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東穿過江漢平原

朱元璋 油菜 陳友諒 湘江 軍路側 2017-04-11

一路向東穿過江漢平原從湘西進入湖北宜昌,呆了一天後我們開始由西向東穿越江漢平原。

正是清明時節,雨水纏綿,空氣粘溼,行程充滿了無言的惆帳,幸好廣袤的平原給了我們很多遐想,穿過那片雨霧,也許該是陽光燦爛時。然而雨一直在下,那天黃昏我們的車開到潛江時,雨更大了,雨在風中時橫時豎,我們從車裡鑽出來剛剛跑幾步就溼了胸襟。問路時,一位老大爺沒顧得打傘,幾條街幾個彎的比劃著告訴我們怎麼走。"您別淋著。“我說。老大爺”唔“了一聲,把傘頂在頭上,可說著說著又偏了,幾抹雨水從他額前淌下。

湘鄂兩省在春秋時期都屬於楚地,因此楚文化的地域也包括湖南,而楚文化的主源是中原文明,在楚人從洞庭湖進入湖南之前,湖南還是南蠻之地,呵呵,這說史書上說的,對此,我們湖南人似乎有點不以為然,湖南人從來就是敢為人先,怎麼會從屬於人呢?因此現在湖南人很少提楚文化了,而是說湖湘文化,但是若要摘掉嶽麓書院”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楹聯,恐怕又沒有哪個湘人情願。同事說,楚文化就是中原文化,與湖南人沒有多大關係,比方說,湖南人給人指路一個手勢完事;湖北人則詳盡描述,讓你一輩子刻骨銘心。

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尚未春耕,田裡茂盛的油菜花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黃。出了潛江,我們趕到仙桃的多祥鎮。多祥鎮歷史悠久,相傳在元朝末年,陳友諒與朱洪武爭奪天下,在鄱陽湖一次戰鬥中,陳友諒所部被朱洪武的起義軍擊敗,逃於此南渡漢江,因士兵睏倦,拖著槍枝過河,故稱“拖槍河”;後來為避不祥,改稱“多祥河”,故有”多祥鎮“之名。不過直到早幾年前修漢宜高速鐵路前,多祥鎮還十分落後,記得當時只有派出所的樓房還稍有模樣,其他看上去都顯得破敗。而眼下,寬敞的馬路,嶄新的工業園區,已是面目全非了。一路向東穿過江漢平原

在中鐵十一局指揮部的辦公樓前,我與一位守門的老頭聊天,他家在漯河,隨施工單位從河南來。我說他年紀老大不小,還隻身隨單位”流動“不覺得辛苦嗎。他樂呵呵的說,閒著也是閒著,做點事兒充實。隨後又笑著說我們從湖南開車老遠的過來,不是也很辛苦嗎。是啊,我們也夠辛苦,從湘江之畔到江漢平原,一天驅車幾百裡,難免不脖子硬,胳膊酸,可又總不想停腳。我想,這或許正是平原作用,當高山峻嶺橫亙在前時,人的想象力受到阻隔,從而人們更願意廝守,平原為人們展現了無盡的空間,使得人們更願意去闖蕩,因此才有金戈鐵馬,逐鹿中原,而深山古剎,只有阿彌陀佛。

漢口的沿江大道在白天看來多少有些乾澀,而當夜色來臨,華燈初上時,這條街就像去幽會的女子,把所有的嫵媚都展現出來。吃的,住的,休閒的,所有的誘惑像熟了饅頭般散發著熱氣。紅色的,藍色的,銀色的霓虹燈比江漢平原的油菜花更加燦爛多姿。

當然,江漢平原的油菜花只是一幅剪紙畫,楚文化也不是一種金黃色可以表達的了的,楚文化滲透沉澱在每一個細節中,你也許難以感覺,但一定存在,不管是風,是雨,還是晴空;不管是多祥鎮的變遷,還是漢口嫵媚,楚文化植根於深厚的土壤,幾千年來始終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血脈中流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