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種植業 馬鈴薯 農業 三農 農產品 農技小揹簍 2018-12-06

馬鈴薯,又叫土豆、洋山芋、地蛋,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在我國五大主食中排名第三(其他四種依次是小麥、水稻、玉米、高粱)。不論從種植面積還是產量上來看,我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生產大國,約佔世界的四分之一。

馬鈴薯在我種植的範圍非常廣、面積非常廣,很多地方的農民或多或少的都有種植。但是馬鈴薯也是比較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病蟲害的農作物(目前已知的對馬鈴薯具有危害性的病蟲害種類高達300多種),對產量和品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也讓廣大農民種植戶十分頭疼。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有關馬鈴薯病害的那些事兒,重點挑選發病範圍廣、病情危害重、防治管理難的幾種病害重點介紹:比如說馬鈴薯的早疫病、晚疫病、黑脛病、晚疫病、瘡痂病、粉痂病、軟腐病、環腐病、白絹病、小葉病等。下面和大家介紹幾種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常見、常發生、危害比較重的病害防治管理方法。

一、馬鈴薯早疫病的防治管理

1、早疫病的發病規律

馬鈴薯早疫病是一種可反覆傳染的真菌性病害,是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病害,在各地的馬鈴薯種植區都普遍發生,近年發病情況成上升趨勢。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馬鈴薯早疫病在整個生長期都有可能發生,但以馬鈴薯生長後期居多,主要發生在馬鈴薯的葉片上,同時對葉柄、莖蔓和地下薯塊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早疫病如果發生在馬鈴薯花期,會造成植株上的葉片提前乾枯脫落,全地一片枯黃,直接帶來輕則減產、重則絕收的後果;如果早疫病發生在馬鈴薯生長後期,則對產量影響不是太大,但也不可不防。

2、早疫病的病害特徵

馬鈴薯早疫病從苗期到成株都會發病,發病時一般從下部老葉開始傳染蔓延。

葉片受害後,先回出現近圓形、內有明顯黑色同心輪紋的黑褐色病斑,病斑與健部分解明顯,病情嚴重時會導致葉片變黃變褐、穿孔、乾枯,最後直接死亡脫落;在溼度過大的環境下,病斑上會長出黑褐色的黴層。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莖和葉柄受害後,一般發生在分叉處,病斑表現為線條性、凹陷的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會逐步發展成擴大化的橢圓或近圓形、有輪紋的灰褐或黑褐色色的大病斑,嚴重時導致馬鈴薯的莖葉乾枯死亡。

如果是地下莖塊受害,莖塊上會出現凹陷、圓形或近圓形、邊緣明顯的暗褐色病斑,薯皮下的組織會會有淺褐色、海綿狀的幹腐狀況;在潮溼的環境下,薯塊病斑上會長出黑色黴層,並逐步變質腐爛。

3、早疫病的防治方法

①儘量選擇抗病性強、成熟期早的品種種植,在播種時要提出病薯病種。

②選擇土壤肥沃、地勢較高、排水方便的地塊種植,播種前要深耕30公分左右進行滅茬殺菌,在施肥上要儘量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控制使用氮肥,建議採取測土配方施肥,可以培育壯苗壯棵,增強植株的抗病害能力。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③對於發病較重的地塊,應當避免重茬種植,可以豆科、禾本科等非茄科類作物換茬輪作2年以上,能夠顯著降低早疫病的發病率和危害。

④注意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環境,及時清理田間的病葉殘枝,適時儘早收穫,收穫後要把田間的殘枝落葉等及時清理出田外,進行集中焚燒,以減少病害菌的傳播源頭。

⑤在收穫和運輸馬鈴薯時,要小心輕拿輕放,以防機械損傷,在儲藏時應當把薯塊置放在通風陰涼的環境中。

⑥在藥物防治上,發病初期可以用70%代森錳鋅、40%滅菌丹、80%普諾、43%好力克、64%殺毒礬、50%撲海因、75%百菌清、40%大富丹、70%安泰生、47%加瑞農等藥物噴施防治,每隔20天左右噴施1次,連噴2-3次。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二、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管理

1、晚疫病的發病規律

馬鈴薯晚疫病(又叫疫病或瘟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其發病率和危害程度比早疫病要嚴重的多,所造成的減產量也更加嚴重。而且,在馬鈴薯整個生長期內,晚疫病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它不但危害馬鈴薯的葉片,同時也危害莖蔓和薯塊。在低窪積水地塊、排水不良、土壤溼度過大、過量使用氮肥、結薯期持續陰雨的地塊上,發病十分嚴重,而且比較難防治。

馬鈴薯發病後,如果防治不及時,在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該病7-10天內就會快速傳遍全田,造成馬鈴薯成大片的死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晚疫病是對馬鈴薯最具有滅絕性危害的主要病害之一。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2、晚疫病的病害特徵

