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請不要作賤

莊子 猴子 美文 白河開水 白河開水 2017-10-29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這麼短的時光在我們手裡,疑問句是,怎樣才能算善待了生命?怎麼樣的人生才算真正有效果的人生?

莊子不但提了一個問題,還提供了一種答案,答案是一種態度:達生。意思是曠達的態度,用這種態度決定我們生命的質量。態度這詞,變化無窮。啥都能往裡裝,什麼心態決定狀態,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決定命運…等等。

就想問:什麼是態啊?莊子接著說:“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大奈何。”他說:真正通達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東西。就是說,在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陰去追逐了。

大家會反問,既然認為沒有價值,我還會追求嗎?當然會!別跟自己較勁!我們一直或多或少追求著無必要的東西。我們為聲名所累,我們趨同於社會價值!為了人生中“無以為”的事情,甚至為一口氣,為了情面場面,追求得頭破血流狼狽不堪,在佯裝鎮靜的表情裡,那股咬牙切齒的忍耐力時時刻刻考驗著人性,無人倖免。

有誰能真正做到“達生之情”?能夠不去追求生命中的“無以為”呢?

想起個故事:山裡有猴子經常跑到田裡禍害莊稼。這個地方的農民發明了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在家門口放一點米,誘使猴子來,奧妙在米用什麼容器裝。

一種大瓶子,瓶口的尺寸很細小,恰好可以容納一個猴子的爪子伸進去。一旦猴子抓住一把米,攥上拳頭就拔不出來了。這時候,如果“達生”,那麼猴子可以放下米,爪子拔出逃走。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麼做。

一大早,你會看見一隻一隻猴子在那裡跟瓶子較勁兒,手裡緊抓著大把的米,就是拔不出來。這僅僅是一個群猴圖嗎?這像一個世相圖。

光陰似箭,請不要作賤

莊子在《達生》篇裡,還講了一個木匠的故事:一個魯國的木匠,名叫梓慶,他“削木為鑲”。這鑲,是懸掛鐘鼓架子的兩側柱子,上面會雕飾些猛獸。(鑲還有一種解釋說它是一種樂器,上面雕有老虎的樣子)

這木匠把鑲做成了“見者,驚為鬼神”。看見的人都驚訝無比,怎麼會做得這麼好?那上面的猛獸栩栩如生。梓慶的名聲傳了出去,傳著傳著就傳到國君那兒去了,所以魯侯召見這個梓慶,要問一問他其中的奧祕。梓慶很謙虛,說我一個木匠,我哪有什麼訣竅?根本沒什麼技巧啊!

他對魯侯說:我準備做這個鑲的時候,我都不敢損耗自己絲毫的力氣,而要用心去齋戒。齋戒的目的,是為了“靜心”,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安靜下來。

在齋戒的過程中,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可以忘記“慶賞爵祿”了。就是說,我成功以後可以得到的封功啊、受賞啊、慶賀啊,等等,這些東西都可以扔掉了。也就是齋戒到三天,可以忘利。齋戒到第五天,我可以忘記“非譽巧拙”。也就是說,我已經不在乎別人對我是毀是譽、是是非非,大家說我做得好也罷,做得不好也罷,我都已經不在乎了,忘記名聲了。還要繼續齋戒。到第七天的時候,我可以忘卻我這個人的“四肢形體”。也就是說,到第七天,達到忘我之境。這個時候,我可以忘記我是在為朝廷做事了。大家知道,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了雜念,就做不好了。這個時候,我就進山。進山以後,靜下心來,尋找我要的木材,觀察樹木的質地,看到形態合適的,彷彿一個成型的鑲就在眼前。然後我就把這個最合適的木材砍回來,順手一加工,它就會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了。

梓慶最後說,我做的事情無非叫做“以天合天”,這就是奧祕。

木匠的故事讓我們認識到,有一個坦蕩的好心態,就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做到“以天合天”,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這四個字值得我們記住:“以天合天”。

光陰似箭,請不要作賤

光陰似箭,請不要作賤

光陰似箭,請不要作賤

光陰似箭,請不要作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