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聲,並不是真心的歸政於漢獻帝。他不可能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只能按照權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漢自立,讓兒子代漢自立。他在位時,大開殺戒,為兒子掃平道路。從皇后國舅開始殺起,直到到身邊的謀士荀彧荀攸,對於阻擋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終他的兒子曹丕篡奪了漢朝,建立了魏國。

二、相愛相殺,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對權臣諸葛亮和司馬懿。

剩下的三個權臣,都是託孤大臣。先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諸葛亮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從白帝城託孤起,執掌蜀漢的政權,內修國政,外出北伐。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聲,並不是真心的歸政於漢獻帝。他不可能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只能按照權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漢自立,讓兒子代漢自立。他在位時,大開殺戒,為兒子掃平道路。從皇后國舅開始殺起,直到到身邊的謀士荀彧荀攸,對於阻擋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終他的兒子曹丕篡奪了漢朝,建立了魏國。

二、相愛相殺,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對權臣諸葛亮和司馬懿。

剩下的三個權臣,都是託孤大臣。先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諸葛亮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從白帝城託孤起,執掌蜀漢的政權,內修國政,外出北伐。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諸葛亮

而司馬懿的人生比諸葛亮要複雜的多。司馬懿做託孤大臣就做了兩回。司馬懿先開始在曹操手下做事,憑著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後,他輔佐曹丕,曹丕對他十分信任,作為蕭何一樣使用。曹丕死時,讓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在魏明帝一朝,可謂鞠躬盡瘁。擒孟達,拒諸葛,定遼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明帝死時,親自把曹芳託孤給他,讓他和諸葛亮一樣輔佐幼帝。

過了不久,位高權重的司馬懿遭到了曹家的疑忌。讓他當了沒有實權的太傅。於是,司馬懿裝病賺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藉此機會,誅殺曹爽及其黨羽,架空曹氏,將魏國的大權牢固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下了司馬氏代魏的基礎。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聲,並不是真心的歸政於漢獻帝。他不可能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只能按照權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漢自立,讓兒子代漢自立。他在位時,大開殺戒,為兒子掃平道路。從皇后國舅開始殺起,直到到身邊的謀士荀彧荀攸,對於阻擋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終他的兒子曹丕篡奪了漢朝,建立了魏國。

二、相愛相殺,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對權臣諸葛亮和司馬懿。

剩下的三個權臣,都是託孤大臣。先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諸葛亮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從白帝城託孤起,執掌蜀漢的政權,內修國政,外出北伐。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諸葛亮

而司馬懿的人生比諸葛亮要複雜的多。司馬懿做託孤大臣就做了兩回。司馬懿先開始在曹操手下做事,憑著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後,他輔佐曹丕,曹丕對他十分信任,作為蕭何一樣使用。曹丕死時,讓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在魏明帝一朝,可謂鞠躬盡瘁。擒孟達,拒諸葛,定遼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明帝死時,親自把曹芳託孤給他,讓他和諸葛亮一樣輔佐幼帝。

過了不久,位高權重的司馬懿遭到了曹家的疑忌。讓他當了沒有實權的太傅。於是,司馬懿裝病賺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藉此機會,誅殺曹爽及其黨羽,架空曹氏,將魏國的大權牢固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下了司馬氏代魏的基礎。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司馬懿

三、最悲催的權臣諸葛恪。

最後一個權臣是吳國的諸葛恪,也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瑾憑著對東吳的無比忠誠,在政治、外交、軍事上給孫權貢獻力量,贏得了孫權的信任。攻打荊州有諸葛瑾,勸阻劉備進攻東吳有諸葛瑾,夷陵之戰親自帶兵進攻追殺劉備的有諸葛瑾。我曾經想,如果諸葛亮在夷陵,是不是諸葛瑾也要砍下他的頭去向孫權請功?不管怎麼說,諸葛瑾忍受著被孫權取笑驢臉的屈辱,為兒子創造出頭的機會。

諸葛恪,自幼有神童之稱。他深得孫權信任,長大後屢立戰功。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代替陸遜領荊州事。孫權去世,更是受命輔政新主孫亮,加封太傅。後因東興大捷,被吳主孫亮進封為陽都侯,加封丞相 、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這時諸葛恪的權力已經達到頂峰。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聲,並不是真心的歸政於漢獻帝。他不可能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只能按照權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漢自立,讓兒子代漢自立。他在位時,大開殺戒,為兒子掃平道路。從皇后國舅開始殺起,直到到身邊的謀士荀彧荀攸,對於阻擋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終他的兒子曹丕篡奪了漢朝,建立了魏國。