馬鈴薯晚疫病一般會在開花前後表現出病害特徵,從下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

葉片受害後,先會從葉尖或葉緣出現水浸狀、周圍帶有淺綠色暈環的黃褐色或褐色小病斑,在田間溼度情況下,病斑會迅速擴大成黑褐色、水浸狀、長有一圈白色黴狀物的大病斑,葉背會密生出白色黴輪,直至導致植株枯萎死亡,在田間乾燥的情況下,晚疫病病斑發展比較慢,但會變褐變脆、乾枯破裂,卻不會長出白色黴層。

莖部、葉柄、薯塊受害後,先會出現條形的褐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會發展成紫褐色、凹陷的不規則大病斑,並向四周擴散蔓延,病情嚴重時,造成葉片萎縮,直至植株全部變黑腐爛,並有腐臭味兒。乾燥的環境下,病斑處組織會變的乾硬,潮溼的環境下,會導致腐爛變質發臭;如果把患病的薯塊切開,會發現果肉呈現出由從表面向內部逐步侵害的鏽褐色或紅褐色。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3、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①選擇抗病性能力強、無病害的品種,在土壤肥沃、地勢較高的地塊上適期高培土、早種植,不過度密植,避免重茬種植。

②在留種或選種,一定要嚴格篩選薯種,把有病害、腐爛的薯塊剔除掉;在播種前催芽時,要把出芽慢和不發芽的薯種全部剔除掉。薯種可以用58%甲霜靈·錳鋅+70%甲基硫菌靈+72%農用鏈黴素+滑石粉進行拌種,或用55度的溫水浸種20-25分鐘後催芽,可以預防多種病害的發生。

③在進行田間管理時,一方面要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控制使用氮肥,最好測土配方施肥,另一方面要做好田間病情巡查,及時清理田間的病株病枝病葉,在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的同時,減少病害菌傳播源,再一方面要避免澆水過量、過勤或大水漫灌,並及時做好雨後排水管理。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④對於發現的單棵病株,在及時拔除的同時,要撒施石灰進行病株周圍土壤的進行消毒殺菌,並用25%甲霜靈、72%普力克、66.8%黴多克等藥物進行噴施封鎖,以預防病病情蔓延到全田。

⑤在晚疫病發病初期時,可以用25%瑞毒黴、800倍的50%甲霜銅、500倍的58%甲霜靈錳鋅、600倍的64%殺毒礬、500倍的60%琥乙磷鋁、700倍的80%代森錳鋅、2500倍的50%氟啶胺等藥物全園噴施防治,可以根據病情控制情況連噴2-3次,每隔7-10天左右噴施1次。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三、馬鈴薯黑脛病的防治管理

1、黑脛病的發病規律

馬鈴薯黑脛病,也是一種從苗期到後期都可以發病的常見性病害,屬於細菌性軟腐類病害,帶菌病薯種植地塊、低窪積水地塊、高溫高溼地塊、重茬種植地塊以及降水較多的年份,該病發病率高、病情危害重。該病主要侵害馬鈴薯的莖稈和地下莖塊,使用染病種薯播種後會不出芽、不出苗或出芽後腐爛死棵;苗期染病,馬鈴薯植株矮小長不高;成株染病會造成植株萎縮。該病最明顯的特徵是患病植株明顯矮小、近地面出的患病莖基部變黑腐爛。

2、黑脛病的病害特徵

種子帶病害菌,播種後會腐爛成團,不發芽、長芽慢,或者導致剛長出的芽在土中後腐爛而無法長出幼苗。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馬鈴薯在苗期發病時,一般在株高15-18公分時表現出現症狀,植株的高度矮化明顯、莖節明顯變短,葉片會出現失綠黃化、向上捲曲,莖基不會變成棕色或黑褐色,莖稈內部變褐,幼苗植株會逐步萎焉枯死;此外,發生黑脛病的馬鈴薯植株經常不會結薯塊。

馬鈴薯在成株發病時,植株會失水下垂,病情發展迅速,在晴天時,植株上的葉片會發生萎焉,但葉片不會出現卷葉的情況,植株莖稈近地面的部位會變褐變黑,並且會快速的軟化腐爛,直至整株死亡;後期時,莖稈發生自然開裂後,還會流出大量的粘稠液體。

另外,病害菌會通過匍匐莖侵害地下塊莖,最先造成薯塊臍部發生腐爛,然後擴展到整個薯塊出現變黑腐爛現象,並有腐臭味。

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馬鈴薯發病比較嚴重,造成植株大批量的萎焉致死,莖塊大批量的腐爛。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3、黑脛病的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性強或經過脫毒處理的品種,在地勢乾燥較高、土壤肥沃、排水方便的地塊種植,根據氣候情況適時早種,不可種植種植密度過大,可以減少黑脛病的發生。

