


極限青春的挑戰

“滑板在綜藝節目環節中,並不代表主流滑板或街頭滑板或滑板真實的樣子。任何看到這個節目的人都記得不要把綜藝節目上的滑板和滑板文化聯繫起來,因為這和滑板文化差了十萬八千里”。

上海BASE滑板幫在得知該綜藝項目後,做出瞭如此表態。

實際上,騰訊選擇做這樣一檔綜藝,無可厚非。愛奇藝有嘻哈,優酷有街舞,騰訊理應有一檔滑板綜藝爭取三足鼎立之勢。不過兩期節目播出,綜藝的弊端也逐漸顯露。

滑板本是非常適合搬上小屏幕,製作成綜藝的,其神祕性、絕佳的觀賞性和蘊含的正能量都能為其招攬不少的觀眾。《極限青春》也有意將“one more try”的拼搏精神融入節目內核。當節目刻畫的大神人物因為軸,在節目過半直接摔傷進入醫院時,《極限青春》所要傳達的觀點就算是立住了。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然而除了立意做的比較好之外,《極限青春》可以說硬傷不少。

王一博、程瀟、王珞丹三位明星出現在節目中,現場選手和觀眾提出了一樣的問題:他們來幹嘛的?王一博程瀟是滑板小白,王珞丹雖然有長板經驗,但在節目中還是“水土不服”。節目雖然有暗示,但完全沒有介紹清楚遊戲到底要怎麼玩。甚至連節目中類似“毛巾”、“大金鍊子”的鞋帶,也並沒有解釋清楚具體是什麼作用。

觀眾只能通過王珞丹和王一博的談話,以及常年看綜藝的綜藝的經驗猜出是三位明星要建立自己的團隊進行PK,而鞋帶標誌著他們心儀的選手。至於每位明星有多少名額,全靠節目隨心所欲。

為專門體現專業性,節目邀請到滑板圈內大咖車霖、袁飛和韓敏捷擔任節目顧問。然而在最初的比賽環節來看,節目卻沒有表現出賽制的嚴厲,甚至連比賽規則都沒有明確的界定,相信滑板選手賴思源提出的問題也是觀眾心中的疑惑。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除此之外,節目節奏過快、緩急不當也是問題之一。在第一期節目中,短短1個多小時容納了晉級賽和battle賽兩個賽制,節奏是加快了,也迎合了碎片化時代觀眾的觀看習慣,但節目卻沒有用足夠的筆墨表現滑板的精彩。

5人同場競技的初賽模式,讓王一博大呼“看不過來”,也讓節目無法更好地表現一個小眾文化的魅力。在正式的專業滑板比賽中,也是一組多人,但是是一個一個出場展示的,然後評委打分,按高低進行排序淘汰。因此在賽制設定上,節目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說服力。

同時節目更多的時節也放在了製造懸念和塑造人物上,這種做法雖增加了節目的戲劇性,但在一檔推廣小眾文化的節目裡多少顯得有些“顧此失彼”。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對於一檔需要“走出去”的垂直化綜藝,最大的攔路石就是掃清觀眾理解文化的阻礙,最大程度讓觀眾體會到小眾文化的樂趣。正如《中國有嘻哈》和《這就是街舞》中對小眾文化做出的種種技巧到文本的轉化一樣,只有讓“freestyle”這種專業詞彙變得口頭化,才能正在得到傳播力。

而《極限青春》帶給觀眾的最大感受應該就是“好厲害!”、“好痛!”、“好危險!”等念頭,節目中專業性的解釋術語有,但是非常有限,觀眾也許很難從中得到了解一個小眾文化的樂趣。


垂直類綜藝的焦慮

從2019年開始,小眾文化進入了“成熟期”,更多的綜藝開始考慮的不是如何做好,而是如何出圈,似乎前一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想要達到大眾效果,垂直化綜藝還是需要在內容上多下功夫。

5月份,《這就是街舞2》靠內容優質得到市場的認可;6月,《樂隊的夏天》慢慢提升內容質量鍵入佳境,成為新一檔出圈綜藝;而如今,“出圈”的任務已經傳到了《極限青春》的手中。

“我們要在說唱音樂這個大門類中找最合適做大眾推廣的這類產品,把它變成一個大眾性的產品。那種技術特別難、技術高超的還是線下會更合適一點,大眾沒有到那個程度去了解這種文化”。愛奇藝陳偉早在《中國新說唱》時期就考慮了大眾與小眾之間的關係。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正如他所說的,節目的終點不應該是一個小眾文化的考級,而是要做成大眾性的產品。這對於今天我們來審視《極限青春》或許有一定的意義。

來瘋綜藝內容總監陸曉峰在接受採訪時曾表露,“在網絡整個大環境當中,節目品類非常的多,越細分、越垂直,成功率越高。”綜藝製作體量的逐漸縮小,是內容不斷變得精良的前提條件。但如果垂直綜藝變成噱頭,無法促進內容的升級,那麼小眾文化被大眾市場所包容的機會則會非常少。

湖南衛視2018年推出《聲入人心》第二季,由於部分流量藝人的晉級導致了觀眾對節目的懷疑聲音越來越大,成為該節目再難獲得前一季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同樣屬於街舞題材的兩檔綜藝,《熱血街舞團》因為在內容上沒有《這就是街舞》的紮實,也遭遇了較大的冷遇。


《極限青春》“遇冷”背後:垂直類綜藝的井噴與焦慮


星馳傳媒CEO朱化凱也曾提到,“以前拼明星、拼卡司,現在開始慢慢地開始拼內容,拼真正的執行和製作。”對於垂直類綜藝來說,提高節目質量,也是唯一能體現節目誠意的方式。

從目前的,大部分垂直類綜藝歲體現的是小眾文化,但受眾絕不小眾。但當大眾抱著好奇心點開節目時,垂直類綜藝要通過內容的跳板完成大眾化的跳躍。如果不能做到內容的精打細磨,那麼垂直類綜藝在做的事情,不過是不斷地消耗題材而已。

作者 / 卡拉羊

責編 / 張每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