二、相愛相殺,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對權臣諸葛亮和司馬懿。

剩下的三個權臣,都是託孤大臣。先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諸葛亮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從白帝城託孤起,執掌蜀漢的政權,內修國政,外出北伐。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諸葛亮

而司馬懿的人生比諸葛亮要複雜的多。司馬懿做託孤大臣就做了兩回。司馬懿先開始在曹操手下做事,憑著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後,他輔佐曹丕,曹丕對他十分信任,作為蕭何一樣使用。曹丕死時,讓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在魏明帝一朝,可謂鞠躬盡瘁。擒孟達,拒諸葛,定遼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明帝死時,親自把曹芳託孤給他,讓他和諸葛亮一樣輔佐幼帝。

過了不久,位高權重的司馬懿遭到了曹家的疑忌。讓他當了沒有實權的太傅。於是,司馬懿裝病賺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藉此機會,誅殺曹爽及其黨羽,架空曹氏,將魏國的大權牢固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下了司馬氏代魏的基礎。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司馬懿

三、最悲催的權臣諸葛恪。

最後一個權臣是吳國的諸葛恪,也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瑾憑著對東吳的無比忠誠,在政治、外交、軍事上給孫權貢獻力量,贏得了孫權的信任。攻打荊州有諸葛瑾,勸阻劉備進攻東吳有諸葛瑾,夷陵之戰親自帶兵進攻追殺劉備的有諸葛瑾。我曾經想,如果諸葛亮在夷陵,是不是諸葛瑾也要砍下他的頭去向孫權請功?不管怎麼說,諸葛瑾忍受著被孫權取笑驢臉的屈辱,為兒子創造出頭的機會。

諸葛恪,自幼有神童之稱。他深得孫權信任,長大後屢立戰功。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代替陸遜領荊州事。孫權去世,更是受命輔政新主孫亮,加封太傅。後因東興大捷,被吳主孫亮進封為陽都侯,加封丞相 、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這時諸葛恪的權力已經達到頂峰。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可惜好景不長,諸葛恪不聽大家的勸阻,攻魏在新城失敗。為了掩蓋失敗,他倒行逆施,引起大家的不滿。最終,和他爭權的孫峻和吳主孫亮合謀,在酒宴上誅殺了他,並滅了他的三族。

四、權臣的位置是何其危險。

我們看看這四個權臣,這四人中,謀朝篡位的兩個,被滅族的一個,只有一個諸葛亮得到善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權臣之位何等危險,權臣之路何等艱辛。

權臣為什麼會這麼危險,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導致的。權臣的權力從何而來?是從君主手中分來的。君強則臣弱,君弱則臣強。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且權臣的權力也是讓其他有野心的人覬覦在心,時刻想取而代之。這就讓權臣的環境險惡萬分。

比如曹操就在他寫的《讓縣自白本志令》中實話實說,自己雖然沒有“不遜之意”,但是“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因此,權臣時刻不敢放鬆對權力的掌控,否則會有殺身之禍。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聲,並不是真心的歸政於漢獻帝。他不可能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只能按照權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漢自立,讓兒子代漢自立。他在位時,大開殺戒,為兒子掃平道路。從皇后國舅開始殺起,直到到身邊的謀士荀彧荀攸,對於阻擋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終他的兒子曹丕篡奪了漢朝,建立了魏國。

二、相愛相殺,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對權臣諸葛亮和司馬懿。

剩下的三個權臣,都是託孤大臣。先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諸葛亮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從白帝城託孤起,執掌蜀漢的政權,內修國政,外出北伐。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諸葛亮

而司馬懿的人生比諸葛亮要複雜的多。司馬懿做託孤大臣就做了兩回。司馬懿先開始在曹操手下做事,憑著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後,他輔佐曹丕,曹丕對他十分信任,作為蕭何一樣使用。曹丕死時,讓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在魏明帝一朝,可謂鞠躬盡瘁。擒孟達,拒諸葛,定遼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明帝死時,親自把曹芳託孤給他,讓他和諸葛亮一樣輔佐幼帝。

過了不久,位高權重的司馬懿遭到了曹家的疑忌。讓他當了沒有實權的太傅。於是,司馬懿裝病賺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藉此機會,誅殺曹爽及其黨羽,架空曹氏,將魏國的大權牢固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下了司馬氏代魏的基礎。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司馬懿

