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中考 高考 深圳 廣州 大學 上海 文章 人生第一份工作 不完美媽媽 菜鳥理財創始人洪佳彪 2019-07-28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當然,如果你是深圳戶籍,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畢竟深圳的高中錄取政策還是很照顧深戶的。

但如果你是非深圳戶籍,所面臨的限制和競爭簡直殘忍,今年深戶和非深戶的最低錄取線差了51分!

而且在錄取比例上,深圳的公辦高中也充分向深戶傾斜。

按照今年公佈的數據,每100個被公辦高中錄取的深圳考生,其中將近有72個是深戶考生,只有28個是非深戶考生。

這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所以,你問為啥有那麼多人會在一線城市搶已是天價的學位房,給自己的娃從小就報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當然,如果你是深圳戶籍,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畢竟深圳的高中錄取政策還是很照顧深戶的。

但如果你是非深圳戶籍,所面臨的限制和競爭簡直殘忍,今年深戶和非深戶的最低錄取線差了51分!

而且在錄取比例上,深圳的公辦高中也充分向深戶傾斜。

按照今年公佈的數據,每100個被公辦高中錄取的深圳考生,其中將近有72個是深戶考生,只有28個是非深戶考生。

這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所以,你問為啥有那麼多人會在一線城市搶已是天價的學位房,給自己的娃從小就報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答案很簡單,爸媽們好不容易打拼了小半輩子在一線城市安家落戶了,自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再次“輸在起跑線”上啊……

尤其像深圳這種人口平均年齡較輕,這幾年的新生兒童又呈爆發式增長的城市,如果不能加快公辦普通高中的建設,未來的深圳孩子在中考時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誇張!

02

深圳的中考淘汰率問題很典型,但不意味著這是隻在深圳才有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是深圳,幾乎絕大多數地方的公立普通高中升學率都在5-6成左右。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當然,如果你是深圳戶籍,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畢竟深圳的高中錄取政策還是很照顧深戶的。

但如果你是非深圳戶籍,所面臨的限制和競爭簡直殘忍,今年深戶和非深戶的最低錄取線差了51分!

而且在錄取比例上,深圳的公辦高中也充分向深戶傾斜。

按照今年公佈的數據,每100個被公辦高中錄取的深圳考生,其中將近有72個是深戶考生,只有28個是非深戶考生。

這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所以,你問為啥有那麼多人會在一線城市搶已是天價的學位房,給自己的娃從小就報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答案很簡單,爸媽們好不容易打拼了小半輩子在一線城市安家落戶了,自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再次“輸在起跑線”上啊……

尤其像深圳這種人口平均年齡較輕,這幾年的新生兒童又呈爆發式增長的城市,如果不能加快公辦普通高中的建設,未來的深圳孩子在中考時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誇張!

02

深圳的中考淘汰率問題很典型,但不意味著這是隻在深圳才有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是深圳,幾乎絕大多數地方的公立普通高中升學率都在5-6成左右。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數據來源於教育部2017年統計數據)

而另一邊,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多地的高考錄取率在七八成左右,還有一些省份甚至超過了90%。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當然,如果你是深圳戶籍,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畢竟深圳的高中錄取政策還是很照顧深戶的。

但如果你是非深圳戶籍,所面臨的限制和競爭簡直殘忍,今年深戶和非深戶的最低錄取線差了51分!

而且在錄取比例上,深圳的公辦高中也充分向深戶傾斜。

按照今年公佈的數據,每100個被公辦高中錄取的深圳考生,其中將近有72個是深戶考生,只有28個是非深戶考生。

這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所以,你問為啥有那麼多人會在一線城市搶已是天價的學位房,給自己的娃從小就報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答案很簡單,爸媽們好不容易打拼了小半輩子在一線城市安家落戶了,自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再次“輸在起跑線”上啊……

尤其像深圳這種人口平均年齡較輕,這幾年的新生兒童又呈爆發式增長的城市,如果不能加快公辦普通高中的建設,未來的深圳孩子在中考時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誇張!

