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北京6月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郭劍)北京時間6月2日晚,中超聯賽第12輪比賽,北京中赫國安客場挑戰天津泰達,最終2:1險勝保住聯賽領頭羊位置,至此中超聯賽進入間歇期,但包括李可在內的中赫國安隊7名球員,需要於今日啟程前往廣州,等待他們的不是休整,而是更加艱鉅的國足熱身賽任務。

在中國足協公佈的最新一期國家隊集訓名單中,“李可”赫然在列。如果不出意外,在6月7日對陣菲律賓隊的熱身賽中,首發出場的李可,將給中國足球帶來值得銘記的歷史性一刻:他將成為代表中國國家隊在正式比賽中出場的首位“歸化球員”。

這是李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李可表示“如願以償”,換句話說,能為中國國家隊效力,是李可去年決定放棄英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的重要原因。

李可的實力,確實能夠保證他在國足當中有一席之地。從第2輪聯賽中國足協掃清政策障礙,正式出臺《中國足球協會入籍球員管理暫行規定》,允許歸化球員出場之後,李可除第4輪聯賽因位置原因未能登場,已經首發打滿其餘9輪聯賽,收穫2粒進球。在右邊後衛和後腰兩個位置上,李可依靠驚人的穩定性贏得了國家隊教練組的信任,按照業內人士的看法,李可甚至還有位置前提的可能性。

中國足球是否會因為歸化球員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不得而知,但事實是歸化球員已經真正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員,他們將身披國家隊球衣,高唱國歌,在球場上為國爭光。

“歸化”來了!國足征戰世界盃預選賽有了新幫手?

李可(著綠衣者)在比賽中。視覺中國供圖

國足需要什麼樣的“歸化球員”?

最近一個階段,“歸化球員”的討論熱度,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裡皮迴歸”和今年9月就要進行的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裡皮、40強賽,對中國足球來說都不是新鮮事,只有“歸化球員”,才是這一屆國足向卡塔爾世界盃發起衝擊的“升級版本”。

中國足球自然還沒有達到必須依賴歸化球員的程度,但是國家隊要想在40強賽和12強賽中有所作為(獲得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決賽圈資格),從目前的情況看,沒有歸化球員的幫助很難如願。

所以現階段進入國家隊的歸化球員李可,所需要承擔的使命並不複雜:盡全力幫助國家隊打好40強賽,以及接下來的12強賽。

關於“中國足球是否需要歸化球員”的討論,早在2014年包括國家體育總局以及公安部在內的相關部門就已經達成共識:中國足球“可以有”歸化球員,國家隊也“可以有”歸化球員。

2015年初,國務院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後審議通過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是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隨後中國足球行政層面的諸多改革發展措施,均可由這一份業內人士簡稱為《50條》的文件中找到理論依據。

在《50條》中關於“國家隊”的表述,“技藝精湛、作風頑強、能打硬仗、為國爭光”為核心內容,而“提高運動素質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國家隊球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的補充批示,也顯示出中國球迷對國家隊的期待,其實並非僅僅“打進世界盃”那麼簡單——球隊的好成績和優秀作風,以及對青少年足球熱情的激發,缺一不可。

只有滿足以上條件的“歸化球員”,才是中國足球、中國國家隊所需要的“歸化球員”——國際足聯關於“歸化球員”的限定只是條件範圍,中國足球仍然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合適人選的權利。

“血緣關係”決定歸化與否?

就像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自然而然成為中國體育的職業化改革試驗田一樣,中國足球的“歸化”也將在某種程度上開啟中國體育的“歸化”之門——按照計劃,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奧運軍團都會出現“歸化運動員”的面孔。

中國體育界的“歸化”早有先例,只是並不普遍。

2008年便代表中國馬術隊征戰北京奧運會的華天,是中國奧運史上第一位馬術三項運動員。這位出生在英國倫敦的華裔後代,2006年時選擇放棄英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已經代表中國隊參加過北京、倫敦、里約熱內盧三屆夏季奧運會,上週他與隊友合作,歷史上首次獲得奧運會團體比賽資格,這意味著明年他將出現在日本東京代表中國隊完成自己的第四屆奧運之旅。

