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的自由——用精神現象學分析《追風箏的人》中主僕關係'

"

引言

《追風箏的人》是根據美裔阿富汗作家胡賽尼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部影片中體現了宗教、階級、救贖等諸多內容的糾纏,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之間的關係。我想從四個方面來運用《精神現象學》中提到的“自我意識”部分的“主僕關係”並且把這部分放在整個自我意識方面來分析這部電影。

"

引言

《追風箏的人》是根據美裔阿富汗作家胡賽尼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部影片中體現了宗教、階級、救贖等諸多內容的糾纏,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之間的關係。我想從四個方面來運用《精神現象學》中提到的“自我意識”部分的“主僕關係”並且把這部分放在整個自我意識方面來分析這部電影。

自我意識的自由——用精神現象學分析《追風箏的人》中主僕關係


成長—“自我意識的出現

書中的哈桑是阿米爾的父親與自己管家的妻子所生的私生子,但是一直被管家所贍養,長大之後成為阿米爾少爺的僕人、隨從。從《精神現象學》自我意識的出現這一角度來說,哈桑剛出生,作為一個嬰兒他“自在地是人,但並非自為的是人。”,因此他並不知道自己是阿米爾的僕人,他在意識階段,自我意識是相對潛在的,他的意識還沒有意識到他本身,還沒有返回他自身。從意識到自我意識的標誌是當一個東西能說“我”的時候,是自發的,比如說一個寶寶一兩歲,餓的時候會用“寶寶餓”來代替“我餓”,因為他不會把寶寶或者他自己的名字和自己聯繫起來。

自我意識只有在和另外一個自我意識中才能獲得滿足,或者說人只有和別人交往才能建立社會屬性。正如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正是社會屬性使得人稱為人,而社會屬性只能在社交中才能形成,單個人自身是無法完成這一目標的。鄧曉芒教授進一步提出 , 這一目標從根本上是由自我意識的 無限性這一本性決定的 , 因為自我意識總是把對象世界包括他人看作自我的對象化 , 成熟的自我意識體現了普遍的類意識 , 而這種類意識正是通過獲得他人的承認而體現出來的。因此哈桑在與阿米爾的相互接觸,在與父親、老爺、其他僕人、社會人的相交往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是一個“低劣的”哈扎拉人。與普什圖人存在的階層上的差異。小時候的阿米爾受到欺負時,總是哈桑來保護他。

整個電影貫穿了三個主奴關係,首先是阿米爾與哈桑兩個個體之間的主奴關係,其次是阿米爾自己作為一個人他內在存在的主奴兩種性格,最後是國家的兩個階級之間的主奴關係。

阿米爾—“主僕關係發展中的主人

阿米爾與哈桑的主僕關係是生下來就定好的,“承認”是主奴關係的關鍵詞。黑格爾所講的奴隸是僕人、隨從的意思,並非特指奴隸社會的奴隸。“主人是自為存在著的意識, 但已不復僅是自為存在的概念 ,而是自為存在著的意識 ,這個意識是通過另一個意識而自己與自己相結合 , 亦即通過這樣一個意識 , 其本質即在於隸屬於一個獨立的存在 , 或者說,它的本質即屬於一般的物。”。沒有獨立自主意識的奴隸,在主人眼中,就沒有被當做人,而是當作東西來對待。亞里士多德也說,奴隸就是會說話的工具。黑格爾對主人的描述是:“通過揚棄另一個意識而達到了自為存在的自我意識。”

"

引言

《追風箏的人》是根據美裔阿富汗作家胡賽尼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部影片中體現了宗教、階級、救贖等諸多內容的糾纏,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之間的關係。我想從四個方面來運用《精神現象學》中提到的“自我意識”部分的“主僕關係”並且把這部分放在整個自我意識方面來分析這部電影。

