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國內最大煉化企業白鷺棲息,16年來節約10個西湖水量

煉化廠區內白鷺棲息、雲霧繚繞的“大煙囪”變身“城市加溼器”、水上發電水下養魚……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進國內最大煉化一體化企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下稱鎮海煉化),一窺城市型煉廠如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鎮海煉化的前身是始建於1975年的浙江煉油廠,坐落於東部沿海城市浙江省寧波市。目前,鎮海煉化擁有2300萬噸/年的原油加工能力,100萬噸/年的乙烯生產能力,海運碼頭吞吐能力達到4500萬噸/年,倉儲儲存能力超過350萬立方米,形成了“大煉油、大乙烯、大碼頭、大倉儲”的產業格局。

但鎮海煉化並未止步於國內最大煉化企業的稱號。作為中國石化首批綠色企業之一,鎮海煉化正朝著世界領先綠色石化基地的目標跨越升級。

澎湃新聞在走訪中瞭解到,鎮海煉化“惜水如油”,通過新鮮水、循環水、化學水、汙水四水共治,在企業內部實現循環用水。16年來,鎮海煉化已處理回用的水資源超過了1億噸,相當於節約了10個西湖的水量。

在鎮海煉化林立的煉化塔林中,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化生產裝置建設如火如荼。按照計劃,該裝置採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生產技術,以餐飲廢油為主,可摻煉非食用油脂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設計年產10萬噸生物航煤。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碳排放可減少35%以上,同時也為地溝油找到新出路,減少其重回餐桌風險。

自“十三五”以來,鎮海煉化啟動新一輪的環保提標改造工作,投入約10億元,對硫磺尾氣、加熱爐煙氣等進行提標改造。企業綠色發展的成效由大自然的“生態檢驗師”——每年遷徙至煉化廠的鷺鳥考核。鷺鳥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每年3月至9月,成群鷺鳥會飛到鎮海煉化廠區內的小樹林中安家生子,至今已經歷十多代繁衍。

這家國內最大煉化企業白鷺棲息,16年來節約10個西湖水量

廠區裡的白鷺園

設計年產10萬噸生物航煤,地溝油找到新出路

在鎮海煉化廠區內,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化生產裝置正在建設中。通過這套裝置,地溝油將變身航空燃料。

所謂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櫚油、麻風子油、亞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動物脂肪等,尤其值得注意的原料還有餐飲廢油。

按照計劃,鎮海煉化的上述裝置採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生產技術,以餐飲廢油為主,可摻煉非食用油脂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設計年產10萬噸生物航煤。

鎮海煉化煉油四部黨總支書記、副主任張建民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地溝油等製取生物航煤的原料經過有資質的地方企業收購後需進行預處理,在經歷脫鹽、脫固體雜質、脫水等工序後交由鎮海煉化。

這些經過預處理的原料再經泵升壓與氫氣混合,經加熱爐升溫進入加氫處理反應器脫硫、氮、氧、氯等,反應生成油再與氫氣混合,依次進入加氫轉化反應器和後精製反應器進行油品裂化和烯烴飽和,生成的精製油還要經過分餾塔進行組分切割,最後生物航煤餾分油出裝置進成品罐。

早在2006年,中國石化啟動生物航煤研發工作。2011年9月,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在下屬生產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業示範裝置及調和設施。3個月後,該裝置首次生產出合格生物航煤。

2013年4月24日,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橋機場由東航成功完成技術試飛,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後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此後,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還經歷了由海航執飛上海至北京的首次商業飛行、北京至美國芝加哥的首次跨洋商業載客飛行。

張建民表示,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在全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可減少50%以上,環保效益高。

中國航空煤油消費指數顯示,2018年我國航油年消耗量以3500萬噸躍居世界第二。通常1噸傳統航煤燃燒後將排放3.2噸二氧化碳,若我國傳統航煤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噸生物航煤至少減排35%來計算,一年可減排近40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植樹超3億棵、20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這家國內最大煉化企業白鷺棲息,16年來節約10個西湖水量

