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批摩拜“白痴經濟” 卻不懂高額押金才是“生財之道”

自行車 經濟 騎行 社會 黑科技大爆炸 黑科技大爆炸 2017-08-05

摩拜單車登陸歐洲一月有餘,海外媒體如何評價其表現呢?

近日,德國知名媒體《經濟週刊》發表了一篇題為《白痴經濟:中國的共享泡沫》的報道,指出摩拜單車模式有問題,前景堪憂,是一種“白痴經濟”。

該報道稱:“摩拜單車的商業模式無異於白痴經濟:每輛車價值250歐元(約合人民幣1978元),每天必須使用 5 次,才能在一年裡拿回本金。而摩拜單車的顧客平均 4 天才借一次車,每小時 12 歐分(約合人民幣 0.9元)的價格也太便宜。”

德媒批摩拜“白痴經濟” 卻不懂高額押金才是“生財之道”

這篇報道傳入國內,旋即引發了輿論熱議。對德媒觀點持贊成意見的一方認為,摩拜單車的造價和維護成本過高,模式過重,難以實現盈利,的確前景堪憂。

不過,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德國人根本不懂中國企業的“套路”,摩拜單車的盈利模式,德媒並沒有“看懂”。事實上,相比微不足道的騎行租金收入,用戶需要繳納的299元高額押金,才是摩拜單車所看重的盈利機會所在。

相比於行業其他品牌,摩拜單車向用戶收取299元押金,高出同行兩三倍。目前摩拜單車對外公佈已有千萬用戶,押金池總額已達到30億以上。

事實上,從摩拜問世至今,關於押金相關問題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

第一個爭議點在於摩拜押金難退,令人懷疑是否公司有意而為,扣留押金不放。今年4月,由於針對摩拜押金退款遲遲不到賬的投訴過多,導致摩拜註冊地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專門發文提出警告和鞭策。海淀工商局稱,“近期摩拜單車退款難,導致投訴量大幅增長”,將對摩拜單車的“主體身份信息公示、沉澱資金監管”等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向其發放責改通知書,並對其高管進行行政約談。強調摩拜要“優先解決退款問題”。

德媒批摩拜“白痴經濟” 卻不懂高額押金才是“生財之道”

第二個爭議點,在於摩拜用戶押金用途不明,涉嫌挪用用戶押金。此前,摩拜公關部曾在回答記者提問中不慎透露,公司會拿出一部分押金購買理財產品。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質疑。隨後,摩拜CEO王曉峰面對著名經濟學家葉檀關於押金去向的詢問,含糊閃避的態度,進一步加劇了外界的質疑。一時之間,關於摩拜涉嫌挪用用戶押金的報道層出不窮,也讓共享單車押金安全成為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議題。

第三個爭議點,在於摩拜堅持不免押金,似有難言之隱。今年5月22日,由於共享單車押金安全問題已經引發全社會關注,交通部會同多部委聯合起草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著重指出,共享單車企業應加強押金監管,保障用戶資金安全,並鼓勵共享單車採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賃服務。隨後多家共享單車平臺響應號召開始試水免押金騎行政策,然而,摩拜單車卻始終不為所動,不但依然堅持向用戶收取299元高額押金,同時還持續因押金退還困難遭到大量用戶投訴。

種種懷疑,指向摩拜單車將用戶押金當作“生財之道”,也正因如此,才堅持收取高額押金,並遲遲不給用戶退押金。

有行業分析人指出,依靠高額、大量的用戶押金/預存款來進行“錢生錢”的生意,在中國商業界已經是“不能說的祕密”。摩拜單車高達數十億的用戶押金,一方面可能被用來填補摩拜單車巨大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巨大的沉澱資金,用來投資也是收益不菲,可以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因此可以看出,德媒對於摩拜單車商業模式的批評,未免有些“閉門造車”,並不適合我國當前的商業環境,而德媒也沒有看懂摩拜單車的“套路”,因此才妄下論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