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春節檔電影上映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喜劇之王的三大期待理由》,雖然有期待但其實內心更多的是忐忑。如今,《新喜劇之王》早已在院線下線,無論影迷解讀出多少隱藏劇情,5.8的豆瓣評分,6.2億的票房說明《新喜劇之王》真的不被大眾喜歡。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圖片來源豆瓣

這也是周星馳自2000年轉戰大陸市場以來首次在春節檔競爭中被甩出第一梯隊位置,不再是舞臺的主角。

這一年,年輕的《流量地球》橫空出世,稱霸春節檔。

沒有誰會一直站在時代的巔峰,周星馳的時代也終將過去,就如同那個星光璀璨、熱鬧繁華的香港電影一般,也在時間浪潮中日漸式微。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周星馳、張學友、梁朝偉、劉德華在90年TVB臺慶後臺(來源豆瓣)

做為一枚理智粉,不敢說對周星馳電影的喜愛會一直延綿下去,但趁它還在,也想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在我看來,周星馳能在香港喜劇電影發展中開宗立派,固然有香港歷史文化背景的因素:殖民歷史造就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化和創作的自由化。但更重要的是周星馳能夠以孩子的視角去創造電影。

記得李安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周星馳是有想法的,但就是“小孩子的東西”

確實如此,小孩子的玩意並不複雜,簡單、直接、純粹,回顧那些經典的周星馳電影,沒有複雜的結構,燒腦的劇情,但隨處都可見到孩子式的對成人世界的對抗。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功夫》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無厘頭與邏輯的對抗

喜劇電影有很多類型,早年有像《甲方已方》、《非誠勿擾》這樣通過又貧又痞的對白,在自我調侃、嬉笑怒罵間就達到幽默效果的馮氏喜劇。

有像《人在囧途》、《泰囧》這樣通過身份階層的差異、一靜一動的反差表演來製造笑點的囧式喜劇。

還有像《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這樣通過荒誕的劇情、誇張的表演、反差萌來逗人大笑的麻式喜劇。

周星馳電影也有誇張的動作、荒誕的劇情,插科打諢式的調侃,但周星馳喜劇最具特色的是用孩子式的無厘頭來衝撞成人世界規則與常識。

來隨便抓幾個例子:

《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利用西方打擊樂器化險為夷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這是大眾耳熟能詳的搞笑橋段,雖然已經看過100遍,但每次看這個片段還是覺得有趣。

首先來看周星馳的表演,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認真”,從表情、動作都表現出非常強的求生欲,這樣的表演把觀眾拉到唐伯虎所處的情境中,從而產生同感。

再來看唐伯虎所使用的道具,在假扮華安的唐伯虎痛斥唐伯虎的同時用碗筷伴奏,這是兩種完全不兼容的氛圍,一種是悲痛,一種是輕鬆愉悅,兩種對立風格的碰撞之下會讓人覺得這個場面很好笑,但周星馳更進一步的是,他把這兩種風格的衝突推向了極致:

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架子鼓更加顯得反邏輯、卡通化,但唐伯虎臉上的表情卻更嚴肅憤恨,這種衝突越強烈,觀眾覺越發覺得搞笑。

還有《國產凌凌漆》中凌凌漆與阿琴的這一場腥風血雨的交量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阿琴一心想殺了凌凌漆完成目標,此時凌凌漆的處境非常危險,配合著電閃雷鳴的天氣,神祕緊張的背景音樂,觀眾緊張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

然而周星馳的電影怎能少得了破壞者,這次的破壞者就是那把古靈精怪搶、止槍傷的OK繃、風騷的領帶,再加上那些功能錯亂的吹風機剃鬚刀,這些小孩子的玩意又把這種神經病式的毫無邏輯的氣質推向極致。

影片就在正經與不正經,嚴肅與玩笑中相互切換,相互交纏,兩種極端風格的碰撞給觀眾帶來一個又一個爆笑點。

在觀影過程中觀眾不會去計較其中的不合理之處,因為這是卡通式的設定,就像《貓和老鼠》中湯姆的身體各種變形也安然無恙。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貓和老鼠》劇照

但如何讓觀眾心甘情願地進入這個邏輯顛倒的卡通世界呢?演員的表演及節奏就至關重要了,演員需要相信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用孩子的邏輯來行動,所以看似荒誕,但又需要認真去完成邏輯的自洽,如果從成人的視角去假裝模仿孩子的世界,帶來的結果就是無盡的尷尬,喜劇就變成了鬧劇。

同樣還有《大話西遊》中達叔渾身花灑般飆血,《食神》中的夢遺大師隨風而來,又隨風而去,《無敵破壞王》的我愛黎明槍殺現場,這些黃金配角共同構建了反常理,反邏輯的世界,一次次來打破觀眾的正常預期,也製造了無數笑點。

