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張俊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來,張俊廷主任始終堅持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秉持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孜孜不倦地鑽研專業技術,不斷突破神經外科手術禁區,引領我國神經外科顱底腦幹腫瘤的診療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眾多同行及患者稱讚其忘我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手術技藝和極佳的手術效果,譽其為神經外科領域的“亞洲第一刀”。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張俊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來,張俊廷主任始終堅持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秉持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孜孜不倦地鑽研專業技術,不斷突破神經外科手術禁區,引領我國神經外科顱底腦幹腫瘤的診療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眾多同行及患者稱讚其忘我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手術技藝和極佳的手術效果,譽其為神經外科領域的“亞洲第一刀”。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攻堅克難,不斷突破手術禁區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起,作為神經外科的技術骨幹,張俊廷在王忠誠院士指導下承擔了“脊髓髓內腫瘤和腦幹腫瘤”這一開創性攻關項目的主要工作。在這項課題的艱苦研究中,他參閱大量文獻、開展基礎實驗並結合臨床經驗,不斷突破手術禁區,從手術入路、顯微手術操作技巧、神經功能保護以及術後患者神經康復等不同角度,總結出一整套易於推廣的脊髓及腦幹腫瘤的臨床經驗和治療規範。張俊廷亦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張俊廷帶領的專業組年均治療各類腦幹複雜性手術300餘例,不僅例數居世界之首,在手術切除率、術後生存率、致殘率等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當時間進入到世紀之交,張俊廷敏銳地覺察到國內外顱底腫瘤外科遇到的發展瓶頸,遂開始致力於極具挑戰性的顱底腫瘤顯微外科規範化治療研究。其領導的專業組在國際上首創雙骨瓣乙狀竇前入路切除巖斜區腫瘤、首創經雙額擴展入路切除蝶竇區及上斜坡腫瘤的治療方法、首先開展了改良耳前顳下入路切除上斜坡、鞍旁及海綿竇腫瘤

從國內外文獻學習、到解剖實驗室研究、再到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張俊廷帶領專業組不斷在探索中前進,致力於更好地、更有效地解決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案。不僅全切除腫瘤,而且保護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了手術的副損傷,使顱底腫瘤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造福患者。以巖骨斜坡區腦膜瘤手術切除這一高難度手術為例,張俊廷從手術入路的改良到規範化治療的完善,累計治療了1200餘位病人,為迄今世界最大一組相關病例;在降低手術併發症及死亡率的基礎上,儘可能實現腫瘤全切,無論手術例數還是手術效果均居國際領先水平,令世界同行側目。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張俊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來,張俊廷主任始終堅持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秉持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孜孜不倦地鑽研專業技術,不斷突破神經外科手術禁區,引領我國神經外科顱底腦幹腫瘤的診療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眾多同行及患者稱讚其忘我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手術技藝和極佳的手術效果,譽其為神經外科領域的“亞洲第一刀”。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攻堅克難,不斷突破手術禁區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起,作為神經外科的技術骨幹,張俊廷在王忠誠院士指導下承擔了“脊髓髓內腫瘤和腦幹腫瘤”這一開創性攻關項目的主要工作。在這項課題的艱苦研究中,他參閱大量文獻、開展基礎實驗並結合臨床經驗,不斷突破手術禁區,從手術入路、顯微手術操作技巧、神經功能保護以及術後患者神經康復等不同角度,總結出一整套易於推廣的脊髓及腦幹腫瘤的臨床經驗和治療規範。張俊廷亦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張俊廷帶領的專業組年均治療各類腦幹複雜性手術300餘例,不僅例數居世界之首,在手術切除率、術後生存率、致殘率等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當時間進入到世紀之交,張俊廷敏銳地覺察到國內外顱底腫瘤外科遇到的發展瓶頸,遂開始致力於極具挑戰性的顱底腫瘤顯微外科規範化治療研究。其領導的專業組在國際上首創雙骨瓣乙狀竇前入路切除巖斜區腫瘤、首創經雙額擴展入路切除蝶竇區及上斜坡腫瘤的治療方法、首先開展了改良耳前顳下入路切除上斜坡、鞍旁及海綿竇腫瘤

從國內外文獻學習、到解剖實驗室研究、再到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張俊廷帶領專業組不斷在探索中前進,致力於更好地、更有效地解決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案。不僅全切除腫瘤,而且保護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了手術的副損傷,使顱底腫瘤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造福患者。以巖骨斜坡區腦膜瘤手術切除這一高難度手術為例,張俊廷從手術入路的改良到規範化治療的完善,累計治療了1200餘位病人,為迄今世界最大一組相關病例;在降低手術併發症及死亡率的基礎上,儘可能實現腫瘤全切,無論手術例數還是手術效果均居國際領先水平,令世界同行側目。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奇蹟湧現,認真診療每位患者

