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教資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

自然科學 陶冶 教育 蘇州中公教育 蘇州中公教育 2017-08-28

蘇州教資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

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

(一)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為教學的其他任務只有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所謂基礎知識,是指構成各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及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統。它是組成一門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揭示了學科研究對象的規律性,反映了科學文化發展的現代水平。所謂技能,是指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完成某種實際任務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則是指各門學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無論什麼時候,進行什麼樣的改革.都要堅持加強雙基教學而不應有所削弱,這樣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

(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所謂智力,是指個人在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系統。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能力不僅是智力發展的高級形式,而且是學生個人的求知慾望、進取心和首創精神、意志力與自我實現決心的體現。只有注意發展性教學,善於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思維操作,進行推理、證明,去解決創造性作業,才能培養學生的智力和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人們的智力是先天遺傳素質、後天環境、教育影響和個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產物,但對小學生來說.教學對他們的智力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三)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教學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也要關心學生身心的平衡發展,使學生掌握鍛鍊身體的知識和技能.養成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增強體質、促進發展。所謂體力,主要指身體的正常發育成長與身體各個器官的活動能力。教學特別要注意教學衛生,要求學生在坐、立、閱讀、書寫和其他學習活動中保持正確的姿勢,保護學生的視力,防止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使學生有規律有節奏地學習與生活,保持旺盛的精神,發展健康的體魄。

(四)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審美情趣的培養可以通過在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運用藝術、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世界觀是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態度。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必須建立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小學生的品德、審美情趣和世界觀正處在急速發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學在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教學中進行的學習和交往。是他們生活中認識世界和進行社會交往的組成部分。他們在掌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和聯繫實際過程中,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他們在班級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將依據一定的規範和要求來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都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提供了堅實基礎。教學在強調共性的同時,要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個性是生來具有與後天習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性的穩定特點的綜合。它通過需要、興趣、智力、能力、氣質、性格等反映出來。通過教學,激發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僅使他們有現代科技文化知識,而且有自覺能動性、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