如果說華天的“歸化”,類似於海外華僑華人的“迴歸”,如今李可的“歸化”,也像是這種“迴歸”的延續——李可出生在倫敦,外公、外婆為中國人,母親為英國人(華裔)。據引進李可的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介紹,李可家人並未干涉李可的選擇,而李可本人最終選擇加入中國國籍,也是基於對自身實力的清醒認知。

對於外來球員而言,“入籍”程序相對複雜。此前由公安部移民管理部門負責的“入籍”事宜,因2018年國務院批示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仍由公安部負責管理),升級為由國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務服務中心負責實施及審批——按照正常程序操作,“入籍”需要將近一年時間才能完成,李可之所以能順利成為首位在中超亮相的歸化球員,甚至首位國足歸化球員,一靠其自身實力,二靠中赫國安俱樂部提前佈局以及專業化的運作方式。

相比自身擁有中國血緣關係的李可,埃爾克森和高拉特這兩位巴西鋒線殺手,想要加入中國國籍、並代表中國國家隊出戰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還要經歷一些波折——儘管在國際足聯關於“歸化球員”的參賽資格認定方面,埃爾克森和高拉特可以符合“從未代表原國籍足協參加過正式國際比賽”、“本人18歲後連續在該會員協會所在國家/地區境內居住五年以上”兩項規定,從而“取得代表新會員協會參賽的資格”,但“沒有任何中國血緣關係的外籍球員是否歸化”的疑問並沒有得到相關部門明確答覆。據記者瞭解,今年9月開始的40強賽,只有李可或者侯永永能夠代表國家隊出戰,而明年6月之後的12強賽,埃爾克森或者高拉特能否以歸化球員身份代表國足出戰,則要根據比賽進程才能確定。

“歸化”來了!國足征戰世界盃預選賽有了新幫手?

埃爾克森(著紅衣者)在中超比賽中。視覺中國供圖

比“歸化”更重要的是“青訓”

在亞洲足壇,儘管“歸化球員”已是常規操作,但真正對於“歸化球員”持完全開放態度的亞足聯會員協會卻不多見,菲律賓是其中之一,而卡塔爾足協的“歸化”則並非像外界宣傳一樣僅以“僱傭兵”形式存在。

今年1月在阿聯酋舉行的亞洲盃賽,國足小組賽第二個對手菲律賓隊,23人名單中21人為歸化球員,0:3輸給國足的小組賽,菲律賓首發11人均為歸化球員,其中包括曾在中超河南建業隊效力的西班牙人哈維爾——但菲律賓隊小組賽3戰皆負沒有出線,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急功近利的“僱傭軍團”效果不佳。

此外獲得本屆亞洲盃賽冠軍的卡塔爾隊,雖然也有多名“歸化球員”為其效力,包括鋒線殺手阿里和防守悍將艾爾·拉維,但能夠讓卡塔爾隊站在亞洲之巔的最大助推力,無疑來自於卡塔爾“阿斯拜爾精英學院”出產的優秀本土年輕球員幫助球隊補平短板——最好的證明是2014年U19亞青賽,韋世豪、張修維領銜的國青隊與卡塔爾U19國青隊在1/4決賽中相遇,結果沒有歸化球員助陣的卡塔爾本土國青精英4:2取勝中國國青,那屆亞青賽卡塔爾國青最終奪冠,初步顯示出10年耕耘後的青訓成果,而那屆亞青賽冠軍成員當中,多達8人在5年後進入國家隊並收穫亞洲盃冠軍。

曾多次折磨國足防線的高大中鋒塞巴斯蒂安原籍烏拉圭,2006年入籍卡塔爾,成為卡塔爾進攻核心——這是卡塔爾第一批歸化球員,嚐到甜頭的卡塔爾開始嘗試歸化高水平球員,但與此同時,卡塔爾更是花費巨大精力、物力與財力打造“阿斯拜爾精英學院”,“阿斯拜爾精英學院”15年的堅守,讓大批有志於足球事業的卡塔爾青少年立足本土便得到了較好的足球教育,而卡塔爾成為亞洲強隊,實則是對其青訓體系的最好褒獎。