②在播種前,嚴格剔除病害種薯,並用55度溫水或高錳酸鉀、硫酸銅、三氯異氰尿酸等先浸種20-25分鐘消毒,然後再進行播種或催芽,或用草木灰、58%甲霜靈錳鋅、72%霜脲錳鋅等進行拌種晾乾後播種,可以預防後期發生病害。切薯刀具要用多菌靈等藥液消毒後再使用。

③對於病害嚴重的地塊,可以和豆科、禾本科等農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茬種植,但不可和茄科類農作物接茬種植。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④加強田間管理,不澆大水、不過勤過量澆水,及時做好雨後田間排水除溼,以防溼度過大誘發病害;及時發現並清除零星發病的植株,並用生石灰等對病株周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並用600倍左右的55%敵克鬆等藥物進行灌根或噴施,以防病害蔓延傳染其他健康植株。

⑤在馬鈴薯發病初期時,可以用每畝用100克的代森錳鋅、8克的噻黴酮、600倍的75%百菌清、500倍的58%甲霜靈錳鋅等藥物噴施防治,連噴2-3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注意交替用藥,以防發生藥物抗性。

⑥另外,對於在進行馬鈴薯收穫、運輸、裝卸、儲藏時,要避免機械薯皮損傷,否則也容易造成黑脛病的發生或者出現全窖腐爛的問題,入窖後的馬鈴薯要保持通風,溫度可以控制在1-4度左右。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四、馬鈴薯瘡痂病的防治管理

1、瘡痂病的發病規律

馬鈴薯瘡痂病,和以上積累危害部位不大一樣,它主要危害馬鈴薯的薯塊(病害僅限於表皮,並不深入到薯塊內部),使薯塊表面出現瘡痂狀的粗糙病斑病斑,這些病斑有的凸起、有的凹陷。該病雖然對產量影響不是太大,但發病比較普遍,會大幅降低薯塊的外觀品質,也會使薯塊不耐長期儲存。患有瘡痂病害的馬鈴薯,在市場上既不好賣,也往往賣不上好價格。

馬鈴薯瘡痂病,在重茬種植地、帶菌薯種種植的地塊、中性和微鹼性性的砂質土壤,比較容易出現該病。但在薯塊膨大期時,遇到連續性的陰雨天氣或者過多過量的澆水,在田間土壤溼度大的情況下,該病發病率比較高,在高溫乾旱的天氣裡,該病危害比較重。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2、瘡痂病的病害特徵

薯塊染病後,先會在薯塊表皮上的出現淺棕色的小突起斑點,數日後會發展成約0.5釐米大小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病斑會慢慢的擴大,變的粗糙硬化,到病害後期時,薯塊表面的這些病斑會逐步的變成凸顯或凹陷的瘡痂狀的乾硬病斑塊,病斑表皮破裂脫落後,會漏出斑內的粉狀、黃褐色的孢子菌團。但該病只發生薯塊的表皮上,對薯塊內部的薯肉沒有太大的影響。

3、瘡痂病的防治方法

①選擇無病害、抗病性強的品種或者脫毒品種,在地勢較高、土壤肥沃、保水性較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種植;對於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可以使用一些酸性的肥料,以增加土壤的酸度,保持土壤PH值在5-5.2左右。

②避免重茬種植,可以禾本科、豆科、非根菜類等農作物輪茬種植3-5年,但不可和非茄科類作物接茬種植;秋季收穫後,要及時進行35公分左右的深翻耕晒垡,以殺死土壤中潛藏的病害菌。

馬鈴薯種植,如何有效防治晚疫病、早疫病、黑脛病和瘡痂病?

③播種前,嚴格剔除帶病帶菌薯種,用溫水或藥液浸種消毒殺菌處理後再播種或催芽(文上有介紹),也可以用甲託+農用鏈黴素+滑石粉+阿米西達進行拌種;播種時,要合理密植,保持田地中植株有較好的透光通風環境。

④注意增施腐熟有機肥、生物菌肥等改善土壤環境,有條件的農戶可以在播種前用土壤熏蒸劑進行土壤消毒殺菌處理;在馬鈴薯結薯時少施氮肥,噴施鈣肥、硼肥、青枯立克等,能夠有效遏制瘡痂病害菌的繁殖;收穫及時清理田間的患病植株(不可過多使用石灰消毒)。

⑤在馬鈴薯結薯到膨大期時,要注意及時澆水保持田間土壤溼潤、水分充足,可以有效預防瘡痂病的發生。但在大雨後,要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的積水。

⑥在藥物防治管理上,可以在病發初期時,用1000倍的65%代森錳鋅、2000倍的72%農用鏈黴素、噻菌銅、絡氨銅、氫氧化銅、新植黴素等藥物噴施防治,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需要提醒的是,馬鈴薯瘡痂病重發病的時間在薯塊幼果期,在花前預防效果比較好,而且加強和改善田間管理比藥物防治效果好。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每日瞭解更多農業種植知識

文章獨家首發頭條號 搬運複製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