02

深圳的中考淘汰率問題很典型,但不意味著這是隻在深圳才有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是深圳,幾乎絕大多數地方的公立普通高中升學率都在5-6成左右。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數據來源於教育部2017年統計數據)

而另一邊,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多地的高考錄取率在七八成左右,還有一些省份甚至超過了90%。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所以這也就告訴我們一個此前大家都不太重視的事實:

雖說中考的難度比高考要低不少,但中考的淘汰率確實也比高考要高多了。

只要上了高中,多數人最後都是有大學可以唸的。而想從初中到高中,的的確確意味著要幹掉差不多一半的同齡人。

估計很多人會說:菜導你又聳人聽聞了!

這年頭,大學生和研究生都遍地跑了,工作都不一定好找,你說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只有50%,怎麼可能呢?

確實,當我把上面的數據發到同事群裡的時候,菜導的很多同事也覺得很驚訝,表示這一現象顛覆了他們過往的認知。

但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同樣也沒有一個群體可以真正理解另一個不同的群體。

人最大的侷限性在於總是立足於自己、自己的圈子、自己所能看到的東西去判斷事物。

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身邊大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他們也就慣常於理解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多數。

這樣的認知偏差在生活中時有發生,菜導再來舉個例子:

很多人月薪6千還覺得自己收入很低,屬於“貧困人口”。

但在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統計公報中,按照收入高低對人數進行均等分,把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組為:

低收入組6440元,月均537元;中間偏下收入組14361元,月均1197元;中間收入組23189元,月均1932元;中間偏上收入組36471元,月均3039元;高收入組70640元,月均5887元。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你月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87元,就等於跑贏了全國80%的人。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和這個例子一樣難以理解,但卻一樣是赤裸裸的現實。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當然,如果你是深圳戶籍,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畢竟深圳的高中錄取政策還是很照顧深戶的。

但如果你是非深圳戶籍,所面臨的限制和競爭簡直殘忍,今年深戶和非深戶的最低錄取線差了51分!

而且在錄取比例上,深圳的公辦高中也充分向深戶傾斜。

按照今年公佈的數據,每100個被公辦高中錄取的深圳考生,其中將近有72個是深戶考生,只有28個是非深戶考生。

這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所以,你問為啥有那麼多人會在一線城市搶已是天價的學位房,給自己的娃從小就報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答案很簡單,爸媽們好不容易打拼了小半輩子在一線城市安家落戶了,自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再次“輸在起跑線”上啊……

尤其像深圳這種人口平均年齡較輕,這幾年的新生兒童又呈爆發式增長的城市,如果不能加快公辦普通高中的建設,未來的深圳孩子在中考時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誇張!

02

深圳的中考淘汰率問題很典型,但不意味著這是隻在深圳才有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是深圳,幾乎絕大多數地方的公立普通高中升學率都在5-6成左右。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數據來源於教育部2017年統計數據)

而另一邊,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多地的高考錄取率在七八成左右,還有一些省份甚至超過了90%。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所以這也就告訴我們一個此前大家都不太重視的事實:

雖說中考的難度比高考要低不少,但中考的淘汰率確實也比高考要高多了。

只要上了高中,多數人最後都是有大學可以唸的。而想從初中到高中,的的確確意味著要幹掉差不多一半的同齡人。

估計很多人會說:菜導你又聳人聽聞了!

這年頭,大學生和研究生都遍地跑了,工作都不一定好找,你說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只有50%,怎麼可能呢?