隨著張俊廷經驗和技術水平的日臻純熟,慕名前來就醫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從國外歸國就醫者。旅外華僑周先生,因顱內巨大腫瘤曾在國外某權威醫院行手術治療,由於腫瘤切除困難,僅行小部分切除,而病人大失血逾4000毫升(相當於成人總血液量)。無奈之下,病人回國求醫,來到北京天壇醫院。當時該患者腫瘤巨大,直徑達8釐米,並且腫瘤供血極其豐富,包繞重要神經血管。經過術前精心準備和反覆討論,張俊廷帶領手術團隊經過10餘個小時緊張奮戰,最終全切腫瘤,手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手術前已經失明3個多月的雙眼得以重見光明。諸如此類的一個個醫學奇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不斷見諸報道。眾多的患者來到北京天壇醫院,尋求張俊廷的診療意見。張俊廷總是不辭辛苦,耐心解答,幾乎每次都是最後一位看完門診的大夫。張俊廷說:“門診的時間很有限,我儘量多講一些,讓患者和家屬多些寬慰。”同時,還要向同樣辛勤付出的護士們致以歉意:“實在不好意思,耽誤你們下班了!”此外,為了方便偏遠患者就診,張俊廷領導的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幾乎每年都會赴外地進行義診,足跡遍佈中西部各省,張俊廷多次親自帶隊,為當地患者進行義務手術,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惠及了人民群眾,同時,也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神經外科的發展。

傳道授業,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張俊廷已培養畢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0餘人,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5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與此同時,張俊廷還承擔了首都醫科大學本科及研究生、進修醫師等的教學任務。此外,張俊廷還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顱底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秉持著只有廣大的年輕醫生和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提高了,更多的老百姓才會從中受益的觀念,張俊廷充分利用教學查房、課堂授課、學術會議交流等機會,將自己所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醫師。此外,利用互聯網進行疑難手術的全國高清視頻直播,也是近年來張俊廷每年必做的工作。當地醫生足不出院,也能身臨其境,感受頂尖神經外科大師的精湛技藝,並可適時交流。幾十年來,受張俊廷直接或間接指導過的神經外科醫生數以千計。

榮譽加身,初心不改繼續前行

張俊廷2002年入選北京市衛生系統“十百千”衛生人才計劃;200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北京市勞動獎章;2009年獲第二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10年團隊獲評北京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張俊廷創新工作室”;2011年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2013年獲北京市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二等獎;2018年獲“中國好醫生”,同年在第二屆國家名醫盛典中榮獲“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此外,多次獲得國家級、市級和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

“一系列的榮譽不僅是對我們過往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我不斷前進的鞭策。我們國家的醫療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有些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不同地域發展還很不均衡,我們醫務工作者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我一定不忘初心,繼續奮進。”張俊廷如是說。

本文轉載自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

附錄

關於2019年“最美醫生”候選人的公示

根據中央宣傳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開展的2019年“最美醫生”宣傳發布工作安排部署,擬於近期向全社會宣傳發布10名“最美醫生”個人和1支“最美醫生”團隊的先進事蹟。

為充分發揚民主,加強社會監督,現將候選人名單及事蹟簡介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19年8月5日至8月9日。公示期間如有異議,可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反映。同時,請告知或簽署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以利於調查核實和反饋情況。

特此公告

聯繫電話:01068791520、6879146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cn

“最美醫生”候選人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荃,女,1973年4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從重症醫學科到急診科,她把青春和夢想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兒科急危重症事業。所在的急診科每年接診全國各地患兒近20萬人次,每年搶救急危重症患兒超過2萬人次,她在團隊協作中一次次幫助患兒化險為夷、戰勝病魔。因為心裡惦記著患兒,她24小時待命。她還積極開展兒童意外傷害防範科普工作,深入邊疆地區開展健康教育、義診和帶教。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9年3月月度人物。

王東進,男,1963年6月出生,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他積極探索研發心胸外科新術式,減少患者創傷,作為自主知識產權被歐美地區國家引進。他率領團隊,克服困難,建立完善覆蓋蘇皖地區、全天候快速反應的診療服務平臺--“6小時生命圈”。他編撰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疾病預防、術前術後保健手冊,義診與科普活動涵蓋蘇皖地區80餘家簽約基層醫院。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5月月度人物。

