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導 網上銷售 樂至扶貧村的“土”大米賣出好價錢

種植業 三農 農業 水稻 資陽之聲 資陽之聲 2017-09-26

專家指導 網上銷售 樂至扶貧村的“土”大米賣出好價錢

“真沒想到啊,這‘土’大米經過包裝處理,居然能賣到五塊錢一斤的好價錢。明年我還要多種點這種穀子,爭取能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9月21日,樂至縣佛星鎮馬桑坡村8組村民蘇瓊英數著剛賣大米的錢,笑眯眯地說。近段時間來,她心情很好,種植的10畝水稻儘管遭遇天干依然收谷上萬斤,而且大米經過包裝還賣上了好價錢。她盤算著僅此一項,就增收六七千元。

樂至縣佛星鎮馬桑坡村和吳氏祠村都是扶貧村,為實現村民增產增收,今年兩個村聯合引種優質水稻。村上還將村民生產的“土”大米加工包裝為“生態大米”,通過電商等渠道賣出了每斤5元的好價錢,9月8日以來已賣出12000餘斤。

優質品種+專家指導,生產“生態大米”

由於傳統種植增收有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守的村民以老、病、殘、婦、孺為主。如何發揮好這群人的力量增收,實現變“輸血”為“造血”是馬桑坡村和吳氏祠村在脫貧攻堅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群眾座談等形式,兩個村選擇了尊重村民種植習慣的產業——種植期短效高的優質水稻,既符合了“村情”,也滿足了“民意”。

“現在人們逐漸由吃飽轉向吃好,土雞土鴨受到市場青睞,生態水稻也必定市場廣闊。”馬桑坡村第一書記王桂琴說。在種植的過程中,四川省農科院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從種子消毒,到育苗、秧田管理,再到施肥、雜草與蟲害防治,兩個村都進行集中管理,確保生產出優質生態大米。

目前,兩個村共計910畝稻穀收割已基本結束。測產顯示,畝產達到1400餘斤,比之前種植的水稻增產300斤以上,加之收購價的提升,僅此一項就為村民增收40多萬元。

亮明身份+觸網銷售,“土”米有大市場

優質稻穀訂單收購價是每斤1.6元,比市場價1.2元貴了0.4元,但是要讓村民“心甘情願”地種植,必須要讓村民嚐到更大的甜頭——提升稻穀的價值。兩個村的第一書記經過走訪調研,決定給村民生產的“土”大米“穿上新衣裳”上網銷售,於是一袋袋10斤、20斤、30斤包裝的“生態大米”便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供選擇,每斤5元左右。

9月8日,吳氏祠村第一書記陳娟推銷“土”大米的消息一出,她的微信朋友圈就“炸開了鍋”, 短短一個小時內,這條微信就獲得上百個點贊、50多條留言。十多天時間,陳娟通過微信朋友圈幫村民銷售了5000多斤大米,價格最低每斤5元,有網友得知這是扶貧村村民種出的優質大米,還將價格提高到了每斤6元。在陳娟的朋友圈,許多購買過大米的網友紛紛點贊,網友“洋洋”就留言說:“這米煮飯真香,要的就是這個味道。”嚐到了朋友圈銷售大米的甜頭,陳娟又開通了電商平臺網上促銷扶貧村種出的大米。截至9月20日,馬桑坡村和吳氏祠村通過微信朋友圈、電商平臺等已經銷售大米11500餘斤。

“今天陳娟書記又幫我接了100斤大米的訂單,真沒想到這米能賣這麼好的價錢,明年我還想種這穀子,好好管理提高產量。”9月21日,吳氏祠村6組村民唐祖圓說起生態大米的事就興奮不已,同日他還和同組的村民劉國軍、黃俱會一起賣了14000斤稻穀,並盤算著拿賣大米和稻穀的錢把養羊的規模適當擴大點。“現在整個人都充滿了勁,爭取早日把貧困的帽子甩了。”唐祖圓說。

吳曉君 資陽日報記者 張方金 曹禮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