自我意識的自由——用精神現象學分析《追風箏的人》中主僕關係


成長—“自我意識的出現

書中的哈桑是阿米爾的父親與自己管家的妻子所生的私生子,但是一直被管家所贍養,長大之後成為阿米爾少爺的僕人、隨從。從《精神現象學》自我意識的出現這一角度來說,哈桑剛出生,作為一個嬰兒他“自在地是人,但並非自為的是人。”,因此他並不知道自己是阿米爾的僕人,他在意識階段,自我意識是相對潛在的,他的意識還沒有意識到他本身,還沒有返回他自身。從意識到自我意識的標誌是當一個東西能說“我”的時候,是自發的,比如說一個寶寶一兩歲,餓的時候會用“寶寶餓”來代替“我餓”,因為他不會把寶寶或者他自己的名字和自己聯繫起來。

自我意識只有在和另外一個自我意識中才能獲得滿足,或者說人只有和別人交往才能建立社會屬性。正如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正是社會屬性使得人稱為人,而社會屬性只能在社交中才能形成,單個人自身是無法完成這一目標的。鄧曉芒教授進一步提出 , 這一目標從根本上是由自我意識的 無限性這一本性決定的 , 因為自我意識總是把對象世界包括他人看作自我的對象化 , 成熟的自我意識體現了普遍的類意識 , 而這種類意識正是通過獲得他人的承認而體現出來的。因此哈桑在與阿米爾的相互接觸,在與父親、老爺、其他僕人、社會人的相交往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是一個“低劣的”哈扎拉人。與普什圖人存在的階層上的差異。小時候的阿米爾受到欺負時,總是哈桑來保護他。

整個電影貫穿了三個主奴關係,首先是阿米爾與哈桑兩個個體之間的主奴關係,其次是阿米爾自己作為一個人他內在存在的主奴兩種性格,最後是國家的兩個階級之間的主奴關係。

阿米爾—“主僕關係發展中的主人

阿米爾與哈桑的主僕關係是生下來就定好的,“承認”是主奴關係的關鍵詞。黑格爾所講的奴隸是僕人、隨從的意思,並非特指奴隸社會的奴隸。“主人是自為存在著的意識, 但已不復僅是自為存在的概念 ,而是自為存在著的意識 ,這個意識是通過另一個意識而自己與自己相結合 , 亦即通過這樣一個意識 , 其本質即在於隸屬於一個獨立的存在 , 或者說,它的本質即屬於一般的物。”。沒有獨立自主意識的奴隸,在主人眼中,就沒有被當做人,而是當作東西來對待。亞里士多德也說,奴隸就是會說話的工具。黑格爾對主人的描述是:“通過揚棄另一個意識而達到了自為存在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的自由——用精神現象學分析《追風箏的人》中主僕關係

在他們之間的主奴關係中,存在著三個東西:主人、奴隸以及物。作為主人的阿米爾不直接和物品打交道,而是通過哈桑與日常物品保持間接的關係,阿米爾享受了物,哈桑在與物的打交道中獲得了自我的肯定。但是主奴關係中的承認知識片面的,並不是真正的相互承認。這種不平等是的主奴關係發生了變化,主人自己不與物打交道,必須依賴奴隸,那麼主人變的不自由了,反而成了奴隸,失去了自主性。在阿米爾看來,他和哈桑之間的關係一開始就不平等,他是少爺,他不對哈桑對他的好為意,當哈桑收到蹂躪的時候,也許是他的自我意識告訴他,他沒有義務像哈桑保護自己一樣去保護他。這時,他作為一個主人,他已經失去了自主性。黑格爾對主人自我意識的垮臺感到惋惜 。

但是最終阿米爾也悔悟了,他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超越了主僕,為了贖罪為了與哈桑的友誼,為了親情,也是為了哈桑,他從塔利班的受眾解救了哈桑的兒子。他對哈桑的兒子說哈桑小時候對他說過的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表面上看阿米爾是作為主人,但是阿米爾作為一個個體,他存在的奴隸的性格佔了上風,反而一直照顧他保護他的哈桑在他們的關係中更像是一個主人。只要著稱保持他自己成為主人,那麼他就不可能獲得自由的存在,但是當他放棄了主人的地位的時候,當他意識到自己主人這個身份反而是某種約束的時候,他反而會獲得內在的、思想的、自我意識的自由。