日本足球也是平衡“歸化”與“青訓”最好的例子。日本國家隊歷史上出現過“歸化球員”,比如中國球迷熟悉的拉莫斯、洛佩斯、三都主、田中斗笠王,但日本歸化球員均非該國足協刻意尋找“能幫助日本國家隊提高成績的入籍球員”,拉莫斯、洛佩斯、田中斗笠王均為日本人後裔,與日本文化並無隔閡,既有為日本隊效力的願望,日本足協自然樂意,而在日本足球體系當中,“歸化球員”只作為補充存在,真正佔據主導地位的還是擁有幾乎不遜於歸化球員技戰術能力的大量日本本土球員——2016年12月18日,全部以本土球員出戰的鹿島鹿角隊,在當年世俱杯決賽中90分鐘內與皇家馬德里戰成2:2平,雖然加時賽C羅進球最終鹿島鹿角隊2:4告負,但這一戰讓全世界球迷看到日本足球的紮實底蘊;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1/8決賽,沒有歸化球員的日本隊在2:0領先的情況下被比利時隊3:2逆轉,再次令全世界球迷感受到日本足球的本土力量。

“個別歸化為輔,本土精英為主”,是日本足球可以為中國足球提供的最好借鑑,其因果關係不容顛倒——以歸化球員為主,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國家隊成績的做法,或許會讓中國足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付出更大代價。

中國足球的未來不在“歸化”在“規劃”

李可的“歸化”,以及下一個“歸化”的李可,自然是現階段中國足球、中國國家隊所需要的有力補充——這由國足無人可用的窘迫現狀所決定,但“歸化”治標難治本,國足重新成為亞洲強隊、世界盃決賽圈常客,需要的是“規劃”以及“執行”。

仍以亞洲青訓體系最為完善的日本為例,正是得益於長期規劃和不摻雜私心的科學執行,目前該國可以派出多支球隊應對各級別、各年齡段國際賽事。

正在法國進行的土倫杯,日本U22國奧首戰衛冕冠軍英格蘭隊,最終2:1逆轉取勝;同時在波蘭舉行的U20世青賽,與意大利隊、墨西哥隊和厄瓜多爾隊同組的日本國青隊1勝2平積5分隨意大利隊出線,他們淘汰賽對手為韓國國青隊;而兩週後即將在巴西舉行的美洲盃賽,日本隊作為受邀隊參賽,主教練森保一給出的名單當中,還有17歲的“天才少年”久保健英,20歲的法政大學學生上田綺世,21歲的新銳前鋒前天大然。

三線出擊的日本適齡國字號球隊,還能做到每支球隊新老搭配,中國球迷對此只能感慨技不如人——為保證國家隊贏下6月7日主場與菲律賓隊的熱身賽,張玉寧、楊立瑜、朱辰傑3名適齡球員無法跟隨希丁克征戰土倫杯,只能先“馳援”國足以便40強賽分組抽籤時獲得種子身份,兩相對比,人才厚度自有分曉。

將希望寄託於“歸化”只是短期捷徑,這樣的作法即便適度適量,也難以支撐長期發展——以去年平昌冬奧會為例,冰球水平落後的韓國隊為達參賽目標,迅速“歸化”了7名原籍美國、加拿大的冰球運動員加入韓國國籍,併成為韓國冰球國家隊隊員參加平昌冬奧會,即便如此,這支“歸化球員為主、本土球員為輔”的冰球隊還是在淘汰賽資格賽中不敵芬蘭出局,而在冬奧會結束之後,便有幾名歸化球員“不知去向”。“為了比賽而歸化”的弊端,正在於缺乏持續性與延展性,無法對項目自身在本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足球、中國體育當以此為鑑,哪怕已經和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相提並論的卡塔爾世界盃預選賽迫在眉睫,“飲鴆止渴”的做法亦不可取,把中國足球的希望和未來寄託在“歸化”身上,更是不願在中國足球領域深耕細作的糟糕態度。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