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VAR:初衷是減少爭議,裁判水平也需提高

直播吧5月14日訊 中超第9輪的多場比賽當中,視頻助理裁判(VAR)的幾次介入引發熱議,再度讓VAR技術該如何應用於足球比賽成為熱點話題。對此,《人民日報》刊登文章,從多個方面對這一技術進行了點評和建議。

多次判罰引起熱議

中超聯賽從2018賽季引入VAR技術,減少了誤判,但針對判罰的討論卻不少。在12日上海上港隊與山東魯能隊的比賽中,VAR的幾次介入都很有代表性。此役傷停補時階段,先是魯能的破門被VAR認定越位,兩分鐘後,在VAR提醒下,馬日奇判給了上港一個決定比賽結果的點球。

短短3分鐘時間,魯能的心情就像坐上過山車,從看到勝利的喜悅,轉瞬間變為失敗的沮喪。3次VAR判罰,雖有探討空間,但並非誤判,只是短時間內連續做出不利於魯能的判罰,難免讓球員的心態失衡。

精確裁定仍有難度

在與上港的中超焦點戰中,魯能終場前攻入的一球,被判越位的球員是格德斯,大約超出了一隻腳的距離。無獨有偶,在中超第九輪天津泰達隊與上海申花隊的比賽中,VAR的一次介入也在賽後引起討論,泰達外援阿奇姆彭策動的一次破門,因為他越位在先而被判無效。有人質疑裁判判罰的準確性,認為阿奇姆彭的有效觸球部位(頭部和雙腳)並未超過防守隊員。

在中甲賽場,有視頻裁判在屏幕前用一張白紙比對疑似越位球員所處的位置,也引發了關注。據瞭解,VAR的最新操作系統裡已經有了越位自動劃線功能,這將給裁判做出正確判罰提供更多依據,相信出現在中國聯賽中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努力適應技術進步

足協在中超和中甲聯賽引入VAR系統,初衷是減少爭議性判罰,盡最大可能確保比賽公正性,然而可商榷的判罰仍屢屢出現。本賽季,中甲賽場甚至出現了視頻裁判在場上出現禁區內惡性犯規時不予介入的情況,讓VAR的公正性受到質疑。VAR的引入總是好事,隨著技術的成熟,對高水平、有擔當的裁判的需求也會越高。

(德里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