生物航煤(左)與餐餘油(右)外觀對比

和地溝油原先黃褐色的渾濁粘稠狀態不同,製取出的生物航煤透明潔淨,外觀上與礦泉水相似。儘管目前生物航煤的商業化推廣仍面臨能耗和成本高等難題,但利用地溝油製備生物航煤讓鎮海煉化走出一條餐飲廢油資源化綠色應用的新路,張建民表示,“我們給地溝油找到了出路,減少了地溝油重上餐桌的風險,體現社會效益。”

另外,製備生物航煤所用的氫氣一部分來自於煤焦制氫。這套今年剛投料開工的煤焦制氫裝置以水煤漿為原料,運用中石化自有技術,每小時可產氫氣12萬標準立方米,有助於深入探索煤炭資源的清潔化應用。

這家國內最大煉化企業白鷺棲息,16年來節約10個西湖水量

綠色管廊

惜水如油,16年處理回用水資源相當於節約10個西湖水量

當澎湃新聞記者登上鎮海煉化的一處瞭望臺俯瞰,廠區裡2000多平米的小樹林中,白鷺、夜鷺、牛背鷺密密麻麻地立在樹枝上、屋頂上。小樹林的一邊是公司倉庫,另一邊是液化氣裝瓶站,距離航煤儲罐只有100多米,距離最近的煉油裝置400多米。

通過安裝在廠區裡的三個攝像頭,還能找到樹叢中不少成年白鷺窩在巢中孵蛋,其中一隻又站起,用長尖嘴頂了頂幾個白鷺蛋調位置。很難想見,鷺鳥已在煉化廠歷經十多代繁衍。

鎮海煉化宣傳部(企業文化處)部長黃仲文說,鎮海當地人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在鎮海煉化工作是不是需要佩戴防毒面具。實際上,每年遷徙至煉化廠的鷺鳥已給出答案。

鷺鳥選擇棲息地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水源。早在2003年,鎮海煉化就擴大汙水回用能力,推行清潔生產、減汙減排,有效改善廠區和周邊地區的環境。2004年鎮海煉化成為全國首批八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之一。

在鎮海煉化,沒有“廢水”一說,而是用工業水代替。鎮海煉化公用工程部水務副總工程師虞碧川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這是因為鎮海煉化實現新鮮水、循環水、化學水、汙水這四水共治,讓水在企業內部循環利用。

例如,新鮮水除了少量用於循環水補水外,大部分用於化學水制水;循環水、排汙水和化學清洗水送至汙水處理高鹽系統,通過深度脫鹽處理後回用於化學水制水,經適度處理後的合格外排汙水則用於循環水補水。實際上,考核汙水處理成效的一個直觀例證是,原本外排的汙水經過處理後可直接飲用。

“企業做好水工作,道理就和老中醫治病原理一樣,把這四種水在企業內全部調節好,實現內部循環。”鎮海煉化惜水如油,如今實現了汙汙分流、分質處理、分級利用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達到煉油工業廢水近零排放,其噸油新鮮水單耗0.32噸,噸油外排汙水僅0.065噸,居國際領先水平。

虞碧川表示,從2003年至2019年4月,16年時間裡,鎮海煉化已處理回用的水資源超過了1億噸,相當於節約了10個西湖的水量,工業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8.6%。

這家國內最大煉化企業白鷺棲息,16年來節約10個西湖水量

汙水處理場

此外,“十二五”期間,鎮海煉化投資9.2億多元建設脫硫脫硝等20餘個環保治理項目,“十三五”以來啟動新一輪環保提標改造工作,投入約10億元,對硫磺尾氣、加熱爐煙氣等進行提標改造。

鎮海煉化的消防備用水庫——嵐山水庫在去年2月投運光伏發電,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一水兩用、漁光互補”模式。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廠相比,嵐山水庫光伏發電年節約5.98萬噸標煤,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5.13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約5032噸、氮氧化物約532噸,能源與環境效益顯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