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只是“面子工程”?官媒發文反駁'

珠海 交通 經濟 香港 澳門 廣東 中國經濟網 2019-07-21
"

來源:海外網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只是“面子工程”?呵呵

"

來源:海外網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只是“面子工程”?呵呵

港珠澳大橋只是“面子工程”?官媒發文反駁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拱北隧道。(圖源:東方IC)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對珠三角9+21個城市交通閉環的改善意義重大。”近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的第28期金臺沙龍上,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學鋒談及區域經濟發展問題時特別強調,把港珠澳大橋說成“面子工程”是與實際不符的。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不僅使得香港、澳門、珠海三地之間的路程及通關檢查時間大大縮短,吸引車流、人流、資金流等往來,更能通過觸發整體發展的協同效應,使得大灣區的發展將越來越像一個城市那樣高效協調。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自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起,這座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就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同時也伴隨著一些雜音,比如“面子工程論”“大而無用論”“吃力不討好論”,更有甚者質疑,中國或許是“花了上千億,建了一座不能通車的大橋”。

在各項數據面前,上述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5月,港珠澳大橋雙向總車流約65.75萬車次,經大橋往來旅客約1093.47萬人次,其中,穿梭巴士通行21.8萬班次、運送旅客738.8萬人次。

事實上,稍微有些區域經濟發展常識的人都知道,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推動區域空間一體化至關重要,沒有一個城市會因為多一條對外的大動脈而吃虧的。不論是日本大阪的關西國際機場,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希斯浦爾機場,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聚集,最終實現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如今,建造港珠澳大橋,是時代發展的切實需要,它不僅重塑港珠澳之間的空間格局,還極大擴展區域內各領域融合發展的可能性。李學峰指出,整體來看,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使得香港、澳門、珠海三地之間的路程及通關檢查時間大大縮短,對珠三角9+21個城市交通閉環的改善意義重大,而交通更便捷也有利於吸引車流、人流、資金流等往來。

從中心性角度來看,原來香港處於區域交通網絡的末梢,港珠澳大橋開通後,香港的中心性明顯提升;從通達性角度來看,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珠江東西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也更為密切。

也許還有人不服,就算實現了“區域空間一體化”又如何?這顯然沒有看到優勢互補的力量:通過觸發整體發展的協同效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越來越像一個城市那樣高效協調。港珠澳大橋所聯通的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特別行政區、市,整體融合後將會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超級城市”,而“超級城市”內部各要素的潛在互補性,需要通過高效的物流和溝通才能激發出來。

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正撐起了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樑”,其內城市間資源優化配置會更加高效。對內地城市來說,可以將自身的人才、產業、科技優勢與港澳的專業服務、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優勢相結合;對港澳而言,可以向內地進行適當的產業轉移,使區域間資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不可否認,受通行配額政策及其它因素影響,目前港珠澳大橋通行汽車數量與設計通行能力仍有差距,但隨著未來體制機制性問題不斷得到解決,港珠澳大橋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積極效應將會慢慢更多地體現。

道雖邇,不行不至。在區域協調發展版圖上,港珠澳大橋無疑是一個閃亮的座標。隨著越來越多推動區域一體化的基礎設施陸續推進,中國區域協調發展將一步一個腳印,進入新的天地,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文 姚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