其實細看這些反邏輯的東西又都充滿童趣,或許在周星馳眼裡,也覺得大人世界太無趣了,被太多的所謂常理束縛了思想,所以本能地用小孩式的方式在大人世界裡大鬧一場。

我覺得可以借用《回魂夜》中里昂對一坨屎的高深見解來表達他的抗議: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歡笑背後的悲情

陳佩斯在他的的公開課《大道喜劇院:陳佩斯喜劇表演培訓》中反覆到: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笑是果,悲是因。他認為正因為有悲情的因素存在,人們才有機會產生“笑”這一行為。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來自《大道喜劇院:陳佩斯喜劇表演培訓》


周星馳電影同樣也少不了悲情的成分,但他很少會直白地展示內心深處的悲哀,他常常通過與之對立的情緒來表達,並且把這種情緒推向極致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感情。來看兩個片段:

《功夫》中阿星在成功搶劫啞女冰激凌後的癲狂大笑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看到江南三大才子紛紛羨慕他坐享齊人之福時的狂笑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表面上看都是一場放肆的狂笑,但在嘶聲力竭的笑聲下的感情是悲哀和落寞,觀眾在這些誇張的狂笑中感受到的並不是喜悅,相反,笑得越撕心裂肺,越能感受到背後的悲情,甚至比直接去表現悲情更為抓心。

黑暗中的希望

周星馳的悲情不是悲劇,不會一悲到底,它總是在最悲情的時候出現希望,周星馳也通過一次次兩極對比展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希望一直都在,只要堅持就是成功(注意堅持就是成功與堅持就會成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比如《武狀元蘇乞兒》中珍貴的肉絲飯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蘇燦被下旨滿門炒家,永世為乞,但在看似毫無希望的人生之中,父子倆卻能發現珍貴的“肉絲”。

還有《功夫》中阿星輕如鴻毛的反抗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就是從這裡開始,阿星找回了初心,哪怕命在旦夕,也要堅持最後的反抗,看著有好笑又悲傷,這個動作把笑點和悲情兩種情緒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還有《回魂夜》中充滿希望的結局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阿群因為相信里昂,殺了他,被關在了精神病院,終日抱著里昂的向日葵在等待,終於有一天,隨著向日葵轉動了頭,她順著向日葵的方向看去,里昂又回來了,孩子式的開心大笑

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肉絲”

周星馳電影有這麼多孩子式的笑點以及在絕處總看能到希望,與他的那段“不成功”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當年與梁朝偉一起去無線面試當演員,梁朝偉成功了,自己落選了。

後來通過好友關係終於進了無線藝員培訓班的夜班,後來做了一檔兒童節目主持人,梁朝偉做了三個月就接到了片約,而周星馳,一做就做了六年。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周星馳在“430穿梭機”節目現場(來源網絡)

對於心懷電影夢的周星馳來說,每天在“430穿梭機”中穿梭,顯然不是他的目標,但如果沒有看見“肉絲”的能力,或許堅持不了六年,正是因為每天與小孩相處,讓他有機會從孩子的視角中發現這個世界好玩的地方,才能在多年之後為觀眾帶來這麼多經典的電影。

堅持初心,努力奮鬥是因,當然很多時候這個“因”並不能帶來所謂“成功”的結果,回顧我們所處的現實,似乎所有的焦點都在“成功”這個結果上,如果最終沒有獲得“成功”,那麼所有的行為都會被質疑。

然而過度趨利帶來的是無望與焦慮,當大多數人聚焦在“利”上,堅持夢想也逐漸成為了一個笑話。

有很多人都說周星馳江郎才盡了,因為拍的電影不在好笑了,繼續拍下去只會讓自己晚節不保,不如在生涯高峰會選擇激流勇退。

確實有很多人會選擇在巔峰期歸隱,從此成為江湖的傳說。但也有一類人會選擇耗盡最後一點能量,直到徹底被觀眾拋棄,周星馳無疑是後者,只要對電影的愛還在,他就會一直拍下去,這種不投降的精神其實一直存在於他的電影中。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新喜劇之王》劇照

這也是周星馳電影的動人之處,哪怕遭到所有人的懷疑,總是孩子般的天真,相信希望,不忘那份初心。

現在的周星馳電影,沒有周星馳的出演在完成度上始終缺點什麼,隨著年歲的增長喜劇的創作靈感、節奏都不如從前了,但無論喜劇成分怎麼弱化,有周星馳主導的電影,總會有希望、無厘頭的影子,希望與悲情,嚴肅與幽默原本就如影隨形。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周星馳的時代已經過去,但那些小孩子的玩意我依然喜歡。

在這個不是周星馳的時代聊聊心中的周星馳電影

《西遊降魔篇》劇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