確實,當我把上面的數據發到同事群裡的時候,菜導的很多同事也覺得很驚訝,表示這一現象顛覆了他們過往的認知。

但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同樣也沒有一個群體可以真正理解另一個不同的群體。

人最大的侷限性在於總是立足於自己、自己的圈子、自己所能看到的東西去判斷事物。

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身邊大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他們也就慣常於理解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多數。

這樣的認知偏差在生活中時有發生,菜導再來舉個例子:

很多人月薪6千還覺得自己收入很低,屬於“貧困人口”。

但在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統計公報中,按照收入高低對人數進行均等分,把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組為:

低收入組6440元,月均537元;中間偏下收入組14361元,月均1197元;中間收入組23189元,月均1932元;中間偏上收入組36471元,月均3039元;高收入組70640元,月均5887元。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你月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87元,就等於跑贏了全國80%的人。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和這個例子一樣難以理解,但卻一樣是赤裸裸的現實。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一直以來,被大力普及的是九年義務教育,雖然後來也提出了要增強高中教育,但也只是增強而已,還並未達到全民普及的程度。

而如果你有留意過,會發現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的餐廳、髮廊、奶茶店等行當工作的,永遠都是些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

他們往往是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上了個職高後,就出來打工了。有的家裡條件差的,甚至都等不到初三畢業。

他們就像沉默的潮水,來來去去,無人關心。

03

也許有人會說:別慌啦,國家已經說要了普及高中教育了,接下來這種狀況肯定會大有改善啦!

其實還真未必。

的確,教育部在2018年下達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通知,要保證90%的學生接受高中教育。

"

核心提示:這場將淘汰掉一半人的考試,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每年暑假,總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成績理想,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有人考場失意,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原本並看不上的大學,或者握緊雙拳準備再戰一年。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生走向。

以上,我們說的是高考。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的是,人生的獨木橋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獨木橋比高考還要擁擠。

這裡,菜導說的是中考

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中考已經成為一件比高考還要難的事情。

01

最近,菜導的朋友圈出現不少和“深圳高中錄取率低”相關的信息。

一邊,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極力呼籲深圳市政府加大對高中的投入,讓深圳這座沒有農業的城市裡,公立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可以提高,使得在深圳工作的家長可以減輕後顧之憂。

另一邊,很多自媒體寫著關於深圳初中生及其家長之苦的文章,替他們道出心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這些文章,光是看看標題,就讓人有些瘮得慌。

但也別覺得這些文章是在聳人聽聞,因為背後的數據告訴你,這都是殘酷的事實。

近幾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差不多維持在50%左右。具體到2019年,深圳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則只有43.85%。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比起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深圳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高中教育問題。

從中考參考人數來看,上海、北京逐年下降,深圳卻是狂増。

而且今年上海的人數為7.5萬,北京為6.7萬,廣州為9萬,深圳為8萬,僅次於廣州。

但公立普通高中的數量,深圳則被其他三個城市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北京的數量是266所,上海是249所,廣州是120所,而深圳卻只有75所。

很顯然,人數更多,學校極少,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高中升學的這個獨木橋自然就非常難過了。

這種壓力也直接體現在錄取線遠超比例的上升中。深圳今年中考總平均分只增長3分,但錄取分卻增長了10分甚至二三十分。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當然,如果你是深圳戶籍,或許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畢竟深圳的高中錄取政策還是很照顧深戶的。

但如果你是非深圳戶籍,所面臨的限制和競爭簡直殘忍,今年深戶和非深戶的最低錄取線差了51分!

而且在錄取比例上,深圳的公辦高中也充分向深戶傾斜。

按照今年公佈的數據,每100個被公辦高中錄取的深圳考生,其中將近有72個是深戶考生,只有28個是非深戶考生。

這不僅是初中生們需要日夜拼搏與之抗衡的難關,更是無數家長朋友們需要嘔心瀝血為之努力爭取的機會。

所以,你問為啥有那麼多人會在一線城市搶已是天價的學位房,給自己的娃從小就報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答案很簡單,爸媽們好不容易打拼了小半輩子在一線城市安家落戶了,自然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再次“輸在起跑線”上啊……

尤其像深圳這種人口平均年齡較輕,這幾年的新生兒童又呈爆發式增長的城市,如果不能加快公辦普通高中的建設,未來的深圳孩子在中考時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誇張!