哈桑—“主僕關係發展中的僕人

表面上看,誰是主人誰是奴隸、誰敢於冒險、誰怯懦是十分偶然的,事實上卻又是必然的,正如階級社會的產生是必然的一樣, 鬥爭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不曾把生命拿去拼了一場的個人,誠然也可以被承認為一個人,但是他沒有達到他之所以被承認的真理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自我意識。”

哈桑從生下來是一個哈扎拉人,生下來是阿米爾的僕人這是他不可以選擇的事情,但是他敢於去冒險,敢於保護阿米爾,他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一個主人的自我意識。

哈桑既與主人又與物打交道,因此成為左右逢源的自我意識而發展起來。“在主人面前,奴隸感覺到自為存在只是外在的東西或者與自己不相干的東西;在恐懼中他感覺到自為存在只是潛在的;在陶冶事物的勞動中則自為存在成為他自己固有的了,他並且開始意識到他本身是自在自為地存在著的。”我所理解的黑格爾的意思是,因為恐懼,所以他勞動,因為勞動才會培養出自我意識,因此僕人也變成了主人。但是我不認為奴隸制度因此很快就會消失,正如黑格爾說:“奴隸制度,就它自身來說,是不公 平的,因為人類的本質是自由的,然而人類首先必須成熟, 才能夠達到自由,所以逐漸廢除奴隸制度,實在要比突然撤消它來得聰明,來得公允。”。哈桑哈桑在小時候可以說:“為你,千千萬萬遍。”他與阿米爾一起生活,他信任阿米爾,所以願意為阿米爾做一切事情。在遇到有人欺負阿米爾時,他會第一個站出來幫助他。他已經拋棄了自己作為奴隸的意識。所以哈桑的自我意識變得不斷成熟,形成了“自我意識的自由。”

超越主僕關係的個人與國家與階級

從阿米爾和哈桑的主僕關係我們可以看出來:主人、帝王都可能是不自由的,但是奴隸卻可能是自由的。這種自由不是取決於你是什麼地位,而是內心的自我意識,的內在精神。所以黑格爾克服主奴關係的方式就是在普遍的自由中,主奴關係將不再存在。因此在這個電影中可以體現出來的就是哈桑和阿米爾之間的關係超越了主僕,而是上升到了更加自由和平等的平臺上。

但是主奴關係的終點絕對不是推翻奴隸主,翻身成為主人,那麼又會再次存在壓迫。不再有主人和奴隸的區分,是“相互承認”的表現。因為在自我意識自由階段,這是一種新的身份與關係。超越阿米爾和哈桑的主僕關係,看到整個阿富汗社會的主僕關係:即普什圖人和哈扎拉人的主僕關係。哈桑是哈扎拉人的一個代表,他們在整個阿富汗受到歧視與不公的對待。哈扎拉人作為外來人是軍隊殖民而來,對比普什圖人來說,他們是來侵略自己國家的。所以,這個仇恨隨著民族的區別和信仰派系的區別一直持續下去,普什圖人翻身成為奴隸主,把哈扎拉人壓在自己腳下,這樣做是的正常的社會陷入你死我活的鬥爭,塔利班建立壓迫性的國家機器來消滅哈扎拉人。“如果這樣一種制度和文化塑造了整個國民性格 , 那麼可以想象的一個情形就是 :被壓迫者一旦翻身 , 唯一可能的選擇就是重新做壓迫者 , 這個社會將處 在壓迫者與被壓迫者永恆鬥爭的循環狀態 。” 這是血的教訓,也是歷史的悲哀。

總結

突破主奴關係的方式絕對不是主奴關係的顛倒,而是徹底的走出主奴關係,用阿米爾和哈桑的關係來看待整個國家、社會,主奴關係的終點是平等的自由意識,是自我意識的自由,而不單單是主奴關係的循環。黑格爾主張用集體主義代替個人主義的主張也是值得深思的。事實上, 當今的個人主義還不是真正的主人意識, 只是技 術、強權的奴隸,奴隸意識無處不在,而且總是處於上風[8]。正如盧梭所說:“人生而自由,但是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只有自我意識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