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變成世界的糧倉 是非洲和世界需要

種植業 非洲 農資 農業 管博士有機農業 2017-04-01

美國以糧食為武器,具有天然的優勢,美國國土總面積為96291萬公頃,其中耕地達1.97億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的18億畝是1.2億公頃。印度1.5億公頃,歐盟0.98億公頃,俄羅斯1.2億公頃。而美國的農業用地達到了4.3億公頃,可開墾的耕地潛力巨大,土壤的肥力資源和水熱資源均好於中國,農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同時美國的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工業化。美國的農業科技也是全球領先,建立了足夠的技術壁壘,轉基因技術就是征服世界糧食戰場的有力武器。而且ABCD四大公司(分別是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四家)控制了全球糧食銷售渠道網絡,其中三家為美國糧商。他們發揮美國的資本優勢,在南美等其他美洲國家採取為農民提供資金、化肥和種子,然後等農產品收穫的時候農民以農產品來償還等金融服務。美國的再工業化,農業的工業化是美國最有潛力的,美國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是可以養活30億人的,足夠玩轉全世界。

中國不斷大規模進口糧食的背後,是外國糧食的價格優勢。日本、韓國、印度等在WTO上對糧食都有很大的保護,而中國沒有保護。以當前中國勞動力價格的增長和農業水平,價格競爭下中國種糧成本導致根本無法與美國糧食集團抗衡。

在美國糧食傾銷攻擊下,我們可以看到非洲的饑饉,非洲的耕地與中國相當,非洲的水熱資源極佳一般可以一年三熟,非洲還有可開墾的耕地是目前耕地的3、4倍,但非洲80%的土地荒蕪,耕地單產大多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我們看到的就是在美國糧食攻擊下非洲的遍地餓殍,原因就是美國以援助之名大量傾銷陳化糧,當地人種地虧本,運輸費貴過糧價賣不出一粒糧食,導致種糧無法生存,居安思危我們一定不能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中國。

“可能不久非洲就將變成世界的糧倉!”非洲經濟委員會的專家Mercy Wambui說,“但是,之前其自身也要進行多多少少的改變,並以對資源的有效管理作為良好開端。”但是,土地是不動的。“非洲擁有60%的可耕種地(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積最大的)。”社會學家Aaron Flohrs指出。事實上,根據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統計年刊,非洲大陸上79%的無人開墾田野適宜種植。精投基金的經辦人斷言,只要開發位於塞內加爾和南非之間400公頃耕地的10%,這不僅會解決他們自己國民的吃飯問題,而且將滿足全世界人民日益上升的需求。

“非洲的潛力是很大的。但是,需要藉助政治力量促其穩定並可持續性地發展起來。”,Mercy Wambui補充道。專家說要使其變成現實,必須打破生存作物的週期;投資基礎設施來支持其實現增長(修建道路、橋樑、蓄水池)。不過,這些辦法只是由經濟作為支撐的,非洲需要形成它自己的一套方法。

非洲每年農作物產量有7億噸,這給它帶來了3130億美元的收入,據世界銀行統計。大概農業給了它15%的財富。但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公佈結果卻是非洲基礎糧食出口量從2003年的3.8%降至2012年的3.5%。

非洲變成世界的糧倉 是非洲和世界需要

2007年以來,玉米、大豆、小麥、稻米等接近最高紀錄的價位引發了全球圈地熱潮,企業投資者們在地價低、政府好說話、物權常被忽視的國家或買或租,迫切佔取農地。大多數土地交易都發生在非洲,那裡仍留有今日世界難得的廣袤閒置耕地,以及可用於灌溉的充足水源。基於一些人匪夷所思的設想,要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球歷史上的一大缺糧地帶——改造成接濟世界的新興大糧倉。它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產量差距:在美國、中國和歐元區國家,玉米、小麥和稻米的產量約為每公頃6噸,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只有1噸。綠色革命的“肥料、灌溉、良種”組合技術在1960年到2000年間令全球糧食增產一倍以上,雖也有人幾次嘗試在非洲推廣,卻總因基礎設施落後、市場受限、管理鬆懈、內戰肆虐等原因而擱淺。

非洲變成世界的糧倉 是非洲和世界需要

非洲的糧食挑戰|幾十年前,“綠色革命”以化肥、灌溉和良種提高了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產量,卻從來沒有在非洲紮根,後者的產量自1960年以來鮮有增長。撒哈拉以南非洲得到灌溉的耕地不足5%。隨著這片大陸快速城市化,本已吃緊的糧食系統將持續喪失務農者,而消費者數量大增。但如果引入現代農耕技術、並通過適當的商業操作使農民有財力應用它們,非洲這一潛在的“天下糧倉”不僅能自給自足,還可以有餘糧出口。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3-10/09/content_30237063.htm

http://mt.sohu.com/20160301/n438996541.shtm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