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自1919年關東軍正式命名以後,人數最多時曾達74萬人以上,有“精強百萬關東軍”之稱。

1931年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918事變,全面佔領中國東三省,遂於1932年輔助傀儡皇帝溥儀成立偽滿洲國。而此時原本隸屬於中華版圖的外蒙古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21年宣佈獨立,成立依附於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諾門罕之戰中的日軍

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為了利益最大化,日本及蘇聯在兩地大量駐軍,自此後出現數次邊境糾紛。1938年7月30日,日、俄兩軍在中、蘇、朝交界的張鼓峰發生武裝衝突,一個月後的雙方議和停戰協議。不過這份停戰協議並沒有阻止下一場大戰的爆發。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奔赴諾門罕戰場的蘇聯紅軍

1939年5月11日,幾十名蒙古騎兵在哈拉哈河以東、諾門罕附近的地區(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南部,阿爾山以西)放牧。突然遭到駐滿洲日本關東軍的驅逐,日方非說這裡是滿洲國地盤,不允許放牧,因此雙方發生摩擦。兩天後,蒙古國騎兵帶同援兵到達,並且在該地駐紮。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蘇聯戰車聯隊

第一次諾門罕之戰

5月13日或5月14日,隸屬關東軍小松原師團的捜索隊長東八百蔵中佐指揮山縣武光歩兵第64連隊第3大隊、外加滿洲騎兵464人,兵力合計2082人,攜帶山炮3門、速射炮3門與駐紮此地的蒙古騎兵不宣而戰,蒙古騎兵死傷慘重,於15日全部撤退。

日本不宣而戰的消息傳到莫斯科後,斯大林非常憤怒,他立即成立作戰指揮部,指示蘇聯紅軍準備反攻計劃,並決定由朱可夫負責指揮。(注:此時朱可夫還未授元帥銜)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朱可夫在戰場

1939年5月27日,日軍率先向蘇蒙聯軍發起攻擊,5月28日至5月29日,蘇、蒙軍隊集結1450人、其中騎兵205人,裝甲車39輛、火炮14門、反戰車炮6門。在裝甲兵支援下,以優勢兵力擊敗日軍。

此戰關東軍軍力減損63%,指揮官東八百藏中佐戰死,步兵第64連長官山縣武光自殺。此為第一次諾門罕之戰。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蘇制t34型坦克

坦克大決戰

雖然第一次諾門罕之戰以蘇蒙聯軍獲勝而告終,但是日本卻咽不下這口惡氣,他們要報仇。6月20日,關東軍第23師團團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率23團全部人員向諾門罕進發,發動第二次諾門罕之戰,同時出動的還有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第7師團主力與安岡正臣第1坦克師團,第7師團是參戰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力部隊,被公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他們要用戰車教訓蘇聯人,他忘記了對手是坦克戰專家朱可夫。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日本九七式戰車

日軍此戰的戰略計劃是步兵主力渡河迂迴包抄,坦克師團正面攻擊,但坦克師團攻擊很不順利,從7月1日起,第1坦克師團的多次衝鋒都被打退,這些由“豆戰車”改裝的戰車根本不是蘇聯戰車的對手,日本戰車不但個頭小,而且火力差,雖然蘇軍的戰車少,但以一敵二。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聯隊利用大雨掩護和蘇軍的麻痺,奔襲蘇軍第36摩步師重炮陣地。從戰術意義上看,這是一次成功的奇襲,這也是日軍坦克部隊在整個諾門罕戰爭中唯一漂亮仗。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日本戰車確實夠小

朱可夫以蘇聯閃電戰式的立體機動作戰,很快500多輛坦克被運到戰場,雙方來了一次坦克大戰。在7平方公里的戰場上,近千輛各型戰車相互廝殺,炮聲隆隆,煙塵瀰漫,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決戰”與亞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坦克會戰開始了。

此戰蘇軍投入24輛T-26坦克、340輛bt-5坦克、15輛T-37坦克以及BA-6、BA-10裝甲車等各型現役戰車相互配合實施“坦海戰術”,打得關東軍數量劣勢的89式坦克與既92式、94式輕戰車無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日軍坦克和裝甲車,很快變成一堆堆冒著黑煙的鋼鐵垃圾。此戰之後,日軍坦克部隊全面癱瘓。

諾門罕坦克大決戰中日軍慘敗,朱可夫將軍指出日軍失敗原因

日本人是怎麼進去的

朱可夫將軍戰後這樣評價日軍坦克部隊:“他們的坦克非常落後,基本戰術動作也很呆板,死盯著迂迴和側擊這一種辦法,很容易被消滅。日本人打坦克戰並不在行,他們更適合躲在坑道作戰。另外他們的戰車如同孩子們的玩具,只有矮小的日本人才能鑽進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