三、最悲催的權臣諸葛恪。

最後一個權臣是吳國的諸葛恪,也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瑾憑著對東吳的無比忠誠,在政治、外交、軍事上給孫權貢獻力量,贏得了孫權的信任。攻打荊州有諸葛瑾,勸阻劉備進攻東吳有諸葛瑾,夷陵之戰親自帶兵進攻追殺劉備的有諸葛瑾。我曾經想,如果諸葛亮在夷陵,是不是諸葛瑾也要砍下他的頭去向孫權請功?不管怎麼說,諸葛瑾忍受著被孫權取笑驢臉的屈辱,為兒子創造出頭的機會。

諸葛恪,自幼有神童之稱。他深得孫權信任,長大後屢立戰功。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代替陸遜領荊州事。孫權去世,更是受命輔政新主孫亮,加封太傅。後因東興大捷,被吳主孫亮進封為陽都侯,加封丞相 、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這時諸葛恪的權力已經達到頂峰。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可惜好景不長,諸葛恪不聽大家的勸阻,攻魏在新城失敗。為了掩蓋失敗,他倒行逆施,引起大家的不滿。最終,和他爭權的孫峻和吳主孫亮合謀,在酒宴上誅殺了他,並滅了他的三族。

四、權臣的位置是何其危險。

我們看看這四個權臣,這四人中,謀朝篡位的兩個,被滅族的一個,只有一個諸葛亮得到善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權臣之位何等危險,權臣之路何等艱辛。

權臣為什麼會這麼危險,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導致的。權臣的權力從何而來?是從君主手中分來的。君強則臣弱,君弱則臣強。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且權臣的權力也是讓其他有野心的人覬覦在心,時刻想取而代之。這就讓權臣的環境險惡萬分。

比如曹操就在他寫的《讓縣自白本志令》中實話實說,自己雖然沒有“不遜之意”,但是“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因此,權臣時刻不敢放鬆對權力的掌控,否則會有殺身之禍。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在三國的這四個權臣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和司馬懿是以替代原來王朝為目的的,他們對權力的貪婪和攫取是無止境的。而諸葛亮和諸葛恪並沒有表現出來替代原來王朝的意願,可是兩個人的遭遇截然不同。

諸葛恪這個人做事粗枝大葉,諸葛瑾和諸葛亮都不看好他。結果他沒有做到對朝廷的完全掌控,給競爭對手留下了空間。最後被對手設計暗害,身死族滅。

而相應的諸葛亮,在整個蜀漢,諸葛亮沒有可以算得上競爭對手。所有的有競爭苗頭的對手,比如李嚴、魏延這些,都被諸葛亮壓制得死死的。劉禪方面,他內外佈置,擺佈得如同小孩子一般。直到自己死去,也將蜀漢未來幾十年的接班人安排好,保證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延續。

"

從漢末開始,在整個三國期間,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權臣。這些權臣各使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在這裡,我就挑選最典型的四個權臣來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歸宿。

這四個權臣就是曹操、司馬懿、諸葛恪和諸葛亮。這四個人都是在他所處的國家權傾一時,不可一世。他們為了走上權臣之路,並且要保持他們的權力都使盡了辦法。他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

一、第一個權臣曹操。

首先說曹操。曹操字孟德,在《三國演義》裡是作為大奸臣的角色出現的。在書裡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從歷史上來看,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漢朝的資源,他把當時人人當成累贅的漢獻帝迎到許都,“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政治上佔有了主動。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但曹操只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聲,並不是真心的歸政於漢獻帝。他不可能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只能按照權臣的必然道路走下去了。曹操自己不代漢自立,讓兒子代漢自立。他在位時,大開殺戒,為兒子掃平道路。從皇后國舅開始殺起,直到到身邊的謀士荀彧荀攸,對於阻擋他道路的人,他毫不留情。最終他的兒子曹丕篡奪了漢朝,建立了魏國。

二、相愛相殺,相似而不相同的一對權臣諸葛亮和司馬懿。

剩下的三個權臣,都是託孤大臣。先說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相愛相殺的兄弟。諸葛亮的事蹟大家都很清楚,從白帝城託孤起,執掌蜀漢的政權,內修國政,外出北伐。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北伐途中。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諸葛亮

而司馬懿的人生比諸葛亮要複雜的多。司馬懿做託孤大臣就做了兩回。司馬懿先開始在曹操手下做事,憑著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即位後,他輔佐曹丕,曹丕對他十分信任,作為蕭何一樣使用。曹丕死時,讓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司馬懿在魏明帝一朝,可謂鞠躬盡瘁。擒孟達,拒諸葛,定遼東。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明帝死時,親自把曹芳託孤給他,讓他和諸葛亮一樣輔佐幼帝。

