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藍耳病診斷與防治存在的誤區!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豬大夫在線。

在藍耳病的防控當中,我們養豬人往往存在以下幾個誤區,需要大家認真瞭解。

1.誤診錯判,措施偏離

發熱(低熱、中熱、高熱都有)、便祕(有時帶粘液或血液)、尿黃(深如濃茶)、不食(厭食或食慾減少)、精神委靡(扎堆、畏寒、顫慄)、皮膚紅斑(兩耳、腹下、臀後、直至兩耳出血壞死脫落)是共有特徵。

有的還有咳喘,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死,後期拉稀或頑固性便祕,最後脫水、消瘦、衰竭死亡。

往往被誤診為藍耳病、附紅細胞體病、流行性感冒、弓形體病、鏈球菌病等,用了大量抗菌、消炎、退熱藥而以無效告終。

豬藍耳病診斷與防治存在的誤區!

根據綜合判定及臨床診斷,高熱病仍以豬瘟為主(大型豬場有時會有急性豬瘟與非典型豬瘟同時存在),有時可出現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便會大量死亡。如豬瘟+藍耳病、豬瘟+圓環病毒病、豬瘟+豬流行性感冒、豬瘟繼發出血性敗血症、豬瘟與喘氣病混合感染等。亂用抗菌退熱藥將延誤病情而增加死亡。

2.陡然降溫,養癰遺患

有的人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總想一針搞定,超劑量、大量使用退燒藥和抗菌素,如1頭中大豬注射20ml安乃近(或安痛定),加青黴素80萬單位×10瓶,溫度很快降至正常,採食少許,便以為有效了,結果降了溫,久久不採食,過一陣子,又反彈上去,高熱不退。

3.飢不擇食,病急亂求醫

發熱是種病理過程,也是機體動員防禦機制對抗病原(病毒、細菌)的一種保護措施,陡然降溫會使抵抗力驟降,治標不治本,使病原體繼續增殖。切莫性急,要逐漸退燒,針對性地按療程用藥。

豬藍耳病診斷與防治存在的誤區!

發病豬場的畜主,見到傳染病來勢猛,於是便多種藥一齊用(重複用藥)或加大劑量使用,或一針不見效便頻頻換藥。

4.狠抓消毒,2次/d

發病後的臨時消毒,只是一種為減少病原的臨時措施,1次/2d即可。

因為外界消毒再好,機體體內的病原還是在不斷往外排出,始終不能一勞永逸,只有在最後1頭病豬死亡或康復後的最後一次消毒(終末消毒),才能滅絕病原,所以2次/d消毒,確有浪費用藥、增耗成本之弊,應按規律辦事,不能操之過急。

5.供水不足,增加死亡

水是生命第一源泉,豬齡大小,每日需水量不同,

5~10 kg豬:1.3~2.5L/d;

10~35 kg豬:2.3~3.8 L/d;

35~100 kg豬:3.8~7.5L /d;

後備母豬:13 L/d;

哺乳母豬:18~23 L/d;

種公豬:13~ 1 7 L/d。

根據氣溫、季節、幹喂還是溼喂,需水量有所不同,如果幹喂,須飲水9~10次/d,脫水1/3就有生命危險。

6.有病就賣,疫源氾濫

豬藍耳病診斷與防治存在的誤區!

病豬戶為減少經濟損失,當治療效果不佳,或豬久不採食,於是趕快想辦法賣掉。

病豬在出售、運輸、屠宰、加工、洗滌過程中都從排洩物、分泌物、汙染工具大量散佈病原,便大大增加了傳染的機會,一家發病,四鄰遭殃。

而且病豬肉充好豬肉或灌了臘腸,包了包子給人吃了,還貽害人民健康。亂賣、亂宰病豬是防疫法法規所不容的,切莫損人利己。

7.程序紊亂,免疫失敗

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5號病疫苗預防注射搞得好的豬場,在高熱病流行中很少發病,即使發病也不超過20 ,所以搞好以上四大病的免疫,是預防高熱病的關鍵。

有的注苗太早(母源抗體還未消失)、選苗不當(疫苗質量差)、注射技術不佳(針頭短、注入皮下脂肪、皮膚消毒藥侵入針孔、重注、漏注等)、注射劑量不夠、疫苗冷藏不好等等,都可造成免疫失敗。

8.盲目注苗,不重監測

科學的免疫程序,應當既是合理的,又是結合本地疫情的。

對豬體內的抗體滴度監測,是我們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據,實踐中只顧打苗,不注意抗體監測極為普遍,怕小麻煩,結果帶來更大的麻煩。(資料來源:一心養豬課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