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巧合——河南周口“二袁”

巧合,語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見天意有定,如此巧合。“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回顧歷史長河,總有幾處驚人的相似。

河南周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蹟”的美譽。歷史上,周口出現了兩個因為稱帝而喪命的亂世梟雄,更巧合的是他們都姓袁,一個是東漢末年的袁術,另一個就是談起近代史都繞不開的人物袁世凱。

歷史上的巧合——河南周口“二袁”

公元189年,何進令董卓進京勤王,平定了十常侍之亂,卻引來了董卓這個奸臣,控制朝廷,獨攬專權,皇權旁落,漢室衰微,一時間群雄四起。諸侯之間你爭我奪,人人都想自立為王,卻無人敢自稱為帝,因為漢室雖衰弱,但名義上還存在,諸侯們都食漢祿,都是漢臣,誰都不想第一個稱帝,成為篡漢的逆臣,揹負歷史的罵名。正因為這樣,曹操才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是最不想看見就是人人都稱帝的局面,屆時他手上的傀儡皇帝就毫無作用,便失去了一個奪取天下的法寶。劉備一直以仁義自居,勵志要匡扶漢室(在這裡尚且不討論是否是假仁假義),他同樣是不像看到有人稱帝的,不論是出於之前的人設還是自身,他都要第一個衝在前面阻止。而其他諸侯有人勾心鬥角,作壁上觀,都在精心地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他們都想坐收漁翁之利;還有的人追名逐利,不敢稱帝但由不肯屈居人下。這時,袁術想憑藉自己四世三公的門第、四州領土、傳國玉璽等優勢篡漢自立,但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就成為眾矢之的,眾叛親離,最後被四面圍攻,千夫所指,身敗名裂。

歷史上的巧合——河南周口“二袁”

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統治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退出歷史舞臺,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奪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袁世凱不滿於此,於1915年春,袁世凱在英、日帝國主義支持下,積極準備改行帝制。8月由總統府美國顧問出面發表文章宣稱共和憲政不符合中國國情,鼓吹君主制。之後由袁世凱的黨羽作請願團要求改變國體,10月組成袁記國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國體。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並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袁帝制自為的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反帝制運動在深入發展。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雲南宣佈獨立,討伐袁世凱背叛共和,護國戰爭爆發,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