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腫瘤 浙江大學 常州 大學 上海 胃癌 健康常州 2019-04-30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在許多人印象中

外科主任大都是男醫生

而在常州市中醫醫院外二科

帶頭人卻是一位來自新疆的女醫生

她有著深厚的手術臨床積累,又師從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全國知名外科專家彭淑牖,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能一併拿下胰腺、肝臟、膽管癌手術的女外科主任。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柳詠

常州市中醫院外科學科帶頭人、主任。常州市醫學會普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常州市醫學會肝膽胰學組委員,常州市抗癌學會委員。

已完成腹部外科和消化道腫瘤手術數千臺,尤其擅長胃腸道腫瘤的根治性切除。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餘篇,SCI7篇。申報並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從醫30年,柳詠不僅追求精湛的手術技藝,更是把減少併發症、延長患者生命作為追求目標之一,以“永遠在應考”的心態書寫醫者初心。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外科女主任

幾年前

一位年過花甲的胰十二指腸腫瘤病人,急需切除胰頭腫塊。家人帶他從外地趕到常州中醫醫院,特意找到了柳詠。

老人在上海幾家知名醫院先後做過膽囊、肝膿腫、遠端胃癌根治術和膽中管查,在柳詠這裡已是第五刀,而且是腹部最大的手術。

在手術檯上,柳詠剖開患者早已滿是疤痕的腹部,發現腹腔消化道已經改建,組織解剖結構也被破壞掉了,解剖層次不在原位,且已發生粘連......但她仍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手術。

在手術室站了近10個小時後,柳詠終於完成了整臺手術,比常規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多花了六七個小時,病人術後順利出院。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柳詠曾在浙江大學醫學院師從著名外科專家、有“站在西醫外科手術前沿的中國人”之稱的彭淑牖教授。在肝膽外科,曾有祝學光等“五朵金花”引人矚目。隨著老一代肝膽外科女專家的離去和退出一線,能一併拿下胰腺、肝臟、膽管癌手術的女主任,在全國也已屈指可數了。柳詠正是其中之一。

永遠在應考

雖在常州中醫醫院從醫多年,其實,柳詠來自新疆,是內地支邊青年的後代。她的兒時理想並不是做醫生,而是當一名像電影裡那樣的外交官。不過她小時候身體不怎麼好,父母希望她以後從醫。加之中學時期數理化成績不錯,後來柳詠便選擇了醫學之路。

大學畢業後,柳詠進入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當時,這裡的許多醫生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二醫大等,造詣深厚、醫術高超。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柳詠在普外科成長得很快。

為了夯實外科基礎,柳詠常常圍著病房、手術檯36小時連軸轉。有時科裡的男醫生們出去聚餐,作為唯一一名女醫生,柳詠便留在醫院處理急診和病房的事情。

31歲時,柳詠已經成為一名較為成熟的二線醫生,開始獨立帶組了。

柳詠一直有著強烈的學習意識。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幾年後,她又攻讀了碩士學位,成為普外科的第一個研究生。讀研期間,她還發表了第一篇SCI論文。

後來,隨著醫院改建、普外科擴容,柳詠又遠赴浙江大學醫學院進修,並在那裡考取了博士,拜入彭淑牖教授門下。

彭教授的課深受歡迎,柳詠常常要和醫學院本院的博士“搶著”上課,此外,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病房裡。柳詠的努力獲得了認可,2003年“非典”期間,由於浙醫附屬醫院的人手不夠用,臨床科主任打破了“進修醫生不準獨立值班”的規矩,讓柳詠擔當了二線值班任務。

有一次

彭淑牖教授帶領大家完成了一例肝移植手術,在取出病肝後,便獨自一人開始了標記工作,肝門位置、病變部位、病變比例一一標出,然後開始解剖。那時彭淑牖已年逾古稀,而且早有了美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中國神刀”的美譽,誰也想不到,他仍然如此注重細節。

在柳詠印象中,彭教授仍有著極強的親和力。很多次動手術前,彭淑牖會提前一天到病房看望病人,做充分的溝通。家屬送他下樓,彭淑牖也不嫌其囉嗦,在電梯裡對家屬的問題一一作答。開完刀第二天,彭淑牖又一大早到病房探望。柳詠繼承了導師的醫者風範,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溝通。