02

深圳的中考淘汰率問題很典型,但不意味著這是隻在深圳才有的問題。

事實上,不只是深圳,幾乎絕大多數地方的公立普通高中升學率都在5-6成左右。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數據來源於教育部2017年統計數據)

而另一邊,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多地的高考錄取率在七八成左右,還有一些省份甚至超過了90%。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所以這也就告訴我們一個此前大家都不太重視的事實:

雖說中考的難度比高考要低不少,但中考的淘汰率確實也比高考要高多了。

只要上了高中,多數人最後都是有大學可以唸的。而想從初中到高中,的的確確意味著要幹掉差不多一半的同齡人。

估計很多人會說:菜導你又聳人聽聞了!

這年頭,大學生和研究生都遍地跑了,工作都不一定好找,你說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只有50%,怎麼可能呢?

確實,當我把上面的數據發到同事群裡的時候,菜導的很多同事也覺得很驚訝,表示這一現象顛覆了他們過往的認知。

但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同樣也沒有一個群體可以真正理解另一個不同的群體。

人最大的侷限性在於總是立足於自己、自己的圈子、自己所能看到的東西去判斷事物。

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身邊大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他們也就慣常於理解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多數。

這樣的認知偏差在生活中時有發生,菜導再來舉個例子:

很多人月薪6千還覺得自己收入很低,屬於“貧困人口”。

但在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統計公報中,按照收入高低對人數進行均等分,把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組為:

低收入組6440元,月均537元;中間偏下收入組14361元,月均1197元;中間收入組23189元,月均1932元;中間偏上收入組36471元,月均3039元;高收入組70640元,月均5887元。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你月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87元,就等於跑贏了全國80%的人。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和這個例子一樣難以理解,但卻一樣是赤裸裸的現實。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一直以來,被大力普及的是九年義務教育,雖然後來也提出了要增強高中教育,但也只是增強而已,還並未達到全民普及的程度。

而如果你有留意過,會發現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的餐廳、髮廊、奶茶店等行當工作的,永遠都是些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

他們往往是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上了個職高後,就出來打工了。有的家裡條件差的,甚至都等不到初三畢業。

他們就像沉默的潮水,來來去去,無人關心。

03

也許有人會說:別慌啦,國家已經說要了普及高中教育了,接下來這種狀況肯定會大有改善啦!

其實還真未必。

的確,教育部在2018年下達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通知,要保證90%的學生接受高中教育。

50%的人,早在16歲就已經被淘汰了?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後開始奔走相告,覺得是個大利好,但實際上,我國高中階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由於目前職高辦學質量一般,所以沒啥孩子願意去讀,所以,教育部要求未來普高和職高的錄取比例要“大體相當”。

所以,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率上來了,並不意味著上普通高中的難度就降低了,如果把對職高的錄取比例考慮進去的話,以後的孩子想上普通高中,需要克服的困難只會越來越多。

當然,從社會發展的層面上來講,這並不算是個壞消息。

很多地區目前的中職學校質量並不好,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幫助不大,導致很多沒考上高中的學生寧願直接就去就業。

發展中職教育,提升中職教育的質量,可以讓很多原本在初中畢業後就面臨就業問題的學生多一些選擇。

但在目前,不管是社會的主流觀念,還是職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較弱的競爭力,都在促使家長們付出各種各樣的努力幫助孩子考上高中,完成人生中最為關鍵的一次跨越。

而當這個遊戲關卡越來越難過的時候,家長和學生們就更需要更認真去對待,相應的準備也要越來越提前了。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孩子人生中至關重要的第一關,還是早做打算,早打基礎,才能走得夠穩,成為那不被淘汰掉的5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