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處罰四家國內券商尺度截然不同

證監會處罰四家國內券商尺度截然不同

週五證監會處罰了三家券商,分別是行業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第八的國信證券,以及小弟海通證券。

原因是在2015年股災期間違反融資融券規定。中信證券被罰3.08億元人民幣並沒收了6200萬利潤收入。

這6200萬收入就是那部分犯規的融資融券的利潤所得。

額,要知道2015年末的時候中信證券至少11名高管和董事會成員人因內幕交易和洩露內幕消息被捕,包括其總經理程博明。

最後呢有4人認罪,涉嫌內幕交易。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因未能阻止僱員犯下據稱的不當行為而被迫卸任。

證監會處罰四家國內券商尺度截然不同

據悉,中信證券在2015年下半年A股暴跌期間,為總部位於美國的Citadel Securities進行看跌押注提供方便。

說白了就是幫人家做空A股,要不然怎麼會玩命的跌。

這些“惡意賣空者”的交易行為逾越了紅線,構成市場操縱,所以該罰的罰,該抓的抓。

再說說國信證券,連同期貨分支被罰1.05億元人民幣。

八成也和賣空有關,因為這次被處罰的三家券商犯錯的性質都是一樣的。

海通證券因為在為Citadel Securities開立一個保證金交易賬戶時作出虛假披露而受到處罰。涉案披露讓海通得以向Citadel Securities貸出現金和證券,即便六個月的要求尚未達到。

這些賣空者的幫凶,合起夥來捲走了不少money。但是對於投資者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錢是回不來了。

早些時間還有一家因為蘿蔔章被罰的證券公司——國海證券。

證監會處罰四家國內券商尺度截然不同

證監會宣佈,檢查發現國海證券存在內部管理混亂、合規風控失效、違規事項多發等問題,擬對國海證券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一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一年及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一年。

額。前兩項還好,最後一項影響不小,要抹去不少利潤。

事實的確如此。國海證券2016年公司債券主承銷總額1029億元,同比增長近2倍,債券主承銷收入9億元,同比增長164%,約佔國海證券營收的23%。

一下子30%應收沒了,心疼!說實話這個處罰比上面三家要厲害得多。之所以被重罰,主要是社會影響太差。

直接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一旦發生擠兌,那就是系統性風險,搞不好還會出現前海人壽所說的“群體事件”。

所以重罰一點都不冤,誰叫它撞槍口上了。

但是從實際效果,前三者對投資者的傷害要明顯大於國海。

因為是秋後算賬,又要控制影響,只能警告為主了。買券商股票的朋友,小心雷,看看國海的票子跌成什麼樣,你就明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