王新華,女,1972年6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婦產科副主任護師。紮根傳染病護理事業27年,優質高效的護理,讓無數傳染病患兒重展笑顏,幫助“乙肝媽媽”孕育健康寶寶。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疫情防治,先後出色完成抗擊“非典”、抗震救災、防控“甲流”、菲律賓強颱風災後醫療救助、抗擊西非埃博拉疫情等急難險重任務。榮獲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12月月度人物。

石學敏,男,1938年6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他被譽為“鬼手神針”“鍼灸外交家”,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石氏中風單元療法”,致力於鍼灸學術交流和推廣,在國內建立58個鍼灸臨床分中心,先後赴世界100餘個國家及地區講學、診療,為中醫鍼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國內鍼灸臨床科研達到分子生物學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屆國醫大師,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5月月度人物。

莊仕華,男,1955年12月出生,武警新疆總隊醫院肝膽外科中心主任醫師。他紮根新疆47年,堅守醫療一線為邊疆各族人民服務,為數十萬患者解除病痛。他常年堅持為各族群眾送醫送藥,行程40餘萬公里,巡診39萬多人次,義務幫助26家偏遠貧困農牧區醫院和醫療點改善醫療條件,培養200多名技術骨幹,幫助680多個患者解除貧困。被評為“當代雷鋒”、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6月月度人物。

張俊廷,男,1955年3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他致力於顱底腫瘤顯微外科規範化治療研究,多年苦練精湛醫術,帶領團隊不斷突破手術禁區,挽救許多危重患者生命。他一心一意執著鑽研,取得多項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7月月度人物。

姚玉峰,男,1962年5月出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他致力於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探索,所創造的技術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解決了排斥反應這個世界難題。他已治療過30萬病人,為近3萬病人重新帶去了光明。他婉拒國外高薪,毅然選擇報效祖國,無償獻出專利,在全國推廣姚氏法角膜移植術,培訓4000多人次的角膜病專業人才。榮獲“白求恩獎章”,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7月月度人物。

顧方舟,男,1926年6月出生,2019年1月逝世,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他是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攻克脊灰方案的謀劃者,引領我國脊灰病毒學、免疫學研究及減毒活疫苗的研發,為脊灰疫苗的研發生產、國家政策的制定、計劃免疫的具體實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研發的脊灰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被稱為“糖丸爺爺”。

葛均波,男,1962年11月出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他積極推動心血管病防治事業的發展,多年來成功搶救了超過2000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自主研製的可降解塗層新型冠狀支架,平均每年使得超過10萬例冠心病患者獲益,可為患者和國家每年節省醫療費用支出十多億元。中國科學院院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白求恩獎章”,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11月月度人物。

譚曉琴,女,1983年4月出生,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鄉中心衛生院醫生。從醫十多年來,她始終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不斷充實精進醫療技術,憑著簡易的醫藥設備和滿腔熱情,守候著一方藏民的健康。在她的帶領下,鄉衛生院克服條件簡陋、人手不足、環境艱苦等困難,為藏區百姓幹實事、解實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群眾健康守門人的職責。榮獲“白求恩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9月月度人物。

中國志願醫生團隊。2017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凌鋒教授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聯合,發起成立由醫療專家組成的中國志願醫生團隊,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等方式,精準支援貧困地區醫療機構建設、救助弱勢病患群體、推動大國醫療援外。通過公開招募和學科內資格認定,截至目前已有1600多位各領域專家註冊成為中國志願醫生,分別赴雲南、海南、河北等地開展義診巡診、帶教查房、健康科普等志願活動。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2月月度團隊。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張俊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來,張俊廷主任始終堅持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秉持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孜孜不倦地鑽研專業技術,不斷突破神經外科手術禁區,引領我國神經外科顱底腦幹腫瘤的診療技術提升至國際先進水平。眾多同行及患者稱讚其忘我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手術技藝和極佳的手術效果,譽其為神經外科領域的“亞洲第一刀”。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攻堅克難,不斷突破手術禁區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起,作為神經外科的技術骨幹,張俊廷在王忠誠院士指導下承擔了“脊髓髓內腫瘤和腦幹腫瘤”這一開創性攻關項目的主要工作。在這項課題的艱苦研究中,他參閱大量文獻、開展基礎實驗並結合臨床經驗,不斷突破手術禁區,從手術入路、顯微手術操作技巧、神經功能保護以及術後患者神經康復等不同角度,總結出一整套易於推廣的脊髓及腦幹腫瘤的臨床經驗和治療規範。張俊廷亦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張俊廷帶領的專業組年均治療各類腦幹複雜性手術300餘例,不僅例數居世界之首,在手術切除率、術後生存率、致殘率等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當時間進入到世紀之交,張俊廷敏銳地覺察到國內外顱底腫瘤外科遇到的發展瓶頸,遂開始致力於極具挑戰性的顱底腫瘤顯微外科規範化治療研究。其領導的專業組在國際上首創雙骨瓣乙狀竇前入路切除巖斜區腫瘤、首創經雙額擴展入路切除蝶竇區及上斜坡腫瘤的治療方法、首先開展了改良耳前顳下入路切除上斜坡、鞍旁及海綿竇腫瘤

