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對於項羽,歷史上有這兩首詩最為人所知曉: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對於項羽,主席就指出他戰敗的三個最大錯誤:其一、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不應放走劉邦;其二、機械遵守鴻溝協定;其三、最不應該建都徐州。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兩千多年前,隨著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反秦大幕正式拉開,各地起義勢力紛紛扛起大旗,反抗秦朝殘暴統治。時逢亂世,群雄並起,作為當時反秦力量的中堅,項羽始終保持著英勇無畏,氣吞山河的魄力。

秦末時期,西楚之地響應反秦號召,起兵對抗秦朝。項梁死後,項羽成為楚軍領袖,同時,亦為軍隊的靈魂人物。項羽為人勇猛霸氣,又被稱為“西楚霸王”,楚軍在他的率領下,勢不可擋,橫掃對手,敢於挑戰任何困境。

項羽在古時最為符合人們心中的英雄標準,無畏勇猛,剛正不屈、大將風範等,無疑是對項羽最好的形容。反觀項羽的對手劉邦,自小從底層打拼而起,滿身市井無賴氣息,在戰場上陰險狡詐、低劣手段盡出,總之,他為了取勝,無所不用其極。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儘管如此,劉邦早期與項羽對戰中,並不佔便宜,屢戰屢敗,然劉邦手下良將諸多,如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在楚漢之爭中,可謂是功勳卓著,付出甚多。

劉邦雖然奸詐,但是,也側面體現出其精明,懂得抓住項羽自傲弱點,暗渡陳倉、明修暗道,最終先後取得咸陽、巴蜀之地,再至後來入漢中、拉攏異姓勢力。最終,劉邦擊敗項羽,奪取天下,建立漢室基業。

楚漢戰爭初期,無論從軍事實力、將領能力,項羽部無疑都吊打劉邦部,但是,為何偏偏劉邦奪取了天下呢?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後世對於項羽的評價,有褒有貶,聽到最多的評價即為“有勇無謀”。誠然,我們不可否認這點,世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項羽落得悲慘結局,筆者想正是他孤傲自大的性格導致。另外,項羽光明磊落的性情,令他錯過奪取天下的最好時機。

最令人拍腿痛惜的無疑是“鴻門宴”,如果,項羽變得“奸詐”一點,恐怕後世歷史將重新書寫,漢室基業亦將不復存在。

然而,歷史沒有假如,錯過終究會成為遺憾,鴻門宴上,項羽錯放劉邦,並不是有勇無謀,而是他難以放下“大丈夫”心態,他擔心若殺死劉邦,會有損光明磊落的名聲。但項羽卻不知道,戰場之上,向來是兵不厭詐、你死我活,若是對敵方心存顧慮,無疑是給自己留下隱患。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且二人在相見時,項羽被劉邦表面偽裝所迷惑,由此,輕信劉邦,對其大為誇讚,稱:劉邦處事有方,帝王之才。我們暫且不論劉邦拉攏人心的手段有多高明,只想說,項羽單純的令人心疼。

他雖作戰勇猛、軍事謀略出眾,但當敵方放下姿態後,項羽亦會隨之放下戒備,敵友難辨。或許在劉邦看來,項羽這是愚笨,但在筆者看來,這或許只是項羽的豪氣表現,本為英雄惜英雄,推心置腹,奈何劉邦奸詐,他卻反遭算計。

那麼,是項羽無能嗎?不,他很有能力。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鉅鹿之戰,退無可退,是項羽果斷率軍破釜沉舟,抓住時機一鼓作氣,反殺敵軍,這就足以證明項羽的謀略。垓下之圍,面對三十萬漢軍的層層圍困,是項羽以一敵百,殺出一條屍山血路。且不說他在烏江邊,自刎時的霸氣不屈,僅談鴻門宴上的氣度非凡,項羽即令人欽佩。

須知,在劉邦到來後,項羽只需要一個手勢,就能輕易殺死劉邦,可是他沒有,顯然在他心中,比天下更為重要的是英雄氣節。筆者想,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再讓項羽選擇一次,他依舊會放走劉邦,這就是內心所堅持的精神,以死捍衛。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後來,對於劉邦先入咸陽,並於關中稱王之事,項羽則給予了原諒,並說“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由此可見,項羽真正做到了以誠相見,卻不知劉邦心思頻出。簡單來說,項羽適合為草莽,卻不適合治天下。

兵敗之後,項羽敗至烏江,明明有機會逃生,他卻放棄了最後的希望。那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足可看出他內心深深的愧疚與自責。在自尊之下,寧願戰死亦不苟且偷生,這也恰好反映了他浩然正氣的一面,項羽的人格魅力盡在於此。

亂世是梟雄的角逐場,項羽一次次錯過時機,同時,亦一次次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對手,悲劇下場已然註定。我們相信,若是在太平盛世,項羽憑藉著豪爽、善良、淳樸的內心,定然能夠有一番新的作為。

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歷史結局會怎樣?主席曾道出他三個錯誤

然而,在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亂世,項羽註定會成為悲劇人物,這也恰好說明亂世的生存法則之殘酷。

司馬遷曾對項羽這樣評價道:“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 ...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參考資料:

『《史記·項羽本紀》、《漢書·項籍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