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雲:探尋並推廣中醫藥療效的共性

中醫 中藥 健康 科學網 2017-08-02
王鳳雲:探尋並推廣中醫藥療效的共性

王鳳雲

■卜葉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科副主任王鳳雲主任醫師本人比照片看起來更年輕,笑語盈盈的她,是個被歲月溫柔相待的人。“原本大學時並不喜歡的中醫專業,一路走來,卻讓我受益良多。”王鳳雲說,身心皆從中醫處獲益良多的她,此刻更願意分享和為中醫傳承做點事。

門診是面對每個“人”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要對每個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王鳳雲表示,她所面對的消化系統疾病,不像急診科那樣驚心動魄,也不像心腦血管那樣爭分奪秒,但患者症狀複雜多樣,反反覆覆,“有時是治癒,總是去幫助,常常去安慰”,這句話就是她的工作寫照。

醫療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醫護工作者面對的是有思想,會思考,受情緒影響、病痛折磨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與患者溝通成了她的第一要務。好多患者不理解,“通過摸脈不是就可以診斷了嗎?為何還要做檢查?”王鳳雲說:“解釋檢查對於治療的必要性及不做檢查的後果就成了我額外的工作,對於那些經過勸導仍不願做檢查的,我會提供保守的對症方案;還有部分患者由於經濟原因不想做,對於這類人群,我會盡己之力將其納入相關疾病課題組進行免費檢查治療,不符合的人群推薦他們去二級醫院做檢查以降低其經濟負擔”。臨床中,對於疾病治療之外的層層剝繭,她都當作是工作的一部分,甘之若飴。

是給予也是收穫

王鳳雲接診的大部分都是功能性胃腸病患者,屬慢病患者,有些患者已經跟隨她多年,她不僅熟悉患者本人,對患者家庭也有所瞭解。在她接診的過程中,一對年已古稀的老夫妻令他印象深刻。老爺子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表達能力不夠,智力不足3 歲,患有嚴重腹瀉,不可控制,同樣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伴卻把老爺子照顧得很好,老爺子每次來就診,衣著都非常整潔利落,這個細節深深打動了王鳳雲。

王鳳雲認為,沒有什麼工作能像醫生一樣對患者傾注如此多的關注,也沒有什麼關係能像醫患關係一樣,素未謀面卻放下芥蒂,訴說難言之疾和與疾痛相關的一切。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每個溫馨又嫻熟的瞬間,都像微風拂過王鳳雲的心頭,也深深滋養著她的心靈。

要傳承更要推廣

在從事中醫藥防治脾胃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的17 年中,王鳳雲作為重點學科後備學科帶頭人,以臨床建立了胃食管反流病等多個功能性胃腸疾病的病症結合動物模型,並進行了中醫藥的療效機制研究,同時積極推動中藥複方的新藥研發工作。面對中醫藥評價標準的缺失,她認為,“目前階段,中醫藥的療效評價還是要採用國際通行的相關標準,儘管這些標準可能不一定適合中醫藥自身特點,但中醫藥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準和規範,要在探索中求發展。中醫理論強調整體治療和未病先防,同時對於有些疾病,中醫藥的治療可圈可點,比如腫瘤放化療後的不良反應以及一些慢性病的治療,不能一味強求,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雙贏。

談及中醫藥發展中所面臨的困惑,她說:“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從來都是相伴而行,目前中醫藥的療效正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但這種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如何去推廣還面臨著比較大的困難,其推廣的方式我們一直都在探索中。”

《中國科學報》 (2017-07-25 第1版 要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