從國內外文獻學習、到解剖實驗室研究、再到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張俊廷帶領專業組不斷在探索中前進,致力於更好地、更有效地解決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案。不僅全切除腫瘤,而且保護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了手術的副損傷,使顱底腫瘤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造福患者。以巖骨斜坡區腦膜瘤手術切除這一高難度手術為例,張俊廷從手術入路的改良到規範化治療的完善,累計治療了1200餘位病人,為迄今世界最大一組相關病例;在降低手術併發症及死亡率的基礎上,儘可能實現腫瘤全切,無論手術例數還是手術效果均居國際領先水平,令世界同行側目。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奇蹟湧現,認真診療每位患者

隨著張俊廷經驗和技術水平的日臻純熟,慕名前來就醫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從國外歸國就醫者。旅外華僑周先生,因顱內巨大腫瘤曾在國外某權威醫院行手術治療,由於腫瘤切除困難,僅行小部分切除,而病人大失血逾4000毫升(相當於成人總血液量)。無奈之下,病人回國求醫,來到北京天壇醫院。當時該患者腫瘤巨大,直徑達8釐米,並且腫瘤供血極其豐富,包繞重要神經血管。經過術前精心準備和反覆討論,張俊廷帶領手術團隊經過10餘個小時緊張奮戰,最終全切腫瘤,手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手術前已經失明3個多月的雙眼得以重見光明。諸如此類的一個個醫學奇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不斷見諸報道。眾多的患者來到北京天壇醫院,尋求張俊廷的診療意見。張俊廷總是不辭辛苦,耐心解答,幾乎每次都是最後一位看完門診的大夫。張俊廷說:“門診的時間很有限,我儘量多講一些,讓患者和家屬多些寬慰。”同時,還要向同樣辛勤付出的護士們致以歉意:“實在不好意思,耽誤你們下班了!”此外,為了方便偏遠患者就診,張俊廷領導的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幾乎每年都會赴外地進行義診,足跡遍佈中西部各省,張俊廷多次親自帶隊,為當地患者進行義務手術,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惠及了人民群眾,同時,也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神經外科的發展。

傳道授業,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張俊廷已培養畢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0餘人,目前,在讀博士研究生5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與此同時,張俊廷還承擔了首都醫科大學本科及研究生、進修醫師等的教學任務。此外,張俊廷還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顱底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秉持著只有廣大的年輕醫生和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提高了,更多的老百姓才會從中受益的觀念,張俊廷充分利用教學查房、課堂授課、學術會議交流等機會,將自己所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醫師。此外,利用互聯網進行疑難手術的全國高清視頻直播,也是近年來張俊廷每年必做的工作。當地醫生足不出院,也能身臨其境,感受頂尖神經外科大師的精湛技藝,並可適時交流。幾十年來,受張俊廷直接或間接指導過的神經外科醫生數以千計。

榮譽加身,初心不改繼續前行

張俊廷2002年入選北京市衛生系統“十百千”衛生人才計劃;200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北京市勞動獎章;2009年獲第二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10年團隊獲評北京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張俊廷創新工作室”;2011年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2013年獲北京市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二等獎;2018年獲“中國好醫生”,同年在第二屆國家名醫盛典中榮獲“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此外,多次獲得國家級、市級和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局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

“一系列的榮譽不僅是對我們過往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我不斷前進的鞭策。我們國家的醫療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有些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不同地域發展還很不均衡,我們醫務工作者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我一定不忘初心,繼續奮進。”張俊廷如是說。

本文轉載自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

附錄

關於2019年“最美醫生”候選人的公示

根據中央宣傳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開展的2019年“最美醫生”宣傳發布工作安排部署,擬於近期向全社會宣傳發布10名“最美醫生”個人和1支“最美醫生”團隊的先進事蹟。

為充分發揚民主,加強社會監督,現將候選人名單及事蹟簡介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19年8月5日至8月9日。公示期間如有異議,可向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反映。同時,請告知或簽署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以利於調查核實和反饋情況。