過了不久,位高權重的司馬懿遭到了曹家的疑忌。讓他當了沒有實權的太傅。於是,司馬懿裝病賺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藉此機會,誅殺曹爽及其黨羽,架空曹氏,將魏國的大權牢固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下了司馬氏代魏的基礎。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司馬懿

三、最悲催的權臣諸葛恪。

最後一個權臣是吳國的諸葛恪,也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瑾憑著對東吳的無比忠誠,在政治、外交、軍事上給孫權貢獻力量,贏得了孫權的信任。攻打荊州有諸葛瑾,勸阻劉備進攻東吳有諸葛瑾,夷陵之戰親自帶兵進攻追殺劉備的有諸葛瑾。我曾經想,如果諸葛亮在夷陵,是不是諸葛瑾也要砍下他的頭去向孫權請功?不管怎麼說,諸葛瑾忍受著被孫權取笑驢臉的屈辱,為兒子創造出頭的機會。

諸葛恪,自幼有神童之稱。他深得孫權信任,長大後屢立戰功。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代替陸遜領荊州事。孫權去世,更是受命輔政新主孫亮,加封太傅。後因東興大捷,被吳主孫亮進封為陽都侯,加封丞相 、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這時諸葛恪的權力已經達到頂峰。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可惜好景不長,諸葛恪不聽大家的勸阻,攻魏在新城失敗。為了掩蓋失敗,他倒行逆施,引起大家的不滿。最終,和他爭權的孫峻和吳主孫亮合謀,在酒宴上誅殺了他,並滅了他的三族。

四、權臣的位置是何其危險。

我們看看這四個權臣,這四人中,謀朝篡位的兩個,被滅族的一個,只有一個諸葛亮得到善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權臣之位何等危險,權臣之路何等艱辛。

權臣為什麼會這麼危險,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導致的。權臣的權力從何而來?是從君主手中分來的。君強則臣弱,君弱則臣強。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且權臣的權力也是讓其他有野心的人覬覦在心,時刻想取而代之。這就讓權臣的環境險惡萬分。

比如曹操就在他寫的《讓縣自白本志令》中實話實說,自己雖然沒有“不遜之意”,但是“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因此,權臣時刻不敢放鬆對權力的掌控,否則會有殺身之禍。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曹操

在三國的這四個權臣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和司馬懿是以替代原來王朝為目的的,他們對權力的貪婪和攫取是無止境的。而諸葛亮和諸葛恪並沒有表現出來替代原來王朝的意願,可是兩個人的遭遇截然不同。

諸葛恪這個人做事粗枝大葉,諸葛瑾和諸葛亮都不看好他。結果他沒有做到對朝廷的完全掌控,給競爭對手留下了空間。最後被對手設計暗害,身死族滅。

而相應的諸葛亮,在整個蜀漢,諸葛亮沒有可以算得上競爭對手。所有的有競爭苗頭的對手,比如李嚴、魏延這些,都被諸葛亮壓制得死死的。劉禪方面,他內外佈置,擺佈得如同小孩子一般。直到自己死去,也將蜀漢未來幾十年的接班人安排好,保證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延續。

從三國的四大權臣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和諸葛恪談權臣的必然歸宿

諸葛亮

五、權臣的必然的歸宿。

權臣想要生存,就必須要壓制君主,掌控權力,否則下場是很可怕的。但是,這也給權臣留下了千古的問題。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事情發展到象司馬懿那樣,關係家族存續的關頭,是選擇篡位還是束手待斃,這個估計很好選擇吧。

在四大權臣中,諸葛亮是幸運的,他既為權臣,又得以善終。這是因為,一是白帝城託孤,劉備當面以言語說明,他不得不甘居臣位。二是劉備梟雄,不可能不預做準備。三是他持法公平,不敢獨循私情,力圖得到上下的支持。四是他好《梁父吟》,政治經驗豐富,權力掌控嚴謹。五是當他死時,他的兒子諸葛瞻才八歲,不具備家族權力的延續性。否則的話,霍光也許就是先例。

自古以來,除了諸葛亮以外,權臣們的下場如果不是篡位,那等著他們的就是滅族,概莫能外。這是權力鬥爭的必然,就算是曹叡那樣託孤也是無濟於事。

在權臣當權的時代,權臣為了抓住手中的權力,對人才採取高壓政策。不為我用,忤逆於我的都沒有好下場。所以每個人只有順應權臣的指示辦事,不可能有一點自由。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人性的悲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