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傳世久,恬淡味最長

莊子 老子 成風 綠草原孤狼嘯月 綠草原孤狼嘯月 2017-11-01

忠厚傳世久,恬淡味最長

世俗的風氣越來越狡詐多端,但忠厚的人卻忠貞不渝,始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脊樑。

當狡詐成風、世風日下之時,好人要做到潔身自好是很難的。那麼,為什麼會有忠厚人的顛撲不破呢?忠厚的人為什麼會不為世俗所染、不為狡詐所擾呢?

根本在於忠厚人執信忠厚,惟忠厚獨鍾。《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老頭兒和一個小孩子,用一匹驢子馱著貨物去趕集。回來時,孩子騎在驢上,老頭子跟在後面。路上人見了,都說這孩子對老人不尊不孝。孩子便下來,讓老人騎在驢上。於是旁人又說老頭兒無慈心,自己騎驢,讓小孩步行。老頭兒聽了,就又把孩子抱上來一同騎驢。騎了一段路,不料看見的人都說他們太殘酷了。兩人騎一頭小毛驢,把小毛驢快壓死了。兩人又只好都下來不騎了。可是人們又都笑他倆是呆子,有驢不騎卻要走路。老頭兒聽了,對小孩子嘆息道:“沒法子了,看來我們只剩下一條路了。咱們倆扛著驢子走吧!”

忠厚傳世久,恬淡味最長

這個故事說明,世間的紛繁複雜,與人們的七嘴八舌是糾纏在一起的。如果跟著這些雜音團團轉,只能使正義失道、忠義毀滅。在世風狡詐的時境裡,忠厚人往往要受到狡詐人的暗算、排斥、打擊,還要受到世俗偏見的中傷、攻詰和歪曲。

忠厚傳世久,恬淡味最長

即使是一些好人也會不理解,視那些忠厚人為“憨傻”、“不識時務”等等。然而,“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因為他們以忠厚為本,不為攻詰、非難所退卻,不為他人理解不理解所困擾,不為任何逆境所屈服,對忠厚甘之如飴,行之不渝。

近世的習俗日趨奢侈浮華,不過還是寂靜平常的日子更耐人尋味。

在物慾橫流中尋求一片精神的淨土,在奢侈浮華中求得平淡的生活,平靜的心境,耐人尋味,何等高雅。

忠厚傳世久,恬淡味最長

《莊子·刻意》中說:“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莊子認為閒散居士的好處是“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念不能襲”。儘管道家“無慾”、“無譽”的處世態度有許多偏激之處,但當人們日益崇尚奢侈浮華、為金錢名利所誘惑的時候,何不在寂靜平淡的生活中尋求一些快樂呢?

《老子·四十六章》中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咎莫大於欲得。”事實上,那些把奢侈浮華視為生活目的人,怎會領悟滿足?慾望越盛,邪念越多,罪惡越重。他們由愛財、敬財而聚財、貪財,由見錢眼開到謀財害命,實乃是慾壑難填,罪大惡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