特此公告

聯繫電話:01068791520、6879146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cn

“最美醫生”候選人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荃,女,1973年4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從重症醫學科到急診科,她把青春和夢想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兒科急危重症事業。所在的急診科每年接診全國各地患兒近20萬人次,每年搶救急危重症患兒超過2萬人次,她在團隊協作中一次次幫助患兒化險為夷、戰勝病魔。因為心裡惦記著患兒,她24小時待命。她還積極開展兒童意外傷害防範科普工作,深入邊疆地區開展健康教育、義診和帶教。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9年3月月度人物。

王東進,男,1963年6月出生,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他積極探索研發心胸外科新術式,減少患者創傷,作為自主知識產權被歐美地區國家引進。他率領團隊,克服困難,建立完善覆蓋蘇皖地區、全天候快速反應的診療服務平臺--“6小時生命圈”。他編撰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疾病預防、術前術後保健手冊,義診與科普活動涵蓋蘇皖地區80餘家簽約基層醫院。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5月月度人物。

王新華,女,1972年6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婦產科副主任護師。紮根傳染病護理事業27年,優質高效的護理,讓無數傳染病患兒重展笑顏,幫助“乙肝媽媽”孕育健康寶寶。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疫情防治,先後出色完成抗擊“非典”、抗震救災、防控“甲流”、菲律賓強颱風災後醫療救助、抗擊西非埃博拉疫情等急難險重任務。榮獲第45屆“南丁格爾獎章”,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12月月度人物。

石學敏,男,1938年6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他被譽為“鬼手神針”“鍼灸外交家”,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石氏中風單元療法”,致力於鍼灸學術交流和推廣,在國內建立58個鍼灸臨床分中心,先後赴世界100餘個國家及地區講學、診療,為中醫鍼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國內鍼灸臨床科研達到分子生物學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屆國醫大師,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5月月度人物。

莊仕華,男,1955年12月出生,武警新疆總隊醫院肝膽外科中心主任醫師。他紮根新疆47年,堅守醫療一線為邊疆各族人民服務,為數十萬患者解除病痛。他常年堅持為各族群眾送醫送藥,行程40餘萬公里,巡診39萬多人次,義務幫助26家偏遠貧困農牧區醫院和醫療點改善醫療條件,培養200多名技術骨幹,幫助680多個患者解除貧困。被評為“當代雷鋒”、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6月月度人物。

張俊廷,男,1955年3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他致力於顱底腫瘤顯微外科規範化治療研究,多年苦練精湛醫術,帶領團隊不斷突破手術禁區,挽救許多危重患者生命。他一心一意執著鑽研,取得多項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7月月度人物。

姚玉峰,男,1962年5月出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他致力於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探索,所創造的技術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解決了排斥反應這個世界難題。他已治療過30萬病人,為近3萬病人重新帶去了光明。他婉拒國外高薪,毅然選擇報效祖國,無償獻出專利,在全國推廣姚氏法角膜移植術,培訓4000多人次的角膜病專業人才。榮獲“白求恩獎章”,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7月月度人物。

顧方舟,男,1926年6月出生,2019年1月逝世,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他是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攻克脊灰方案的謀劃者,引領我國脊灰病毒學、免疫學研究及減毒活疫苗的研發,為脊灰疫苗的研發生產、國家政策的制定、計劃免疫的具體實施等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研發的脊灰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被稱為“糖丸爺爺”。

葛均波,男,1962年11月出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他積極推動心血管病防治事業的發展,多年來成功搶救了超過2000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自主研製的可降解塗層新型冠狀支架,平均每年使得超過10萬例冠心病患者獲益,可為患者和國家每年節省醫療費用支出十多億元。中國科學院院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白求恩獎章”,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11月月度人物。

譚曉琴,女,1983年4月出生,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斯木鄉中心衛生院醫生。從醫十多年來,她始終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不斷充實精進醫療技術,憑著簡易的醫藥設備和滿腔熱情,守候著一方藏民的健康。在她的帶領下,鄉衛生院克服條件簡陋、人手不足、環境艱苦等困難,為藏區百姓幹實事、解實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群眾健康守門人的職責。榮獲“白求恩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7年9月月度人物。

中國志願醫生團隊。2017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凌鋒教授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聯合,發起成立由醫療專家組成的中國志願醫生團隊,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等方式,精準支援貧困地區醫療機構建設、救助弱勢病患群體、推動大國醫療援外。通過公開招募和學科內資格認定,截至目前已有1600多位各領域專家註冊成為中國志願醫生,分別赴雲南、海南、河北等地開展義診巡診、帶教查房、健康科普等志願活動。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2月月度團隊。

“中國好醫生”張俊廷:顱底腦幹腫瘤領域的拓荒者

神外前沿-中國神經學科新媒體,聯繫郵箱53880941@qq.co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