一位做過膽囊微創手術的患者愈後評價柳詠:“柳主任為人很親切,術後每天都來詢問病情、叮囑飲食,熱心詢問術後恢復情況,真的非常認真負責。”

做了幾十年醫生,柳詠每天都要擠出幾個小時用來學習。

從最新的外國腹部外科手術學著作,到已經開過上百遍的某項手術案例,都在她的研習範圍。前者涉及最新理念和技術的學習,而後者事關術中多個細節的優化。

在柳詠看來,醫學的發展永無止境,而自己面對的病患也總有差異。

同樣一種膽囊炎,有的人做幾分鐘腹腔鏡就可以解決,有的人卻需要送進ICU病房觀察,這背後就是個體的差異。這就要求醫生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還要有精益求精的臨床造詣。加之現在是老齡化社會,需要手術的病人夾雜症多,外科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還要有廣博的各科功底,這便對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就像永遠的高三學生,永遠在準備應考,也要永遠去學習。”柳詠說。

醫者初心

在柳詠的帶領下,常州市中醫醫院外科得到了長足發展,外科醫生隊伍也成長起來。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可柳詠帶年輕醫生卻是毫無保留。一些疑難手術,柳詠放手讓他們親身操作,自己則從旁做助手。“在實踐中成就他們,責任我來挑。”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柳詠已經從醫30年。她時常告誡自己和身邊同事,永遠不要忘記了醫者的初心。在承受了很多壓力、身處緊張醫患關係的今天,在病人面臨危機的時刻,醫生依然要保持一顆同理心。“你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機器,病人有什麼需求,他的預期和你的醫療預期能否吻合,這些都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一想。”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醫生並非萬能,柳詠總是盡力而為。有的病能治,卻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而暫緩治療,柳詠只能給予充分理解。有的病人動手術有很高生命危險,柳詠會在說明情況後推薦更好的資源。

一次

一位患者找到柳詠做十二指腸手術。但柳詠發現,這個身高一米七五的病人,體重居然不到七十斤,這很可能意味著患者營養狀況極差。這種情況下,一旦開了手術將消化管道吻合,卻會因為不易長在一起,而導致易漏和反覆出血,非常危險。從患者生命安全角度考慮,柳詠最後推薦他到上海的專科醫院跑一趟。

還有的病人,手術存在一定風險,但為了延長患者壽命,柳詠也願意搏一搏。一位患者因為膽囊炎找到柳詠,他同時患有多年的心臟室壁瘤和附壁血栓。掛水治療未必能保膽,但如果手術,因為膽與心臟相連,這種情況下進行手術是一種“禁忌”,但仍有治本可能。看著病人對延長生命的渴求,柳詠不僅詳盡解釋了不同方案的利弊,而且聯合了麻醉師和護理團隊,最終順利實施了手術。

針對中醫院外科病人的特點,柳詠把術後康復好、併發症少、存活期長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之一。有不少八十多歲的患者在柳詠的悉心治療下,不僅解除了病痛、延長了生命,還提高了生活質量。還有許多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從揚州、新疆等地趕到常州來找柳詠就診。

在業餘時間,柳詠是一個沒太多愛好的人。除了看看書、回答一些老患者的問題,就是在家做做飯。她喜歡吃家裡的飯,也總是親力親為。柳詠還有一個愛好,就是過節。從春節、二月二、清明,到中秋、冬至,傳統佳節她幾乎一個不落下。二月二要剪髮,要是理髮店人多,柳詠便和家人象徵性地剪幾根頭髮;冬至要祭祖……“不一定非得做什麼,但要有這種生命的儀式感。”柳詠笑著說。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對於未來,柳詠希望能將更多的精力傾注於外科微創技術和外科疑難危重患者的救治中。

部分圖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來源:常州市醫學會、常州新週刊

編輯:陶燕君

校對:陸人傑、史偉

審核:王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部電話:85682578

大醫丨“永遠在應考”的女外科主任——柳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