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辦中學的魅力——寧夏靈武市英才中學見聞

中考 高考 美術 升學考試 光明要聞 2017-05-25

“小朋友,你以後想上那所中學?”“英才!”

在寧夏靈武市,隨便問一下當地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十有八九都能得到這樣的回答。這是記者近日以自治區政協委員身份參加自治區政協專題調研組調研民辦學歷教育狀況時聽到的情況。

這裡提到的“英才”,是靈武英才學校,是一所只有十幾年歷史的民辦中學。2003年,原靈武一中拍賣改制,變成一所民辦公助的中學,現在分為初中、高中兩個校區,擁有3000名在校生。

靈武一中為什麼要整體轉讓、公開拍賣呢?

原來,在2003年以前,距自治區首府銀川只有幾十公里的靈武市,每年都有二三十位骨幹教師被挖走。這還不算,每年還有五六百名學生外流,其中有許多人學習成績好,被名校“掐了尖”。這種狀況,導致老師們工作信心不足,學生們學習熱情不高,而中考、高考的不理想,更是引起家長的不滿,甚至演化成一個社會問題。如何遏制這種局面、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呢?靈武市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對靈武一中進行改制,出臺了民辦公助的政策,適當提高了教師的待遇。沒想到,這個改革,竟然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僅留住了原來的骨幹教師,而且吸引了外地的優秀教師,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外流,減輕了許多家庭的教育負擔。

曾經擔任靈武一中校長、自治區政府參事、自治區政協委員、靈武市政協副主席的鄭培棠,出任改制後的靈武英才學校總校長。如今,他雖然71歲了,仍然擔任這個職務,仍然在校園裡忙碌。他對記者說:這個事,我幹了一輩子,還沒有幹夠。再說,我也不會幹別的啊!

靈武英才學校,聚集了一批優秀教師。現在,學校擁有16位自治區級骨幹教師,市、縣級骨幹教師也有21人,還有2個“靈武名師”工作室,多數教師都有高級職稱。在全國和自治區組織的教師技能競賽和中學生英語、數學競賽中,他們也都有不俗的表現,為寧夏掙得了許多榮譽。學校也先後獲得“全國民辦先進學校”“寧夏最具品牌價值民辦中學”“教育家辦學示範基地”等許多榮譽稱號。

記者在考察中看到,靈武英才學校的所有教學設施都達到了部頒標準。最近,他們又添置了音樂、美術、機器人教學器材,配置了錄播教室,升級了網絡閱卷系統,所有教室都採用電子白板授課,每間學生宿舍都有衛生間。

一所民辦中學,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辦學條件呢?鄭培棠向記者透露:改制14年來,董事會為改善辦學條件已投融資2億元,有效地提升了本校的教學質量和當地的辦學水平。

記者隨團前去考察時,正趕上學校在舉辦運動會,只見學生們都興高采烈地投入到各個競技項目之中。

為了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大力彰顯學生個性,學校組織了42個社團、每個社團每週都要開展一次活動,每個社團都有一名教師具體指導。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就都可以充分挖掘、展示出來了。記者注意到,學校辦公樓的樓道里懸掛的書畫作品都出自學生之手,其中有些書畫已達到較高的水平,據說,這對學生們的激勵作用很大,入選者也因此增添了幾分榮譽感和自豪感。

如此重視素質教育並組織這麼多社團活動,會不會影響應考成績?學校負責人張子冀為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自學校改制以來,中考升學率,始終保持在百分之百。高考成績,也是逐年上升:2014年,二本以上上線率達到51.5%;2015年,提高到58.6%;2016年,進一步提升到64.3%。這個成績,雖然比銀川的名校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對他們來說卻真的來之不易,是十幾年前都不敢想象的。

靈武英才學校成功的奧祕在哪裡呢?在校園裡,有一句標語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讓每個學生的名字都充滿著莊嚴和神聖!”這個理念,落實在教學中就是:“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絕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在靈武英才學校裡,除了有中考高考獎、特優生獎之外,還有“英才之星獎”“孝心獎”“顯著進步獎”,家庭貧困者還可以得到獎優幫困希望工程的資助。只要努力學習、只要不斷進步,都可以得到鼓勵,都可以有個美好的前程。

靈武英才學校以自己的辦學成績贏得了社會聲譽。難怪,當地還沒有畢業的小學生都對它充滿嚮往!難怪,家不在靈武的學生也希望到那裡就讀、也確有不少外地學生前來求學呢!(莊電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