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超100億清倉中信建投,兩家要徹底劃清界限

作者: 格隆匯·邊疆塞外

6月25日晚間,中信建投平地一聲雷,拋出了一個被股東中信證券清倉式減持的大瓜,讓吃瓜股民備感“震驚”。

據公告顯示,中信證券擬在公告披露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及/或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其持有的中信建投全部股份。具體而言,中信證券共持有中信建投4.27億股,佔中信建投總股本比例5.58%。

中信證券超100億清倉中信建投,兩家要徹底劃清界限

(來源:中信建投公告)

以6月25日中信建投收盤價26.48元/股來看,中信證券減持中信建投回籠資金將達到113億元。不過,具體金額還需根據減持的市場價格有所變化。

2018年,中信證券的歸母淨利潤也僅僅為93.9億元。這也意味著此次減持中信建投股權,回籠資金將與去年全年淨利潤大體相當。

其實,僅在半月之前,6月13日,中信建投發佈股份解禁公告稱,在首次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股本變更為76.46億股,其中59.85億股為限售股,佔總股本的78.28%。其中,中信證券與世紀金源所持有的合計4.64億股限售股的鎖定期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個月,該部分股份將於2019年6月20日起上市流通。

這相當於解禁期僅僅剛過5天,中信證券就要全部清倉,一股不留了。這一則重磅消息,讓今日中信建投的股價表現沒有了懸念——一字板跌停,封單超過34萬手。不過,就在前5個交易日,中信建投還大漲超過33%。

中信證券超100億清倉中信建投,兩家要徹底劃清界限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中信建投作為券商的旗手,它倒下了,也拖累了整個券商板塊。截止發稿前,天風證券下跌6.41%,中國銀河下跌4.6%,東吳證券、長城證券以及第一創業跌幅均超過3%。

中信證券超100億清倉中信建投,兩家要徹底劃清界限

為什麼要清倉式減持?

中信建投此前是由中信證券出資60%和建銀投資出資40%組建而來。中信證券作為中信建投的曾經的當家人和實際控制人,為何會痛下殺手,劃清兩者之間的明確界限呢?

第一,現在不減持,更待何時。

目前,中信證券為中信建投的第四大股東,持有股權比例為5.58%。並且,解禁期已經剛過了。

中信證券超100億清倉中信建投,兩家要徹底劃清界限

截止6月25日收盤,中信建投的市值高達2025億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是出了名的小流通盤股,流通市值僅僅只有229億。中信建投去年6月20日在A股上市,流通A股僅4億股,在券商股中屬於較低者。

正是因為流通盤很小,又加上是次新股,遭遇遊資機構的瘋狂炒作。今年以來,中信建投更是大漲超過200%,僅次於華林證券的300%的漲幅。相比之下,中信證券的市值雖然也是超2000億,但漲幅卻只有區區46%。

大漲之後,中信建投的估值非常之高。中信建投的PB估值(市淨率)高達4.6倍,而中信證券則只有1.8倍,明顯高估。

如此之高的估值,中信證券現在減持,能夠賣個好價錢,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與“一參一控”政策有關。

2008年4月23日,國務院正式頒佈《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後,證監會對證券行業提出了“一參一控”的政策要求。

2012年9月20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84號公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其中,第十一條規定:“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這就是業界簡稱的“一參一控”。這是為“一參一控”的由來,市場俗稱為“1+1原則”。

去年12月25日,中信證券發佈了併購重組相關預案,籌劃發行股份購買廣州證券100%股份,震動業界。

中信又在收購廣州證券,如果它繼續持有中信建投證券的股權,會涉及到同業競爭的問題。比如,中信建投和廣州證券都在廣州市開設營業部,會涉及到競爭問題。所以,應該是制度性調整。

中信建投被唱空的聲音不斷

早在今年3月8日,華泰證券對中信建投出具“賣出”評級研報。當日,中信建投跌停收市,下一個交易日仍然下跌近8%。

中信證券超100億清倉中信建投,兩家要徹底劃清界限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中信建投估值遠高於同梯隊券商和國際投行,有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報告認為,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樂觀假設下業績預測),顯著高於同梯隊券商當前1.4-2倍PB和國際投行1-2倍PB估值水平。PB估值存在較大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評級。

近期以來,在中信建投股價高歌猛進的時候,至少有6家券商下調對中信建投估值,其中天風證券將其從“增持”下調至“持有”,中銀國際證券從“增持”下調“中性”,華金證券則從“買入—B”下調至“賣出—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